渔家姑娘在海边
作者:李世平
这是一段和电影《海霞》极其相似的难忘岁月,我的思念,常常被那里的浪花所打湿……
《上 岛》
75年春,我当兵来到浙江奉化峰岭岙。刚过一年,76年初春,就遇到部队整编,我又分到石浦港,八海里外的一座岛屿——檀头岛。
我是搭机帆船上的岛,心海茫茫,就像沙滩上的海水,垂头地涌上,丧气地退下。连里文书来接我。一路上,我沉闷无语,似是一个二婚寡妇,无奈到这座孤岛上。
翻山越岭,气喘吁吁登上主峰坛头山。连部就在这里,指导员,连长握手相迎,战士们列队欢迎。为了我,全连中餐吃肉包子,海苔蛋汤,还给我加了一碟黄鱼烧肉。我心为之一暖,就像满山岗的小松树,给点露珠就舒展。
借着一天半休息,我抱岛一略,又重新伫立山顶瞭望,海天一碧,万顷东海,漫过地平线。大陆就像一块大饼,浸泡在蓝色的海水里。
朝北望,石浦港吻水相依,围成了一个平湖般的港湾。不时有鱼雷快艇出击,舰头飞出水面,尾后犁出雪浪。75西沙海战,鱼雷编队就是从这儿驰援……脚下檀头岛,从石浦来时,还隐隐的,看似像一只绿毛龟。身临其境时,方觉得它的伟岸磅礴,更像是一条虎视眈眈的霸王龙。战备年代,是一道亘古不催的海上壁垒。
全岛驻有一个营,营部在岛心。三个连各把一方。我们一连扼守东南角,连部和机枪排在山顶。二排守在最下边。 我分在炮兵排,居于半山腰。七八门加浓炮,隐蔽在山下炮库里。一有情况,迅速推出,瞄准海上目标,二十海里没问题。
全岛被战备隧道掏空,里头贮藏着大量粮食和弹药,构成了狙击登岛的立体防线。
《大王宫》
炮库下边,是岛上最大的渔村,叫大王宫。生活场景,和电影《海霞》差不多。大海,沙滩,渔船,拉网,织网,也有一个女民兵连。那时作兴军民联防,连里分批派骨干,去指导女民兵训练。因我是高中生,副班长,指导员又派我去当文化宣讲员。
我第一次走进大王宫,正逢孩子们放学。教室门一开,就好像拥出几百只小螃蟹,迅速把我围起来,张张稚嫩的笑脸,宛如山间盛开的映山红。村支书和大队长把我手直握,说: 辛苦你了,小同志。望着这些纯朴善良的笑容,我决心把工作做好。
去的日子多了,也就熟悉了这里的情况: 这是打鸦片战争时便有的小渔村,三百多户人家,也像海鸟一样,以山崖筑房。屋舍很陈旧,小徽瓦,木头梁,海石墙,门楣上都有鱼和船的木雕。家家以海为生,男人出海,女子守家。肤色形成极大的反差,男子黜黑健壮,海水泼身,犹如海豹抖水,潇洒地抛去。
女人少晒太阳,大都过得滋润水灵,斗笠下,难掩一份柔情似水的美丽。
《骆船长和他的女儿们》
我首先熟悉的当属骆船长一家了。老骆叫骆大海,身兼船长和大队长,个不高,型如磐石,老党员,威信极高。妻王玉珍,从像山叶家湾嫁过来,丰润饱满,像一束绵绵的海带。家有三千金,拖一小油瓶,分别叫:阿茹,小意,阿霞,小兵。阿茹年芳十九,皮肤略浅黑,五官秀美,是民兵排长。二女小意,十七,瓜子脸,尖鼻梁,清澈的明眸,楚楚动人,是二排排长。三姑娘阿霞,刚满十五,虽含苞待放,已呈现山间泉水般的美。她不想去岛外求学,一心要当民兵,老爸没同意,她翘骚,不带小弟弟,拿着红缨枪,跟着两个姐姐,立正稍息。兵兵只有七岁,是赌运气生下的男孩,整天拿海螺当号吹……
