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我前行的书法
作者:庾日升
屈指数来,书法伴我几十年,一直不离不弃,至今依旧初心不改,心追手摹,热度愈增,成为我精神世界的亲密朋友,现实生活的重要内容。
早在上中学时,就对写字产生兴趣,对写得一手漂亮字的老师十分崇拜,喜欢看他们黑板上的板书和作业本里的批语,心动之时常会“照葫芦画瓢”,书本的边边拐拐被我利用殆尽,都是模仿老师写字的“园地”,天长日久,我的字居然与老师的字旗鼓相当,因此同学们公认我字写得漂亮,于是,学校、班级出黑板报或者办学习园地之类,我自然成了“主角”,课余吃了不少写字的苦,但也更加激发了我写字的乐趣,一心坚守,乐此不疲。那时,写字就是写字,谈不上什么书法,觉得把每个字写得端端正正、漂漂亮亮就OK了。
1982年,我考进了师范,学校对师范生有个特殊要求,就是要能说好普通话,写好一手字。爱好写字的我,对此开心不已,认为这下可以好好学习一下了。学校对书法(写字)学习抓得比较严格、正规,开设了书法课,有专门的书法老师,要求学生注重学习传统经典,每星期要交书法作业给老师批改,还不定期开展书法比赛活动,总之,书法学习,路子正。上书法课,老师的讲解我专注认真,尽管对书法历史和专业术语一脸茫然,还是先“囫囵吞枣”,课后慢慢消化;为植根传统,跑到新华书店买了柳公权的楷书帖《玄秘塔》及《六体书字帖》,作为自己学习的范本,经常对临;书法作业认真用心,经常得到老师的点评、鼓励;对学校组织的书法比赛活动踊跃参加,还拿过奖。可以说,从这个时候起,才知道了写字与书法是有区别的,算是与书法结缘,也接受了一些正规训练。
参加工作后,我在乡村当了一名教师,繁忙的教学之余,不忘爱好,继续着我的书法学习。习书成为晚上的常事,挑选字帖成为逛街必做的事情,与同道书友交流成为汲取营养的渠道,参加一些书法展览、比赛成为检验自己书法水平的考量。这个时候,对书法的理解又进了一层,眼界开阔了,作品也有了不小进展,算迈进了书法“门槛”。虽然学习书法耗去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但书法也为我带来了一些小名气,用现在话说,成为我在学校内、乡村里乃至县城上的一张“名片”。长年钟情笔墨,收获了一些成绩:1986年,我参加全国硬笔书法大赛,幸获三等奖,获奖名单上了《安徽日报》,还应邀赴合肥参加安徽省硬笔书法协会成立大会并成为省首批会员;为 “辽宁青年”杂志题写刊名被采用,那时该杂志封面辽宁青年四字每期都换,面向全国征稿,生平第一次收到杂志社寄来稿费25元,在当时也算是个不小的数目;市、县一些书法展览及市里一些报刊题字征稿,我也屡有斩获,还加入了县、市书协。就这样,开启了我的书法之旅,爱好书法的名声不胫而走。
由于爱好书法,更爱好写作,一个偶然机会,我幸运调到县直机关工作。在九十年代前后,能从乡村普通教师一步调到县直机关工作,这是一个不小的跨越,为许多人所羡慕。进入县城工作,对于我学习书法如鱼得水,有机会经常与一些书法老师面对面学习交流,耳闻目睹了他们的教导、点评,进入对临传统经典字帖艰苦阶段,涵养了我的书艺,笔下生花功夫也有了进展,在全国、省、市、县书法大赛或展览中,也频频入展或获奖。1992年,为“评估”一下自己,首次举办了个人书展,展出硬笔、毛笔作品约60件左右,以行书、楷书、隶书为主,受到县里书法名家及社会好评。现在想来,当时我胆子够大。同年7月,我的工作岗位再次发生变化,又幸运地调到市里工作,实现了由县到市的跳跃。应该说,工作环境的改变提升,为我学习书法提供了难得机遇,创造了利好空间,可由于新岗位任务太重,工作太忙,实在无暇顾及书法爱好,我只好以事业为重,忍痛割爱,搁下不表,不曾想,这一搁就搁了十几个年头,幸好心中爱欲没有熄灭,逮到机会,也会陶醉在观展、读帖当中。虽然工作事业挤掉了我学习书法的时光,但我收获了政治上的进步,有舍必有得,我本一介凡夫俗子,“鱼和熊掌岂能兼得”?后来,每每看着一些与我同期搞书法的人,现在书艺精进,成就斐然,我甚是怀旧、羡慕。
