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西行梦记四则
河西走廊——丝绸之路的枢纽地段,经略西北的咽喉要塞,也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条黄金通道,文化积淀深厚、历史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途经武威(凉州)、张掖(甘州)、酒泉(肃州)、嘉峪关、敦煌(沙州)等历史文化名城,东西绵延1100多公里,在海拔四五千米的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为两山夹峙地貌,如两臂无限伸张合抱广袤而狭长的山前平原,恰如其分的称之为“走廊”,又因其在黄河以西,故名为“河西走廊”。 立冬之际,深秋将尽,正值难得的重任余暇之时,约几意趣相投之友,不谋而合一路向西,穿越河西走廊,邂逅最美塞外风光,更重要的是感受世界已广泛知晓,但作为甘肃人我们却未曾见识的敦煌文化。经过一下午的驱车奔驰,从金城兰州到进入乌鞘岭隧道的路上,天色慢慢暗了下来,自己也渐渐产生了困倦之意,伴随着刀郎一曲又一曲西域之歌的熏染,恍惚间步入梦境。
(一)金戈铁马
远眺,祁连山洁白如素练的积雪皑皑连天;颔首,蜿蜒数千里的汉代古城墙由东到西,望不到尽头,五里一烽燧,十里一朵楼,三十里一驿站。虽然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后断壁残垣、脱层掉角,但依然显得雄伟悲壮、荡气回旋。倏儿,重器撞击地面的声音越来越近,仔细注目看到了无数秦汉打扮的屯垦戍边壮士正在背土、挑水、绑木、筑城,配合默契、运作自如、井然有序。突然烽火台燧烟四起,战报频传,一时间,守城战士金盔铁甲、手握戈矛、伫立城头、整装待发,一位高大威武的将军一手叉腰,一手紧握剑柄怒视远方,从猎猎帅旗上硕大的“霍”字,在历史长河中思忖了许久才想起他就是西汉大司马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年轻气盛、壮志凌云的霍去病率领汉朝骑兵深入腹地,出击匈奴,大获全胜,全线打通了河西走廊并使它自此并入汉朝版图,也听到了匈奴哀歌怨调:“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霍去病将军异常激动,立即下令在这里的金泉边庆功,倾御酒入泉与将士同饮,大家遂名此地为酒泉。随后汉武帝刘彻在河西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和阳关、玉门两关,这里从此成了通西域的门户。当然昌盛时阳关、玉门关、嘉峪关的关税性质大于军事性质,贸易性质大于防御性质,“关照”一词就诞生于这样的要道关口。朦胧之中,西边黄沙漫天、旌旗舞动,马蹄声由远而近。原来是沙州人张议潮率众起义队伍,逐吐蕃守将,接连攻克瓜州、甘州、肃州等城池后,浩浩荡荡率领大队伍正赴长安归义。思绪跟着梦境继续西进,这时明朝的冯胜将军正屹立在修筑完工的嘉峪关角楼上,双目环视着祁连山和黑山之间的风吹草动,这架势足以让元兵闻风丧胆、弃甲而逃。转瞬间西路军也在高台县的红崖子浴血奋战、竭力突围,艰苦卓绝和伤亡惨状不忍目睹,无数将士忠骨销魂,掩入黄沙,猛然国民党军的一个士兵向我扑来,心悸中从梦魇惊醒。
(二)拜遇玄奘
