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历史文化故事》,叶光林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2021年12月第一版。这是郑州市委宣传部、郑州市社科联联合洛阳、开封、三门峡、周口、新乡、商丘、濮阳、焦作、济源等地社科联编辑出版的关于黄河历史文化的社科普及读物,内容涉及了神话传说、历史人物、红色故事、黄河地名、历史事件、黄河水利等方面的故事。我的《万里教子务农记》《一封家书传大爱》也有幸被收录此书。郑州大学教授、河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高天星为此书作序《弘扬与讲好黄河故事的时代意义》。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阅读此书,最大的收获是我对黄河全域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黄河从青海源头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全长约5464公里。自青海源头至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为黄河上游,河道长3472公里;自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荥阳市桃花峪为黄河中游,河道长1296公里;自河南荥阳市桃花峪至山东东营垦利区入海为黄河下游,河道长786公里。人们常用“铜头铁尾豆腐腰”来比喻黄河的地理特征。所谓“铜头”,是指黄河的上中游,即从青海源头至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两岸多是高山深谷,黄河奔腾至此,无论怎样任性折腾,都只能泄流而下,基本上是稳固不变,相安无事。所谓“豆腐腰”,是指自河南荥阳市桃花峪以东至河南省台前县孙口,流程近200公里。这一段因泥沙淤积,逐年抬高河床,堤坝就越筑越高,河床高出地面3—5米,形成“豆腐腰”,因而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所谓“铁尾”,指台前县孙口以下及入海口。黄河的“豆腐腰”河段由于多次自然和人为决口,连带着“铁尾”从北向南、从南向北,在天津、河北、河南、安徽和江苏之间广袤的大地上来回翻滚、流向不定。
此书的50多篇文章出自不同的作者,因而本书的体例及语言风格还不近相同,语句重复、词语不准确等现象还时有所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