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趣闻
作者:王富年
我有一个微信好友,经常发一些趣闻轶事的短视频给我看,看过涨知识,长见识,颇受益,很感谢。有关姓氏方面的趣闻就有两个,录文以记之。一个是姓名叫“支付宝”的老人和马云的支付宝软件撞名;一个是“蔄”(音màn)姓男子,因姓氏生僻,电脑系统打不出字,给生活带来不便,强烈要求废除此姓。
先说第一个:人和人的姓名相同并不稀奇,但是你见过和软件同名同姓的人吗?山东有一个老人就和软件撞名了。他撞名的正是马云的支付宝。他出生的时候支付宝还没出现,但支付宝出现后成为大家手机上必不可少的软件的时候,这个老人也因为和支付宝同名而出名了。他姓支,在家中是付字辈的,他的哥哥叫支付顺,妹妹叫支付花。支付宝老人小时候没有人觉得他名字有不对劲的地方,也没有因为这个名字而出名。因为当时马云的支付宝还没有出来。但自从支付宝这个软件出现后,二维码识别和移动付款走进了千家万户,“支付宝”这个名字也走进每个人的生活,变得耳熟能详。老人的亲戚朋友也接触到支付宝这个软件,纷纷开始调侃老人说他名字出名了。一开始还好,但提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还有媒体前来采访,给老人带来很大的困扰。有时候他就想,明明是我父母给取得名字,怎么就成了你软件的名字?他开了一家店,但是当登记店名的时候,发现“支付宝”已经抢先注册过了。支付宝老人便请了律师起诉马云,说他侵犯了自己的名誉权并索赔100万。这件事传开以后,很多人质疑老人是在炒作,借着马云的风头和流量让自己成为网红。这只是一些网友的猜测,真实情况只有这个老人知道。不过不管他的目的是什么,起诉马云的结果却是一个好结果。其实名字这东西是很容易重复的,我国法律也没有强制要求两个同名同姓的人必须改名字。所以支付宝老人的起诉其实是没有法律依据的。自然也就败诉了。不过同时也引起了马云的注意,这也算是因祸得福吧。马云是一个成功的商人,能够创办出阿里巴巴这样的大企业,注定不是普通人,他以蚂蚁金服的名义授权支付宝老人开了一家商店,开商店的费用老人不需要掏钱,而这个店铺的名字叫做支付宝商店。就这样操劳一生的支付宝老人得到了一个养家糊口的商店,因为得了资助,所以并没有花多少钱,而马云也算是得一个免费宣传自家支付宝软件的途经,不过总的说来支付宝老人得到的实际利益比较大,算是有了一个很好的营生。
再说第二个:事情也是发生在山东,有一男子曾因姓氏苦恼多年,他不仅无法注册打车软件,还不能办理结婚证,给生活造成了极大不便。这个人叫蔄清旭,“蔄(音màn)”是一个繁体写法,蔄姓十分稀有,《百家姓》中没有收录,电脑系统打不出字来,每当他使用身份证时便会一波三折,招致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他的账号在最近一次官方筛查中被封停掉了,官方给出的理由很简单:蔄清旭冒用他人身份,与本人信息不符。对此他简直欲哭无泪,因为注册时迟迟得不到通过,他才用了“苘(音qĭng)”作为替代,当地人为了方便,一般也都用“苘”字替代,就连蔄山镇的政府公文上也会标注该字以“苘”字代替。蔄清旭先前办理的证件上使用的都是苘姓,可是到了现在,实名制得到普及,蔄清旭的权宜之计也行不通了,他只能改回了原来的姓氏。由于目前电脑系统没有此字,他的更名之路也变得困难重重。既然连百家姓都没有“蔄”姓,那么历史上第一批蔄氏族人又是怎么来的呢?
据有关研究人员考证:从蔄姓家谱开篇记载推断,蔄姓至少出现在明代。沿着这条线索先后找到了宋代的《广韵》、唐朝的《唐韵》以及三国时代的《埤(pÍ)仓》,魏国文字训诂学家张揖在《埤仓》中如此写道:“蔄,姓也”。不过在东汉之前,专家却没有在任何一本古籍中找到有关“蔄”姓的记载,由此可见蔄姓最早出现在东汉,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专家推测造字作姓应是有较深文化造诣的官宦阶层,古代平民百姓多为不识字,造字更不可能。另外《埤仓》的诞生时间为烽火四起的东汉末年,造字作姓的蔄氏先人,极有可能是王朝覆灭后的皇室中人。解析所造“蔄”字,上面为草字头,表明自己成为“草民”中的一员,而“草民”恰是朝廷权贵对黎民百姓蔑称的习惯用语。此时的民间也正是自己得以安身立命的最好所在。“蔄”下面由“门”和“口”组成:“口”为人口,“门”为门路。意喻隐藏在民间的家人定会门路畅通,人丁安康。而标音“慢”字,意喻更名改姓后更需行事谨慎,韬光养晦,进而假以时日,图谋大业。不过,如今的蔄姓却给蔄清旭带来莫大的困扰,他今年已经40岁了,结婚证都没办下来,这也许便是他强烈要求废除蔄姓的最大原因吧。令人欣喜的是蔄清旭的困扰已解除,电脑系统能打出“蔄”字了,不然拙文也无法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