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纸上谈兵的背后

战国末期,秦赵长平之战,一夜之间,赵军被秦军坑杀四十余万,赵将赵括自此被钉在历史上纸上谈兵的耻辱柱上。果真仅有如此吗?

时不由人 人可败势

先不妨看看当时的背景。战国末年,秦国举刀向东,开始吞并六国。秦国大军将攻伐韩国,韩国的上党地区已成秦的掌中之物。为了趋利避害,韩国采取了嫁祸于赵的方法,将上党十七城主动献给赵国。此时的赵孝成王,竟以得梦大吉、圆梦得地而大喜,认为:“发百万人的大军去攻别国,逾年历岁,都不得一城,今不费寸兵斗粮,就得到了十七城,这是天大的利,怎可失去呢?”而平阳君赵豹却加以劝谏说:“无故之利,必是祸殃。秦国已吞食韩地,断绝了上党之道,已是掌中之物,一旦被赵国所得,岂可甘心?秦国会拼全力来争夺,这是韩国嫁祸于赵来舒解自己的困局,大王您为什么没有觉察到呢?”赵王不听劝谏,一意孤行,接受了韩国的上党十七城。事态的发展,果如赵豹所料,才有了之后的秦赵长平大战。秦是志在必得,派大将王龁帅军东进。赵王是自不量力,无故贪得,造成了秦赵两国必战之势,这是惹是生非。
但秦军东进与赵国开战之初并不顺利,原因是当时的赵国有赵奢、廉颇、蔺相如在,尤其是名将赵奢将秦军打得大败,威震秦国,使秦国望而生畏。可到了赵孝成王七年时,秦赵两军在长平对峙,这一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赵奢已死,蔺相如重病在身,廉颇也已渐老。赵王不得以仍派廉老将军率军抗秦。面对狼虎秦军,廉颇不得已采取避战策略,率军坚守不出,试图以时间拖垮远道而来的秦军,再乘隙而攻之。这不失为当时十分管用的高招,让秦军无可奈何,但却给秦国实施反间计留下了活口。这是势不由人。
相持四月有余,秦国终于认识到廉颇久经沙场,作战经验丰富,此人不去,秦军就不可能胜利。秦王采用了召应侯范雎所献的反间计,派人到赵都邯郸,用千金贿赂赵王身边人,散布谣言说:“秦国最担心、最害怕的是赵国改派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为统帅。廉颇现在已经老了不中用,是屡战屡败,已损失了三四万人,只得怯战固守,现为秦军所逼,不日就要投降了。”赵王被身边小人所蛊惑,果然中计,信以为真,决定让赵括代替廉颇,率军二十万赴长平统帅赵军。这是败势所为。

荒唐之举 无人可挡

赵括也确非等闲之辈,作为名将赵奢之子,自小就学习兵法,喜欢谈论军事,曾经与父亲争论战略战术问题,连他的父亲也说不过他,可见其纸上谈兵之功夫。他自认为天下没一个人能比过自己。对于这样的人,赵王重用且无人可劝谏阻止怎么就是荒唐之举呢?
他的父亲认为赵括就是一个纸上谈兵之人,没有真本领,说:“战争,是生死攸关的事情,而赵括却随随便便地对待它。如果赵国不让他带兵还好,假如一旦让他带兵,那时赵国吃败战的肯定是他。”并临死留有遗言,不让赵括带兵。
当得知赵括将帅军赴长平作战时,他的母亲劝说赵括:“你父亲临死时留下遗言,让你不要当赵国的将领,你为什么不辞呢?”赵括竟大言不惭地说:“不是我不想辞,怎奈朝中再没有像我这样的人。”无奈之下,他的母亲只好上书赵王劝谏说:“赵括白读了他父亲的书,不知道变通,不是将才,愿大王不要派他去。”被赵王召见问说为什么时,他的母亲一针见血地说道:“过去我侍候他的父亲的时候,他父亲正做赵国的将军,那时他每天亲自给人家端饭端汤恭敬对待的有几十人,他友好平等地像朋友一样接待的有上百个人,当时大王和王室贵族们所赏赐给他的一切财物,他都拿出来分给手下的军官和士兵,每当他一日接受了军事任务,就顾不得再过问家里的事。可是今天,赵括刚做了将军,就傲慢地朝东坐着接受部下的参见,那些手下的军官们谁都不敢仰着脸看他,您所赏赐给他的金玉布帛,他都拿回家里藏起来,每天观察哪里有好的良田美宅,一旦发现就把它买下来。父子两人完全不同,请您不要委派他。”就是这样的忠言劝谏,也只换来了赵王给赵母的将来战败不连坐其家人的一口承诺。
在赵王决定让赵括代替廉颇时,蔺相如拖着病躯进行劝谏说:“大王只是凭着虚名就任用了赵括,其实赵括的为人,就如同一个鼓瑟的,都用胶水把系弦的柱子粘死再也无法转动了。这个人只会读他父亲留下来的书,根本不懂得随机应变。”蔺相如病中的柔弱忠言,哪里能敌得过已得秦国好处的众小人之言,赵王还是派了赵括去了,一个荒唐之举就这样被实行了。