祁连山脉的巍峨与纵横之美,七彩丹霞的斑斓与艳丽之美,牵动着车上的每位行者,大家谈笑风生,意趣盎然,迷迷糊糊又见到了周公。这时大唐僧人玄奘正西去印度取经,僧人向我们细细讲述了如何风餐露宿到了瓜州,如何收胡人石褩陀为徒,授“五戒”,又如何在瓜州州吏李昌和一个老人的帮助下,踏上了漫漫西天路,后又得到守卫烽火台的校尉王祥,王伯陇的帮助,才得以经敦煌,到达伊吾。说话间跟随僧人的步伐一同来到了始建于西夏的张掖大佛寺。玄奘双手合十,从近40米的卧佛塑像脚下绕过后继续说道:“张国臂掖,以通西域”是汉武帝的置郡之意,足见张掖在河西位置的重要与显赫。卧佛后面有十大弟子群像,旁有十八罗汉等塑像,描绘了释迦牟尼抛弃他的肉身涅槃成佛的时刻。大佛寺在风雨飘摇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多次摧毁和重建,而唯有摆放卧佛的大殿被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空心、木骨、板肌、泥胎的佛像基本完好无损,几乎成灰褐色的椽檐、门窗、牌匾承载着多少沧桑变迁。这也证实了宗教对人们的强大影响,不论军队是何派别,他们都达成了默契,守护着这个人们顶礼膜拜的地方。藏经阁里6000多卷佛经,堪称“国宝”,金银书《大般若波罗蜜多经》颜色之隽秀、线条之精细、书法之遒劲真乃罕见,不由令人嗟啧惊叹,尤其是大佛后面的一幅唐僧西行取经壁画让大家重新认识了印入童年记忆的《西游记》还有另外一个版本。马路上汽车的喇叭声把自己从玄奘僧人的解惑中拉了出来。
(三)丝路吟诗
西汉初期,河西走廊是匈奴人游牧的地方。汉武帝使者张骞第一次西行是在公元前139年,他在这里被匈奴截获,软禁了十年,娶妻生子。但他壮志未酬誓不休,终于逃离西去,凭借坚定不移的信念之魂和坚忍不拔的顽强之力,完成了面见月氏部落的使命,但在绕道回归中原途中,又被匈奴截留,13年后,才回到长安,可见通西域必须经过河西走廊。张骞第二次去西域在公元前119年,这次行走比较顺利。因为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鏖战河西走廊,将匈奴驱赶出去,咽喉之道得以畅通无阻。张骞“凿空”西域,丝绸之路正式成为沟通中外的“国道”,使者、商贾不绝于道,使当年西域“秘境”不秘,政治外交、宗教文化、经济贸易融合贯通,交汇云集。看着这些手机百度里搜索出的解释,恍恍惚惚听到了天马行空的嘶鸣,看到了凉州雷台的精美。乍时,车辚辚,马啸啸,驼铃阵阵,汉人、波斯人、罗马人共同行走在长城脚下的土路上,尘土飞扬,遮天蔽日。你能想见,在海运开通前,中国的丝绸、瓷器,欧洲、中亚、西亚的珠宝、香料,在河西走廊西运东输,一番无比繁忙和热闹的景象。一位白须老人半醉半醒叨念着:“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走近一看原来是诗仙青莲居士。紧接着好几个汉服打扮的古人在高适、岑参、王之涣的带动下也应和起来,动人心魄,千古绝唱:“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站在嘉峪关城楼上举目远望,看到的是“秦时明月汉时关”,听到的是“欲饮琵琶马上催”,想到的是“万里长征人未还”,这种风骨凛然、雄浑悲壮不同于“山色空蒙雨亦奇”,不同于“春来江水绿如蓝”,是“北风吹地北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蕴藉的报国思乡、孤独悲凉的真情流露,古朴而苍凉,浑厚而悠远,在戈壁大漠中还夹杂着死寂和惆怅,形成了独特的意境美。只有河西走廊,只有丝绸之路,才产生过这么多优美绝伦、震撼人心、广为流传、妇孺皆知的诗。品读这些脍炙人口的边塞诗,不到河西走廊是不能充分领略个中味的。从河西走廊走过,你的灵魂会被诗韵意境无数次浸染。你虽然不是诗,但身上已经包裹了诗的甘露和气息。不知不觉中跟着诗人的思绪穿过瓜州到了沙州,三危山的金光把我一下吸引到了敦煌石窟面前。
(四)敦煌佛界
