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许世英故居

大山深处的许世英故居

作者:阿光

秋天来了,秋日美景慢慢铺延开来,想要出游的心也蠢蠢欲动起来。春天的时候受疫情影响,我们只能在家中减少出行,错过了踏春的好时节。一转眼,已经到了硕果累累的十月,金黄的秋景同样是一副唯美的画卷,不妨在纷纷扬扬的落叶中,来一场踏秋吧!今天,秋高气爽,气温恰到好处,趁着这美丽的秋色,我和同学一道驱车前往东至县官港镇许村,走进大山深处的许世英故居,感悟名人情怀。

许世英故居,是一处保存比较完好的古民居。单听这样一个名字,心中就生出了太多的期待。一个地方往往因为一个人而出名,让人想起某个时代,想起某种人文情怀。整个村庄石板路、青砖瓦房都映射出昔日的辉煌。这里群山环抱,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像似陶渊明笔下的这篇《归园田居》,描绘了恬淡自然、清静安谧的田园风光。

出发之前,翻阅了不少关于官港镇许村的资料:许村位于原至德、东流、彭泽三县交界处,在当时是交通要道。穿村而过的河流叫兆吉河,7公里长,从不远处的兆吉山发源。河水常年经流不息,清澈见底,这条河流成为了涵养整个村子的“母亲河”。许村由来:祖上是由一对夫妻从外地迁过来,那时村子还没有,是一片毛竹地,现在的忠祠那时是一个莲花塘,只有一条路从县城经这高山绕向长江边上,这对夫妻就在路边上(现村口)买茶。

有一过路地理先生寻龙经过此地,在他们家喝茶,那时的钱是银子和铜钱,地理先生喝茶时将随身的钱袋挂在椅子上,喝完了茶后忘了拿就走了。这对夫妻到晚上才发现,没有找到地理先生只好将钱袋原封不动封存起来,等待地理先生回来取。三年后,地理先生又经过这喝茶,随便问了一下三年前曾经在这丢了一钱袋的事,祖上就在门后拿出来,上面灰尘布满,地理先生打开一看,里面东西原封不地,一样不少,十分感动。

就指点这对夫妻说:你们在这开茶铺不是太好,这里是双溪交汇口上,留不住人,离这不远前面那片毛竹地中间的莲花塘风水不错,何不在莲花塘边开茶铺,落地生根。听从地理先生的话,就在莲花塘边开起了茶铺,渐渐的就发展开了,人丁兴旺,据村中上了年纪的老人说,由于人多,村子向河边前前后后一共扶了七道河埇,故又称兆吉山埇上许村。由于莲花塘风水好,经过许多地理先生的论证:前展旗峰汇聚,后住居后墩边,笔架峰立正门。是一个可以出人才的地方,所以就将莲花塘填上,建造了忠祠,保佑许氏长久不衰。

许村隶属东至县官港镇,位于东至县中南部,是安徽、江西两省通衢的交通枢纽,236国道和222省道贯穿全境,南接景德镇,北临安庆,西毗九江,东连九华山、黄山。官港名字来源于山下村巷坐落在尧渡河和龙泉河支流的分水岭上,当地群众说:”两边哗哗响,中间是干港”,因名”干港”,由于这一带方言”干”与”官”读音相同,遂被人们称为”官港”。寓意为能出大官,振兴一方。这个愿望,在清末民初时期果真实现了,兆吉山下的许村走出了一个许世英。

许世英(1873-1964),字俊人,又作静仁,晚号双溪老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名人,曾任过福建、安徽省省长,北洋政府中的内阁总理。中日战争期间出任驻日全权大使,后在国民政府中长期担任赈灾和蒙藏委员会委员长。许世英,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历任晚清山西提法使、布政使、大理院院长、民国司法总长、内务总长、安徽省长、内阁总理、驻日大使、蒙藏委员会委员长等职。他在吁请清帝退位,确立新式法规、法庭,反对帝制复辟,拥护孙中山北上构和,反对军阀孙传芳,赈济灾民,维护国家尊严和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孙中山称之为”北方第一人也”。

许村距东至县城19公里,沿着236国道向南行驶15公里,向西南方向折进,就见一座靓丽的牌坊”双溪徽园”矗立在眼前。此时,站在牌坊处向内瞭望,数十里重峦叠嶂,阡陌纵横的田野,随着季节的变化,或绿或黄,风光秀美。进入后径直行驶4公里便到了深藏在深山里的千年古村落——许村。许村坐落在兆吉溪与方坑坞小溪之间,背靠莲花峰,面对笔架山。群山环抱,双溪环绕,绿水悠悠,乔木荫荫,小桥流水……山光水色与古民居溶为一体,相得益彰,活生生一幅“小桥流水人家”宁静景象。

