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与主父偃的衣锦还乡

项羽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可见衣绵还乡是人之心愿,更是人之荣耀。但衣锦还乡后的所作所为则立见人品之高下。韩信与主父偃,都是落难之后而咸鱼翻身,最终都衣锦还乡,但俩人之别却又令人唏嘘。

以德报怨的韩信

淮阴侯韩信,是楚汉之争时风云人物,有“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之称,他倒向谁天下就是谁的。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年轻不得志时,仅是一个人见人恶的蹭吃蹭喝之徒。
蹭食他人。他曾到下乡的南昌亭亭长家里找饭吃,一连去了几个月,亭长的妻子为此大伤脑筋,只得故意改变了自己的吃饭时间,每天早晨在大家还没起床的时侯,他们就把饭吃完了,等到吃饭正常时间,韩信来了一无所有,心里很生气,明白了怎么回事,以后他就不再去了。
分食漂母。韩信去城外钓鱼,河边有一位老妇在洗棉絮,看见他很是饥饿的样子,同情他,就把自己的饭分给他吃。从此,一连几十天,天天如此,直到她离去。韩信很高兴,对那位老妇说:“日后我一定要重重地报答你。”那位老妇很生气地回道:“男子汉大丈夫连自己都养活不了,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难道还指望你的报答吗?”
受辱胯下。一天,淮阴县市场上有个卖肉的年轻人,拦住韩信说:“别看你又高又壮,还带刀挎剑的,其实你是个胆小鬼。”并当众羞辱韩信说:“你要是不怕死,你就拿刀捅了我;你要是怕死,你就从我这裤裆底下钻过去。”结果怎样呢?韩信两眼盯着他看了半天,最终还是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引发满街人的大笑,都认为韩信是个怯懦之人。
韩信后来是怎样报答他们的呢?他帮刘邦夺得汉家天下后,刘邦封他为楚王。他衣锦还乡时,立即就兑现当年的承诺,既以德报恩,也以德报怨,表现出一位君子坦荡荡之胸怀。
兑现许诺。韩信派人千方百计找到那位有恩于他的漂母,是千恩万谢她当初分饭之情,赏给了她千金之重,让她安享晚年。
不记前嫌。韩信又派人把下乡的南昌亭亭长找来,赏给了一百金,只是叹息说道:“你,是个小人,因为你做好事不能做到底。”
委以官做。韩信又把当年羞辱他让他从胯下钻的那个青年找来,不记前仇,让他给自己做了维持国都治安的中尉。并对左右的将领们说:“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这是多大的胸怀。
韩信以德报怨,与他的有恩必报的人生观有关。这可以从他对刘邦的态度和行动上看出。在楚汉之争关键时刻,有人劝说他投项王或自立,他不为所动说:“汉王待我非常好,把他的车子给我坐,把他的衣服给我穿,把他的饭给我吃。我听说,坐人家的车子,就得准备着给人分担灾祸;穿人家的衣服,就得时刻关心人家的忧愁;吃人家的饭食,就得时刻准备着为人家效死。我怎么能够见利忘义呢!”这就是他。

以怨报怨的主父偃

主父偃,汉武帝时齐国临淄人。早年学战国纵横之术,与齐国的一些学者交游,没有一个人重视他,被齐国的一些儒生合起伙来排挤他,使得他在齐国无法容身。
主父偃家里很穷,向人家借贷时,谁家也不肯借与他,于是只好北游燕、赵、中山,结果也都找不到一个赏识者,因而处境更困难。只得西入长安求人,仍不得志,实在走投无路之下,冒死上书,终于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而一年内四次提升,成为汉武帝宠臣,最后做到了齐国的丞相。发迹后的他,是如何报答以前有怨于他的人呢?
主父偃风光无限的回到家乡,就立即把他的兄弟、宾客们全部召集起来,拿出五百金分给了他们,然后数落并警告他们:“当初我穷困的时候,兄弟们没人帮我解决吃穿,宾客们不放我进门;如今我做了齐国宰相,你们居然也有的跑到千里之外来迎我了。我今天要和你们一刀两断,你们谁也不要再进我主父偃的门!”
为报当年齐王不待见他之恨,主父偃派人把齐王和他的姐姐通奸的事情吹风,不断威胁齐王,迫使齐王只好自杀。为报当年流落燕赵两地无人相帮之仇,他利用被汉武帝宠爱之机,左右朝庭,开始借机报复,揭发了燕国的阴私,迫使赵王不得不见机行事,先下手为强,才躲过一劫。
主父偃以怨报怨,与他的有仇必报人生观有关。他为宠臣权势倾天时,有人劝他说:“你已经太专横了。”他发狠地说:“我从年轻时开始游学,一直闯荡了四十多年,未能如愿,以致于双亲不把我当儿子看,兄弟没人收留我,宾客们一个个都抛弃了我,我受的罪太多了。大丈夫活在世上,如果不能身登显贵列鼎而食,那就宁可让鼎镬把我煮了。我是个日暮途远的人,只有倒行逆施了。”这就是他。
衣锦还乡,人之所求,家之所荣,得之切莫忘形,当记当年有恩于己的人和事,当忘当年有怨于己的情和仇。以德报怨与以怨报怨如何选择,是两种人生观碰撞的结果,高下泾谓分明,而人们颂扬的则是以德报怨之人。

二〇二〇年十二月十九日

作者简介
朱双顶,从警近40年,头顶国徽,肩扛责任,保一方平安,卫百姓和谐。一路踏歌而行,将青春热血和大好年华奉献给祖国和人民,竭尽绵薄之力。如今退休,不忘初心,重拾雅趣,留下点滴文字爱好。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韩信与主父偃的衣锦还乡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