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睡了个懒觉,起身到天台上张望

闲话杂谈

作者:冯玫

(一)

清晨睡了个懒觉,起身到天台上张望。大地茫茫一片,树木花草都掩映在轻雾中,冬日的萧条隐约可见。

望着环城马路上东来西往的车流,不禁陷入沉思。

我所居住的这个省会城市,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繁华了,也许不久将跻身于准一线城市。快速的崛起和发展,让你有时不得不惊叹自己的落伍和目不暇接。

记得80年代中期,自己刚到这个城市谋生的时候,东西和南北走向的大道就那么几条。晚上日落下班以后,城市的街道极其萧条,几乎没有什么霓虹闪烁,行人稀少,家家闭门在户。偶尔和朋友市中心看场电影,回去的路上看不到几个行人,心里怕怕的。

90年代末期,搬到南二环内侧的新建小区居住,周边一片荒凉,仿佛村中城。每每在市中心下班骑车沿美菱大道(如今的徽州大道)回小区时,两边漆黑的,只能借助公交车偶尔通过时一些微弱的光骑行,常常提心吊胆。

现在徽州大道和南二环早已车水马龙,霓虹闪烁,繁华鼎沸。多数家庭交通工具也由两轮变成四轮的,恍如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时代在飞速发展,容不得你多停留思考。世事的巨变,已然把旧时光远远的抛下。

恍若一个转身的功夫,三十多年的职场岁月已成过往。曾经的豆蔻年华也亦进入人生之秋,曾经的热血青年也已“廉颇老矣"唯尚能饭。

轻抚一下霜染的鬓发,不禁感叹,人生啊……

(二)

常言道“四十而不惑"。如今老身年近花甲,已步入人生之秋,有些事情依然相当迷茫。

一些事物看不透彻,一些事还是悟不明白。想必是书读太少,世面又见得不够多的缘故。也许是没有下过放,扛过枪,从校门到校门,社会大学知识又极其的贫乏吧。

世事沧桑,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生的历练,都要看透悟透,想必也很不容易。如果什么都看透悟透了,这个世界会不会也觉得没什么意思了呢,也许遁入空门是最好的选择?也未可知!

想当年,一代天之骄子,进了大学,犹如进了保险箱,浑浑噩噩的过了几年。图书馆的大门朝哪开还是知道的,可惜除了难得的几次,很难看到小可那曼妙的身影。直到毕业那一年,才如梦初醒。可惜很快实习生活、论文答辩、匆匆毕业、步入社会了……留下的是噩梦一般的过往。

当然,人生之秋也自有不同可贵之处。年轻时的激情、向往、迷茫、焦虑少了,多了一份淡定沉静,宠辱不惊。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独享山水之美。人情的练达,处世的圆融,超强的洞察力等等。

如果恰好这些优秀的品质你都集于一身,那么恭喜你,完美修行。

这些都是生命长河中积淀的宝贵财富,求之不得的。也是当代处事力求短平快的年轻人所不具备的优势和可爱之处。

(三)

最近一个时期,小可深入浅出,基本上宅家比较多。柴米油盐的烟火充斥着生活。时而歌舞琴书,时而俗世缠身。

身边一个八五高龄的母亲需要照顾,一会儿这痛,一会儿那痒。不远处,一个百岁老人(孩子的爷爷),也雇专人伺候着,少不了费心烦神。

人生之秋的我,正处在一个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自己也多扰的特殊时期,不可避免地思考着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养老!

到底是居家养老好?还是养老院好,抑或抱团养老……什么形式的养老最好?我还真没想清楚。先把身边两个老人的养老问题解决好乃是上策。其他的由着他且慢慢的去吧。

人生欢娱不欢娱,快乐不快乐有时也全在于心境。

比如知名华裔女作家严歌苓的作品《扶桑》里的女主人公扶桑。那是一个在100多年前被骗卖到美国西海岸的中国性奴。那是多么悲惨的命运,那是一个特殊时代的缩影和标记。

但让我心灵极其震撼的是,少女扶桑在那样一个非人的极端困境中(一个女人没有比那再糟糕的了),还能看到一轮红日,一弯明月;感受到一缕清风的抚慰;还有爱情,还有那么美好的憧憬…… 生活中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呢?

好了,本期闲话杂谈到此结束。如果刚好你有兴致读完,非常感谢。或许有下期呢,再会,顺祝冬安!

—— 2021年岁末于合肥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清晨睡了个懒觉,起身到天台上张望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