夜校头一天,女民兵来得最齐,妇女们纳鞋底,抱毛毛,坐在旁边听。阿茹低头写笔记,小意托腮望黑板,霞子坐凳被小兵抽空,一屁股坐地,哄堂大笑。娘嗔怪朝儿子臀上拍了几巴掌。下课了,妈妈叫两大闺女送我。我拿电筒,姐妹俩回家点一只小灯笼撵上。海岛的夜晚只听见涛声拍岸,上山的小径长满灌木丛。小野花暗香浮动,偶尔惊动草丛里海鸥,海燕,电筒一照,还有数只雏鸟在蠕动,就像婴儿吃奶被吵醒。
经过炮库,哨兵警觉大喊: 谁?口令!我复令走近,欣然放过。终到营房,忽见小兵带一条小黄犬,霞子打着小灯笼跑上来。说妈妈不放心。一股热流,顿时暖遍我的全身……
《渔家姑娘在海边》
渔船回来啦——随着站岗的小意一声唤,海滩上瞬间沸腾起来。骆船长稳立船头,频频向岸边挥手。四艘渔船依次缓缓驶进码头。女民兵连迅速放下训练,纷纷回家取萝筐扁担。男女老幼拥向滩头,那场面,就如数千只小海龟,拼命朝大海奔来。捕获的鱼虾贝类,满满四船舱: 堆在上面的,还活鲜活跳,有黄鱼,金枪,乌贼,鱿鱼,小嘴仓,龙虾,青虾,沙丁,海鳗,海蜇,带鱼,蝴蝶贝,海蛎,香波螺……连队也派了我们炮排赶来支援。已是初夏季节,男渔民身着布扣小褂,将鱼一筐一筐从跳板上抬下来。战士们身穿白衬衫,扛,抬,抱,搬。小意暗中与阿茹较劲,比谁的排运鱼最多。妈妈们系着围腰子,和老小儿女搭肩抬鱼。霞子和兵兵也合伙抬一菜篮鱼,杆绳滑到前面,老砸弟弟脚后根。小兵一脸的咕噜,痛叫,俩人跌跌撞撞抬到仓库。
出海二月,小别胜新婚。家家都烧好吃的慰劳男人。炊烟里冒出说不完的话,黄酒里呷入流不尽的情。孩子们老吵着,叫爸爸讲海上的故事……
这是一年中,最阳光明媚的时节。沙滩平缓舒坦,白浪冲滩,鸥飞云舞。潮来一排雪,潮去一片金。当部队在大王宫,放了最新电影《海霞》后,男男女女都会唱起主题歌“大海边哎,沙滩上哎,风吹榕树沙沙响。渔家姑娘在海边,织呀织渔网,练呀么练刀枪”。海边繁忙一片: 树上,木架挂满了渔网。姑娘们坐在榕树下,用梭线穿行于网洞之中,愉快地唱着渔家姑娘在海边的歌。有的悄悄说着情话,男人们在修理船只,等着下一次出海。兵兵和幼童们,玩着堆沙的游戏。生活虽然还不富裕,渔家儿女的知足,比洼地里的甘蔗还甜。
《留下一片海,带走一片云》
76年就像台风来了一样,周总理离去,朱老总病故,唐山大地震,毛主席逝世,山河垂泪,举世同悲。我们海防前线一级战备。女民兵连也增加了夜晚岗哨和巡逻。
当粉碎四人帮消息传到岛上时,全体军民,在沙滩上举行了庆祝大会。首长一声令,官兵刷地齐坐沙地,女子连也武装整齐,席地而坐。邀歌声响彻云霄,军人合唱《我是一个兵》、《打靶归来》,女民兵齐唱《渔家姑娘在海边》。连大海都掀起会唱歌的阵阵浪花。秋风爬过了山岗,溯雪弥漫了海边,转眼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我已在老兵退伍之列,临别时,骆船长领着全村人,在码头送行。小兵将心爱的海螺送给我,我蹲下搂着他狂亲。阿茹,小意,霞子拥在父母身边,妈妈把我旅游包里塞满了鱼产品、土产品,她一直用衣袖抹眼泪。阿茹伏在母亲节背后,啜啜地哭,小意咬着妈妈的肩膀,呜呜地哭泣着,霞子死拽爸爸的衣角,哭着不让兵哥哥走……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也泪流满面,情不自禁,一步一回头,我只能留下这一片海,捎走一片云,让风来传达我的平安归去,让浪花寄存,我的祝福与情丝。
校对: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