不幸言中 全军覆没

赵括走马上升,果如其父所言,视战争为儿戏,随随便便对待它。他代替廉颇后,立即就改变了廉颇旧有的一切规定,将军垒合并成大营,用自己带去的将士撤换了军队原有的大批军官,在毫不知晓秦军已换白起为帅的情况下,立改廉颇坚守待敌策略,即严谕:“秦兵若来,各要奋勇争先。如遇得胜,便行追逐,务使秦军一骑不返。”
秦将白起听说这些情况后,大喜过望,采取了投其所好的诱敌深入之策,派出一支部队假装失败逃走,当赵军追击时,另派一支部队切断了赵军的运输线,并将赵军截成了两段包围。同时大肆传扬白起大将现为秦军元帅,正在军中指挥战斗,吓得赵括心胆俱裂。赵军很快地就陷入了绝境,军心焕散,待至被困四十多天后,军中已无粮可吃,赵括只好选出一部分精兵,亲自带着突围,结果被秦军射死。于是整个赵军大败,几十万大军被迫投降,全部被秦军坑杀活埋。
长平之战,秦军一战显威,前后斩杀俘虏四十五万余人,仅存年少者二百余人未杀放回,以扬秦威。明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中将这一幕血腥场景描写为:“四十万军,一夜俱尽。血流淙淙有声,杨谷之水,皆为丹,至今号为丹水。武安君收赵卒头颅,聚于秦垒之间,谓之头颅山。因以为山,其台崔嵬杰起,亦号白起台。”后有史臣作诗云:“高台百尺尽头卢,何止区区万骨枯!矢石无情缘斗胜,可怜降卒有何辜?”
长平之悲,悲由何起?岂只是一个纸上谈兵之典故的流传?赵括也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买了单,但赵王却以整个赵国为代价在继续买单而不止。之后赵孝成王虽换成了其孙赵幽缪王,同样中了秦国的反间计,受得到秦国好处的宠臣郭开的蛊惑,自毁长城,派人暗中将赫赫有名的战将、在前线多次大败秦军的李牧杀掉,赵国也就这样被秦国所灭。难怪后人评说:“灭六国者,六国也。”

一个人纸上谈兵,虽有空谈误国之嫌,但不用之,绝无危国之实。悲就悲在所用者被纸上谈兵所惑,被人利用而执迷不悟,既使有像廉颇、李牧那样的人又能怎样?

(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朱双顶,从警近40年,头顶国徽,肩扛责任,保一方平安,卫百姓和谐。一路踏歌而行,将青春热血和大好年华奉献给祖国和人民,竭尽绵薄之力。如今退休,不忘初心,重拾雅趣,留下点滴文字爱好。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赵括,纸上谈兵的背后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