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罗隐诗
作者:杨杰
可能多数人在读《红楼梦》时,对曹雪芹在红楼梦故事情节中引用《西厢记》、《牡丹亭》中的名曲警句比较熟。可能还有一部分人,在读《红楼梦》时,都没有关注到《红楼梦》与罗隐的诗句也有关系。这其中也包括我自己。这不难怪。因为,《红楼梦》博大精深,涉及知识面广,让人很难一下琢磨透。就单从文学方面讲,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就引用了很多古典,其中也包括了诗词曲赋。比如,“良晨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则归墨”、“放浪形骸之外”。等等。这些引用中,有的在原著中都是没有透露出处的。所以,要弄明白这些问题,就要靠我们读《红楼梦》时,查有关资料才能找到出处。
我今天就举一例,来说明这个问题。《红楼梦》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话说,宝玉生日这一天,贾府并没有给宝玉过生日的举动。只是和宝玉贴身的丫鬟们,还有姐妹们私下里为宝玉做寿过了生日。这天,探春一早起来,知道是宝玉的生日,可是上边没有话,谁也不敢公开张罗。怎么办?探春想了想,便向大家提出个主意,要大家凑份子,给宝玉过生日。宝玉平日在圈子里人缘就好,探春这么一说,哪有不响应的,都积极勇跃,一致赞同。一会功夫就把份子凑齐了。银子收齐后交给了厨房,让厨房给加了几个菜,置了酒。都准备好了,丫鬟姐妹们围在一起喝酒,抓阄、猜谜、划拳、行令热闹了起来。大家闹腾一天,还不算完。袭人等感到为宝玉过生日,只白天热闹了一阵子还不尽兴。晚上还要找几个人继续热闹一气。于是,晴雯、麝月、秋纹、袭人等一帮人又提前凑了份子。事先预备了四十碟各样果子,小菜等各种小吃,还有一坛上好的绍兴酒。一切都准备好了,袭人等在宝玉身边的几个女孩子,开始准备给宝玉单独过生日,又新颖别致,几个人偷偷的为宝玉再热闹一个晚上。到了晚上,一切安排就绪,袭人又分派春燕、四儿等人分头去请宝钗、黛玉、李纨探春等一起参加。不一会儿人就到齐了,大家见了面象往常一样,借着宝玉生日的话题,又七嘴八舌的说个不停。“……说着,晴雯拿了一个竹雕的签筒来,里面装着象牙花名签子,摇了一摇,放在当中。又取过骰子来,盛在盒内,摇了一摇,揭开一看,里面是六点,数至宝钗。宝钗便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个什么来。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枝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岳麓书社版本红楼梦)
上面这段故事情节 ,就涉及到了我们讲的《红楼梦》与罗隐诗句的关系了。在这里,签上镌的小字一句唐诗,“任是无情也动人”。这句诗,即出自唐代诗人罗隐。曹雪芹能在红楼梦里,特别是在薛宝钗身上能引用到罗隐的诗句,可见,罗隐不是一般的诗人。罗隐有一首“牡丹花”诗:
似共东风别有因
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
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
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
辜负秾华过此身(罗隐甲乙集)
罗隐是唐末大文人。古代人都知道罗隐大名。我们今人恐怕知道的少。罗隐虽然是唐代大文人,但他的名字不象李白、杜甫家喻户晓。我也是近几年才知道罗隐大名。这里我要借红楼梦话题,对罗隐多说几句。也是个偶然机会,2016年4月的一天,我去道外集市看书,一中年男子摆了一些旧书。在摆的旧书中,我便顺手拿起《罗隐集》这本书,翻开一看是竖排版繁体字,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并不知道罗隐何许人,但看这个版本和书的品相,我就喜欢上了,决定买回来。买回来后,有时间我就翻阅欣赏。当我看到巜罗隐集》附录时,发现了“牡丹花”这首诗,其中“任是无情亦动人”这一句是红楼梦里的诗句,便引起了我的兴趣。由此,也更引起了我对罗隐的兴趣。如果不是偶然看到《罗隐集》,凭我的知识面,要查这句诗,如同大海捞针。据有关资料介绍,古代很多名人学者,在当时想得到罗隐作品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如果有人发现宋版罗隐文集,会不惜重金购得。在当时,有人想借别人手中巜罗隐文集》抄录一下,都是很困难的。可见当时古人对罗隐作品的渴望。《旧五代史》对罗隐有如下介绍。“罗隐,余杭人,诗名于天下。尤长于詠史,然,多所讥讽。以故不中第。”罗隐诗写的好,相貌却丑陋。以至于热爱罗隐诗的人,当看到罗隐真人后,难以想象这样美的诗却出自如此丑陋之人。不敢相信,给人反差极大。更有甚者,看了罗隐真人后,就不再喜欢他的诗了。罗隐在古代是有文学地位的,几乎与李白杜甫等齐名。由于罗隐在诗句里渗透着对朝庭的不满,所以不被朝庭重用。十次考进士不中,一生不得志。学术界评价罗隐的诗,认为“有佳句,无佳章。”从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引用罗隐诗句,可以看出,曹雪芹除对罗隐诗句欣赏外,更有同情罗隐的处境和遭遇的成份。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红楼梦让人百读不厌,为什么红楼梦总是让人感觉读不透。我个人认为,很大程度上,《红楼梦》是言在书内,意在书外。
红学家周汝昌曾说,“《红楼梦》不好读。……我每次读《红楼梦》的时候,都是两腿跪着读。”(《红楼小讲》 北京出版社)看了周汝昌的这段话,对《红楼梦》的魅力和奥妙,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