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学中学党史

于文学中学党史

作者:鲍康虎

在我们党成立之初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华民族沦落于帝国主义蹂躏、军阀混战和封建压迫之下,血雨腥风,民不聊生,民族危亡!狂澜之下,有爱国人士忧国忧民、有热血人士摇旗呐喊,更有雄才大略人士视天下为己任,创立中国共产党,并历经艰难,建立新中国,拯救中华于危难之中!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于文学作品中历历在现。

1927年,“四·一二”运动蒋介石背叛革命之时,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全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曾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面对这一黑暗现实,他悲愤、不满而又陷入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之中。怀着这种孤独苦闷的心情,朱自清先生写下了著名的《荷塘月色》这篇文章。

文章一开头就点出全文的“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哀愁。他想借游荷塘排解苦闷,于是描写了一个与现实迥然不同的宁静环境–荷塘月色,通过对传统的“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和高寒孤洁的明月的描绘,象征性地抒发了自己的洁身自好和向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

故地重游,欣赏满眼优美的月色,作者甚至想“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但是作者却又做不到,“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作者就这样走着走着,看着看着,美丽的、柔美淡薄的月光消失了,四周蓊蓊郁郁的树间透着的光也无精打采了,作者走出了这片荷塘,独自走进了自家的屋子,又回到了黑暗的现实的生活中。

这篇文章蛮有代表性,代表了那时很多知识分子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突显出在苦难中徘徊、挣扎前进的心理足迹。

1926年3月,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威胁发起武力攻击。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造成屠杀爱国人民的“三·一八”惨案。在这一惨案中,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遇难了!刘和珍是鲁迅先生的学生,是位爱国的热血青年,她的牺牲给鲁迅先生带来了莫大的悲哀,而当时的反动文人还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文章对爱国青年进行污蔑、中伤,致使鲁迅先生悲愤之极,4月,鲁迅先生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这篇纪念文章。

文章一开始就写 “我独在礼堂外徘徊”,表现出鲁迅的悲愤难遣的心情。文中作者反复提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有要说的话”,却又屡屡表示“无话可说”。在言与不言中作者徘徊不定,表达了作者内心冷静的理性与热烈的情感的交错。“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作者以强烈的革命感情,号召人民起来对反动派进行斗争,给人以极大鼓舞。

鲁迅在本文中通过对刘和珍等死难烈士的悼念,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相勾结屠杀爱国群众的滔天罪行,鼓舞革命群众进行斗争,是讨伐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的战斗檄文,也是鼓舞青年奋勇斗争的革命号角。

1925年底,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写下了《沁园春·长沙》: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1936年初,红军组织东征部队,挺进到陕西时,写下了《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作者在橘子洲头故地重游,以满腔热情“看”到了“万”山红遍,“百”舸争流,“万”类霜天竞自由;在长征途中,“看”到的“北国”风光,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晴日将分外妖娆……两篇诗词气势恢宏,胸襟豪迈,大气磅礴,都写出了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更表达了作者对中华大地的眷恋,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特别是两篇诗词,提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个问题,诗人用自己壮怀激烈的革命行动和一往无前的革命豪情回答了这个问题“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两篇诗词,没有受一景或一情的约束,也没有任何苦闷彷徨之心、悲愤难遣之情,而是直接抒写祖国河山,进而抒发对国家命运的感慨,表明作者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满腔热情,抒发了作者对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革命壮志,表达了在中华民族到了存亡绝续的关键时刻,革命青年为挽救国家的危亡而挺身而出的勇气和力量!

以上几篇文章,写在同样的年代,也有着同样的故地重游,但是却明显地反应了几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有苦闷彷徨的切切期待,有横眉冷对的挞伐现实;更有视天下为己任的,明确只有枪杆子里才能出政权的革命真理,这些革命文学逐渐使人明白只有真抓实干才能救民于水火。

鸿鹄一飞,便有千里之志!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卓越的见识,成立中国共产党,为黑暗中的旧中国找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的中国革命的道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革命气魄,成为中国革命的坚强的领导力量,团结、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以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和历经千难万险的行动,拯救了旧中国,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当今我们的祖国仍然面临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在岗的我们不能忧虑、彷徨,而要以满腔热情,特别是要继承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共产党创始人的优良传统,以天下为己任,抱定必胜信念,挑起重担,勇往直前,战胜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重大风险和挑战;“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十四五”规划开局时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历史交汇点,需要在岗的我们找准定位,助力经济,以星火之力推动国家建设的伟大进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于文学中学党史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