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与伍子胥的报仇之举

俗话说,有仇不报非君子。可见,自古以来,报仇就被烙上君子的印痕,倒也展现了血性男儿的豪气。有仇报仇、有怨报怨,虽有“怨家易解不易结”之说,但对那些抱有必报之心的人,也无可非议。李广与伍子胥之报就是一种代表。

李广难封 以牙还牙

司马迁说李广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人,说:“我看李将军的模样,谦恭诚实得像乡下人,简直就是不会说话。可是到他死的时侯,普天下不论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人,都为他哀悼。这难道不是他那一颗忠诚的心感动了大家吗?”颂赞他“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李广是陇西郡成纪县人,历经汉文帝、景帝、武帝三朝,至死仍为将军,落得个“李广难封”之名。汉文帝时因无战可打,被文帝叹息为“子不遇时”;汉景帝时为收受梁孝王赠予的一颗将军印,被景帝迁怒而不封;到汉武帝时又被武帝认为他已年老,且运气不好,盯瞩不予重用而未获封。但就是这样一个手下人都有几十位被封侯、而自己却终身不封之人,却得到了士兵和百姓的尊敬。
李广为人廉洁,每次得到朝廷的赏赐,总是全都分给他的部下,有好的东西也都是和士兵一起吃喝。他一辈子当了四十多年的三千石,到头来家中没攒下一点钱财,而也从来不提家产事。他一生带兵东奔西走,每遇到缺水乏粮的时候,只要士兵没有喝上水他就决不喝水、士兵们还没有吃到东西他就决不吃。他待人宽厚和气,大家因此都乐意为他效力。
自从汉朝讨伐匈奴以来,李广几乎没有一次战斗不参加,大小打了七十余战,是如雷贯耳的“飞将军”。在他六十多岁时,仍主动请缨出征,因无向导迷路而误军,遭追责时,他独自担责,说自己已六十多岁了,部下们都没有过错,军队迷路是自己的责任。说完拔出战刀自刎身亡谢罪。部下无不痛哭,认识不认识的,不分男女百姓闻之无不悲戚落泪。就是这样一位待人宽厚、身先士卒、光彩照人的英雄,与一位小人过不去,坚决以牙还牙报仇,以雪心头之恨。
李广因征战失败被削职为民,有一天夜里带着一个随从去到朋友处喝酒,夜深回来经过霸陵亭时,正好遇上喝醉酒的霸陵县尉,他呵责李广为什么犯夜,并要拘留他。李广的从人连忙解释说:“这是过去的李将军。”县尉蛮横地说:“就是现在的将军尚不得夜行,何况是过去的将军!”硬是将李广扣留在亭下过了一宿。
过后不久,李广被再次启用,任为右北平太守。他接到任命后,即向朝廷请求调那个霸陵县尉到他部下听用,一到军中,就将他杀了。这就是李广,有仇不报非君子。

一夜白头 以怨报怨

司马迁称伍子胥是“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之人,叹息他“这是多么悲壮啊!当伍子胥在江上受困、在路也乞食的时候,他何尝有一分一秒忘掉灭楚报仇呢?”评价他是一个坚强刚烈的大丈夫,才忍辱发愤而终于功成名就。
伍子胥,楚国人,其父兄为人所谗被楚平王所杀。为报杀父兄之仇,他历经艰难,不为所动,最终如愿。
楚平王时,楚平王受宠臣费无忌蛊惑,强占太子妻秦女,废太子,囚禁太子太博伍奢,也就是伍子胥的父亲。为斩草除根,防止伍奢在外的两个能干的儿子闹事,逼伍奢写信招回儿子图谋一同除掉。伍子胥接到父亲被迫所写的信后,认为这是楚平王诱杀他兄弟俩所为,目的是以绝后患,如其白白送死,不如活着报仇,采取了断然手段出逃。而他的哥哥却认为,父亲叫自己回去如没有回去,日后又不能报仇而被天下耻笑,于是就束手就擒,与父亲一道被杀。
伍子胥在逃吴的过程中,过昭关时,一夜愁白了头,得到隐士帮助才逃关而去;过江时,得到一渔翁帮助,而渔翁为他而自杀;过江后,饿倒路上,得到一浣纱女饭食才得以逃命,而浣纱女为他损节而投河。伍子婿逃到吴国后,经过努力,终于得到吴王僚的赏识。后来得知吴王不为他出兵报仇时,就辞职隐耕。之后在帮公子姬光谋篡得王位,终于迎来了报仇的机会
伍子胥为实现自己报仇的愿望,最终征得吴王的同意,一举率领吴国大军攻入楚都,找到了楚平王安葬之处,掘墓扒尸,怨气冲天,手持九节铜鞭,鞭打楚平王之尸三百鞭,又脚踩尸腹,用手挖出尸目,数之说:“汝生时狂有目珠,不辨忠佞,听信谗言,杀吾父兄,岂不冤哉!”又断楚平王之头,毁其衣衾棺木,同骸骨弃于原野。这就是他“匹夫逃死,僇及朽骨。泪血洒鞭,怨气昏日。孝意夺忠,家仇及国。”
当今世界,弱肉强食,强权政治,面对称霸世界狼子野心者们,我不若事,但决不怕事。中华民族必须奋起抗争,中华儿女血性基因必须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霸气中展现。否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水中望月,威从何来,强在何处,胜在哪里?

二〇二〇十二月十三日

作者简介
朱双顶,从警近40年,头顶国徽,肩扛责任,保一方平安,卫百姓和谐。一路踏歌而行,将青春热血和大好年华奉献给祖国和人民,竭尽绵薄之力。如今退休,不忘初心,重拾雅趣,留下点滴文字爱好。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李广与伍子胥的报仇之举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