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旭廷
我曾经问过身边一些喜好看书的人,是否读过《金瓶梅》这部书以及有何观点,得到的答案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无外乎这三种:一是读过,如走马观花似的一目十行;二是处于猎艳心理断章取义;三是未曾谋面,却早有所闻;他们大多认为这是一部充满淫词艳调,云雨巫山,不登大雅的床笫文学;我觉得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肤浅的,也是一种误解。
追溯到这部被誉为”千古第一奇书“的历史,它成书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四百多年,先后有三种不同的版本,早期是以抄本形式面世,但没有流传下来,后来是万历年间的词话本以及明崇祯年间刊刻的散本等;这部一度被打入冷宫的禁书,如许多人认为也包括一些不入流的社会评论家所宣扬的,它是所谓充满淫秽色情的书籍,会腐蚀心灵而受人诟病;其实这部借宋喻明的巨著是一部伟大的世情写实小说,通过对市侩势力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生活的描述,再现了当时社会民间生活的面貌,彻底暴露了一个时代的肮脏与丑恶,当时明清统治者们为了牢固自已的地位,以”伤风败俗”、”蛊惑人心”为由而封杀,这便是被封禁的真正原因;虽然书中时常出现对男女之欢露骨的描述,在这洋洋百万字的著作里,这样的叙述拢共也就一万来字,所占比例并不算多,实属正常的文学描写范畴。
书中以西门庆为主线,其妻妾吴月娘、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等贯穿始终,先后有五百多位人物登场,纷繁复杂,凸显人间百态;全书以西门庆的一生及其家庭从发迹到衰败的过程,辐射到市井社会,也反映了官场社会。他出身家境还算殷实,经营有道,娶有钱有势的女人,以钱财结交权贵,采用各种手腕行贿钻营,后又依靠获得的政治地位贪赃枉法,成为集财、权、势于一身的地方一霸,从而表明了当时社会的阴暗;书中以三位为代表的诸多女性,虽然她们出身、性格、遭遇不尽相同,但都被超常的情欲、物欲所支配,以扭曲的人性去对抗道德沦丧的夫权社会,又在人性的扭曲中走向堕落和毁灭。书中多是以负能量人物形象出现,但也时而闪烁出一点人性的光芒,尽管西门庆整日沉迷于酒色之中,可他深谙为人处世之道,对他结识的那帮狐朋狗友有情有义,毫不吝啬地施舍,他不仅会经营自家的店铺,也会经营自已的家庭,知人善用,刚柔并济;尤其在李瓶儿病中,他的表现是十分感人的,想方设法地求医问药,日夜守候于病塌左右,李瓶儿死后,他伤心欲绝,不惜重金厚葬,睹物思人,以至长时间陷入悲痛中不能自拔;至于人们眼中淫妇形象的潘金莲,她命运多舛,其生母为了几两碎银将她先后转卖到王招宣府、张大户,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这位贫穷貌美的可怜人,那种透在骨子里的自卑让她一辈子为尊严而战;她能识字,会唱曲,还有一手灵巧的针线手艺,在她委身于“三寸钉,枯树皮”仅会卖炊饼且不善言辞的武大郎后,也曾一度认命地苦苦维持着那个所谓的家舍,总期望摆脱租房的窘境,过上踏实的日子,然而佛魔一念间,经王婆的利诱和怂恿,不甘寂寞的她与西门大官人勾搭成奸,一句温柔的“大郎,该吃药了”将武大谋害,也为自己命丧黄泉埋下伏笔。
从来清白无遗祸,自古贪争有后殃;西门庆纵欲无度,同样死于潘金莲因贪一时之欢利用胡僧的一剂猛药之手,继而王婆、潘金莲双双成为武松的刀下亡魂;西门庆一死,家眷奴仆纷纷作鸟兽散,昔日结拜的兄弟又呈另一副嘴脸,一切土崩瓦解;这凄凉的结局正是:一朝马死黄金尽,亲者如同陌生人,让人无不心生悲怆。
这部小说作者在传统的明代社会背景下,将物欲、情欲、爱欲、生存欲和成功欲写到了极致,打破并颠覆了传统的儒家道德思想,虽属虚构,但结构严密,故事成熟度无懈可击。这位署名兰陵笑笑生的作者何方神圣?推测很多,尚无定论,从奇特的笔法而言,作者绝非纯粹的读书之人,他熟知官场,精通商业财务,更懂得女性细致的心理活动,雅俗兼俱,笔法独到,实属雌雄同体的奇人异士。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这部小说是名副其实的“千古第一奇书“,现代四大名著中为何不见《金瓶梅》?实际上明朝四大名著中就有《金瓶梅》《三国志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而且冯梦龙将《金瓶梅》排列首位,在现代的四大名著中《红楼梦》的位置也十分重要,曾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我的兄长就热衷于对此书的探讨,书案上总会堆放一些研究该书的资料;后来人们习惯于两者比较,但通过《红楼梦》来对《金瓶梅》进行研究,更加提升了《金瓶梅》的文学价值和社会地位;正如鲁迅先生的评论:讲人情练达,社会世情,《金瓶梅》更有名,同是读部,无以至上。伟人毛泽东曾力荐:这是真正的历史,”封疆大吏“都应该读一读。他老人家也曾评价过:《水浒》是反映当时政治情况,《金瓶梅》是反映当时经济情况的,是《红楼梦》的老祖宗,不可不看。
掩卷而思,“欲要止淫,以淫说法,欲要破迷,引迷入悟”,或许这便是此书的意义所在;也如东吴弄珠客所言: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
这部非常伟大的文学著作,开创了文人独立创作小说的先河,是世界文学史上首次以一个家庭为视角,看遍整个社会的炎凉;极摹人情世故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所以我认为“平生不读《金瓶梅》,纵看名著万卷也枉然“这句话并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