敦煌是世界艺术宝库里的一颗明珠,一朵有近两千年历史的旷世奇葩,是造就中原多元文化的根脉。莫高窟的艺术是融建筑、雕塑、壁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1600多年前,乐僔和尚云游此山,夕阳西下时万道金光中出现了千万尊佛的金身,便开凿了莫高窟第一个洞窟。魏晋、唐宋、明清在历史长河中开凿了兴衰成败,亚洲、欧洲、非洲在西域一隅开凿了文明荟萃,因为偏僻,远离中原,她的文化累积一层一层都得以保存,于是成了一个最为完整的古代艺术博物馆,为其色彩的绚烂、线条的流畅、构图的精美、人物的活脱而深深赞叹,飞天舞女跃身腾空,彩裙飘动,仿佛要脱壁而出,赏识了敦煌莫高窟才会真正地领悟什么是“大美无言”。多么想像朝圣一样朝拜敦煌艺术,像了愿一样行走丝绸之路。这时,一位飞天舞者指引我到了宏大的佛国灵界,五六个不同国色的飞天舞者在琵琶、古筝、扬琴、齐鼓、五弦、阮咸、箜篌、胡笳、竹笛、长箫等东西方合弦音乐的伴奏下,婀娜多姿,翩翩起舞,时而激昂澎湃,时而轻盈优雅,时而细腻缠绵,这不正是河西走廊汉唐时繁盛祥和的现实写照吗?转向另一个窟门,被眼前的景象立刻惊呆了,密密麻麻的经卷、帛画、刺绣、佛像、法器堆满了整间屋子,有印度、希腊、波斯、巴比伦不同风情的壁画,大部分是那些泛着金光的佛教经典,有汉文、藏文、梵文、龟兹文、突厥文、回鹘文、康居文等多种文字记录,还有四书五经、经史子集、官文、户口、账本、地契,这些千年文物足足有五万多件。再抬头细看时,一副精美壁画的上方出现了一块四四方方的空白,我心痛之时奇怪地追问飞天舞者这是怎么回事,她面带伤痛,只顾叹息,没有作答。当我再次回头看看那些千年文物时,一阵狂风刮过,大多数瞬间就不见了,只剩下不足万件的散乱遗物!我迷离、恐慌、焦虑,问了好多人才打听到了遗失文物的下落,经历千辛万苦、跋山涉水好不容易远远地看到了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有刊印日期的《金刚经》和颠沛流离、绝一无二的《敦煌遗书》,以及被他们用特制化学胶水粘揭去的一幅幅壁画瑰宝。当想再走近观看时,被一双硕大的手挡住了去路,驻足一看,噢!原来是英吉利图书馆、法兰西图书馆、美利坚什么馆,只好惋惜而无奈地迈着沉重的步子惭愧离开。在手机百度上搜了搜,知道了他们的名字:英国的斯坦因、法国的伯希和、日本的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俄国的奥登堡、美国的华尔纳等等,是他们从王圆箓道士手中骗取藏经洞文物致使大量珍宝惨遭劫掠,绝大部分不幸流散,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现在,这些穿越千年的壁画已经极为脆弱,氧化、盐浸、震裂、水渗等原因导致的受损程度让人触目惊心,就像与其相邻的月牙泉,四面环沙虽经千年不被掩埋,但那是手心里的一滴水,即使无限呵护,总觉百般担忧。 从敦煌月牙泉出来,开始折向东行的返程之路。在悦耳的敦煌佛乐中沿着阿克塞、当金山、德令哈、尕海、茶卡盐湖、青海湖、塔尔寺,曲曲折折、走走停停,当自己还在梦中沉浸于德令哈市的精致、青海湖的湛美、塔尔寺的虔诚时,忽然同行伙伴推了一下臂膀:“兰州到了。”迷糊中我看到傍晚之时的兰州正在灯火闪耀中透着尘埃与嘈杂,但也不乏繁盛和热情,美梦也至此醒悟。我们的先辈在河西走廊留下了浩瀚灿烂的文物古迹,能够看到它们,是我们这些后来者的福气,而能否保护好它们,把这份历史记忆传与后世,则是我们面临的巨大考验。这儿的天太苍茫,地太辽阔,黄沙与戈壁似乎无边无际,人在其中行走,渺小到几乎不值一提。这无尽的戈壁荒漠、丘壑茅草,究竟掩埋了多少时间与故事呢?那只是转念一瞬间。大漠孤烟、边塞烽火、胡笳羌笛、丝路驼铃、阳关三叠……所有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一切,不管是喜是悲,是成是败,本该都有几丝痕迹的,以作后人追认这段历史的凭证,可惜,时间太久远了,不少遗迹已经带着它们所承载的故事,永远消失在了朔风尘沙之中。(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知止斋路人,男,甘肃漳县人,文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