2008年,我又有幸走上了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岗位,重视文化艺术发展,当然是我的职责所在。真是机会难得,让我重拾爱好、“重操旧业”,针对区里文化底蕴深厚、书画人才集聚的优势,我决定从成立组织入手,力推区里书画艺术发展,经过多方努力,2010年,率先在全市成立了区级书法美术家协会,举办了首届大展,出版了作品集,被有关领导、市级书画界及全区爱好者所赞许,社会反响良好。出于工作需要,大家推选我担任了首任协会主席(后来根据干部不能兼任协会职务要求,我按要求辞去了协会主席)。我深知,艺术来不得半点虚假,我这个主席不能徒有虚名,自己要力求成为行家里手,好在自己有些基础、功底,我就不遗余力深耕书法天地,即便工作再忙,晚上回来再迟,也必须做点书法功课,不然心里会感到落空,就这样我收获了协会工作与个人书艺同步进步。自那时起,直至后来转岗至市直部门任职,我坚持把工余时光利用到极致,经常咀嚼自己订阅的专业书法报刊,开阔眼界,了解动向,汲取营养;用心研读《中国书法史》六卷,并做了读书笔记,系统立体了解了中国书法发展演变,一睹了历史上“真草隶篆行”名帖和古代大师们的风采,明白了书法“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明清尚姿态”的意义,感受了汉隶、“二王”、唐楷、“宋四家”、元赵孟頫、明清王铎、康有为等在中国书法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勤奋苦练笔下功夫,坚守经典,“取法乎上”,不论寒暑,临池不辍,隶书习《张迁》、《石门》、《好大王》,楷书习褚遂良《圣教序》、魏碑,行草书习王羲之的《圣教序》和手札、孙过庭的《书谱》、怀素的《自叙帖》和《千字文》等等,多年的墨池功夫,催生了书艺的进步,现已形成自己行、楷、隶见长的书貌;积极参加全国、省市区举办的大赛和展览,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提升自己,去年,在《书法报》举办的第十三届重阳节全国书法大赛中,我的一幅行书荣获金奖,不过,由中国书协举办的顶级展览,我尚无收获,我会继续努力。如今,我的书法也是像模像样了,成了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还编印了个人书法集。
热爱是最好老师,现在,我学习书法更欢。坚持每日读帖、临帖,坚持品味专业报刊,兴趣来时也搞点创作,有书法活动积极参加,对书法有种“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慨,乐此不疲,徜徉沉醉在书山墨海中。同时,对书法的认识有了自己见解:一是学习书法一定要植根传统,下笔有由,不能天马行空、信手涂鸦;二是学习书法一定要肯下功夫,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不能 浅尝辄止,找所谓“捷径”;三是学习书法一定要淡泊名利,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爱好,不要老想着出人头地、成名成家;三是学习书法一定要走对路子,讲究方法,“察之贵精、拟之贵似”,务求笔法、墨法、章法并驾齐驱,最后化古为我,不可不动脑筋、不加咀嚼;四是学习书法一定要懂得哲学思维,书法艺术就是不断制造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书法艺术要靠字外功夫涵养审美水平,书法艺术是人情感跌宕起伏的表达等等,必须熟练掌握。总之,书法是门难搞艺术,需要“笔脱千冢、墨磨万锭”,需要洪荒之力,需要终身修为。
感谢书法,成为我人生中的至爱;感恩书法,成为我生命中的常客。“路漫漫其修远兮”,书法仍将伴我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