许村的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让我不禁想起了辛弃疾的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双溪在村子的东南方向狮子山脚下汇合,然后流向尧渡河。两溪汇合处是村子的入口处,一条河流穿村而过,河水潺潺流淌,有几位村民正在小溪旁洗菜洗衣。位于小溪两边的一栋栋古建筑和现代建筑,错综复杂,新旧有别,错落有致,宛如置身画境之中的江南水乡。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许村地处大山深处,皖赣交界的偏僻山区,这里群山环抱,山清水秀。山里人世代以耕读传家,过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田园生活。正如歌曲《梦里老家》所唱的一样“这是我神往的梦中故乡,田园水墨画,醉了我心房。碧水青山,环抱粉墙黛瓦。稻秧青啊,菜花儿黄,

扑面芬芳,袅袅云烟,在胸中飘荡。清清小河,在心田流淌。浓浓绿荫感染了我的情呦,弯弯的小巷通向我的梦乡。这是我迷恋的醉人风光,小桥流曲水,鸟语绕梁,诗书雕画,饱含动人遐想”。

许世英故居就坐落在村口,靠山面水。现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许世英故居完好无损,白色的墙,黑色的土小瓦,里面全是木制结构。许世英故居由老屋、中厅、接官厅三部分构成,建筑面积770平方米。许世英故居老屋建于清顺治年间,三进12间,青砖小瓦齐檐墙,建筑线条流畅和谐,雀替、枋梁、门楣、窗棂均有雕刻,工艺古朴典雅。中厅、接官厅建于清末,建筑面积519平方米。中厅为两层楼房,前设内走廊将老屋与接官厅连成一体。接官厅两进深,两侧山墙为阶梯式马头墙,室内宽敞明亮,建筑风格与老屋大同小异。

我漫无目的走过大堂,正屋,厨房,仆人的夹道,风火墙,还有院子里的水井,演绎许多礼俗的砖雕、石雕、木雕,木板墙壁上不同的装饰,搭构着不同的空间与礼法。不同的装饰、对联辞章,折射着主人不同的品味、旨趣与实力。不论从外面还是就里面看都透着悠久古老的韵味。客厅木板墙壁上挂着一首首记载或描述许世英生平事迹的赞诗。客厅正中央悬挂着许世英的遗像,遗像下面密密麻麻的宋体字是许世英的简介。一些行善积德的传奇,一些忠孝节义的卷帙,几付光宗耀祖的匾额。

许世英故居经过重新修缮,现已作为旅游点对游人开放,一批批的游客来到这里看实物,听事迹,拍相片,求咨询。悠久的历史孕育了这里灿烂的文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里的神奇美景!昔日的繁华虽然已消逝,但古老淳朴的清代古民居却留了下来,仿佛是一个个鲜活的音符,至今仍在演奏着独特的风格和韵味。如今的许村,古风犹存,以独具魅力的古建筑和传统民居、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各方游客,是一个访古、寻迹、探幽、感悟、避暑的好去处!

村中许氏宗祠,尚保存完好。内有一幅”接官喜报”悬挂在屋梁上。据祖谱记载:许姓出自高阳郡,由江西省九江许氏忠祠迁来, 在安徽省东至县官港镇许村 (原至德县兆吉山埇上许村)定居,村中均为许姓,所以村子就叫许村,有许氏忠祠,每逢新年、清明都要开忠祠祭祖。现以许村为中心,将周边其他自然小村落(方坑坞、东坑坞、中屋朱、老屋朱、老屋许、大南坑、小南坑)合称为许村。祖谱每年过年都要在许氏忠祠挂出,供许氏后人祭拜。

皖南山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非常的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村落。皖南古村落不仅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而且加上明清时期徽商的雄厚经济实力对家乡的支持,文化教育日益兴旺发达,那些徽商还乡后以雅、文、清高、超脱的心态构思和营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环境更为丰富,村落景观更为突出。古村落居民的意识、生活方式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农民的思想意识和一般市民阶层,追求与文人、官宦阶层相一致的生活情趣,因此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近千年来,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留下了众多的名人足迹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当我们躬身捡起这些已不为人知的历史碎片并轻轻吹去那层黄沙时,一股历史沧桑感总是不期然地扑面而来;当我们辨析着这些碎片上的淡淡墨迹甚至是细微裂缝并追溯内里浓缩着的历史事件甚至是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生平时,一股走向乡村深处,探究这些在人们记忆中早已淡忘的历史文物的冲动总是那样的强烈、持久,令人无法自禁,欣悲莫名,或许,这就是历史的魅力!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大山深处的许世英故居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