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芜湖遇见——读《老范文存》有感

在芜湖遇见——读《老范文存》有感

作者:青鸟

第三次翻阅这本《老范文存》,是因为得知这本书被中共芜湖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方志馆馆藏,并且正式入藏芜湖市档案馆,我欣喜异常。

见到封面的淡雅玉兰,我就感到宁静致远的气息和韵致。《老范文存》一书,分成四个部分,主题分别是芜湖古城、旅行游记、回忆感想、诗词随笔。我作为异乡人,来到芜湖工作已近十年,纵使知道长街曾经繁华,古城如今改造,却总觉得不曾了解历史,便是游离在外。

书本的第一部分就是芜湖古城,从《最忆古城叫卖声》时便开始觉得亲切,原来我吃过的名小吃五香豆、老濮凉粉、酒酿水籽、鸡毛山生煎都曾经有那么悠久的历史,那么丰富的过往,巧妙精致的制作手法,沿街叫卖的讲究,父子相传的家族手艺。我一边看书,一边回味,书里的人物和美食都跃然纸上,令人觉得顾盼生香。除了美食,还有芜湖地标性的建筑集群,东外街、营盘山路、龙王庙、官巷、青弋江、镜湖、九莲塘、张家山……这些在外来人的眼里就仅是一个方位,而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每一处都独具她的魅力与过往。

我喜欢这座城市的过往,纵使她发展迅速,可文化底蕴才是城市的特色与内涵。在这书里,我看到芜湖的灵魂,芜湖人奋进时的吃苦耐劳,芜湖人贪吃时的惬意享受,芜湖人做生意时诚信经营,芜湖人面临国家危难时的大仁大义。城市因为创造者而独具风格,而人们又依赖于城市的建造获得便利,两者相辅相成。

我不是芜湖人,却在看到芜湖的蜕变与成就时,觉得与有荣焉。中国最早的城隍庙在芜湖,我曾努力找寻旧址,却被告知已经拆除。这本书中提到城隍庙与龙王庙、文庙形成三角之势,建于三国吴赤乌二年。我脑海中自然联想到,这三处的繁华,心有慰藉,如今在游玩芜湖古城时,见到城隍庙在建,满怀欣慰。至此,便感觉到自己和芜湖紧密联系在一起。

该书中让我觉得非常励志的是回忆感想部分,有两篇关于作者的奋斗史,我曾反复细读。一篇结合改革开放,一篇是献给安徽师范大学夜大学建校六十周年。阅读这两篇文时,我就像是跨越了时代去看作者的过往,时代赋予那时候的人特殊印记,我们无从体验,但可以从书中了解。作者高中毕业,大学梦断十一年不放弃,终于等到恢复高考,紧紧把握时机。他辛苦自学,白天时间按时上班工作,晚上和休息时间学习。求学时,一边照顾生病住院的妻子,还得兼顾上小学的女儿,他克服恶劣的生活环境,历经种种磨难,终于拿到大学毕业证。看到这里,我不禁松了一口气。结合80、90后的求学经历,我们显然顺利很多,有人却还是早早放弃,极少数能在被生活和社会压低腰背的时候,依旧不忘追寻心中的梦想和皎洁的月光。

最让我敬佩的是,作者在获得学历后,第一反应是回馈祖国和社会,积极投身翻译事业,将国外的科技资料筛选,编译科技论文为电子自动化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我仿佛能看到一位中年人,在昏暗发黄的灯光下,翻阅着成山的资料和辞典,逐字逐句去确认,一笔一划组织语言,孜孜不倦,年复一年。这六十年的前半生,一波三折、精彩纷呈,勤劳奋进是本色,披荆斩棘是生活,大放异彩是成就。

这便是《老范文存》传递给我的正能量,作者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毫不避讳过往的艰难困苦,也不曾炫耀如今的显赫成就,只是将想方设法克服困难的历程细说,仿佛是在指引我们遇到麻烦不要怕,办法总比难处多。我在经历挫折时,翻阅这本书,只觉得自己面对的麻烦都是“小儿科”,便又重整旗鼓,斗志昂扬。

喜欢这本书的前半段,是因为作者认真写下他眼中的古城芜湖,饱含地方特色和盛衰新替,使得异乡人更懂芜湖。喜欢这本书的后半段,是因为作者详尽描述,平淡平凡的人生因勤劳奋进而光辉灿烂,使得年轻人更懂人生。虽然我与作者接触不多,但这本书严谨的创作手法和字里行间传达的精神内涵,于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极好的引导,感恩遇见《老范文存》。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在芜湖遇见——读《老范文存》有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