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侯蒙、柏乡知县》

江鸟读史:《水浒、侯蒙、柏乡知县》

原创 江鸟 雨鸿乡音
《水浒传》第一百零一回写道,亳州太守侯蒙向宋徽宗上书,“直言童贯、蔡攸,丧师辱国之罪。并荐举宋江等才略过人,屡建奇功,征辽回来,又定河北。今已奏凯班师。目今王庆猖獗,乞陛下降,将宋江等先行褒赏,即着这支军马,征讨淮西,必成大功。徽宗皇帝准奏。随即降旨,下省院议封宋江等官爵。”
看来,梁山好汉“弃暗投明”,为朝廷卖命,与这个叫侯蒙的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那么在历史上,侯蒙何许人也,在他身上又有哪些值得圈点的事迹呢?
据《宋史.侯蒙传》记载: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也就是是现在的山东高密人氏。
“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
这是说,侯蒙考中进士后,任职陕西宝鸡县的县尉,县尉相当于现在主管治安司法的县领导。当然,那时候领导职数少,权力大,县尉相当于县里的二、三把手吧。后来调到了柏乡县,升职了,当上了知县。知县就是县太爷,是县里的一把手。大概是因为他有主管司法判案的经历,是高水平的法官,所以,在柏乡县,他审理案件都是当庭判决,案结事了,当事人心服口服。
“转运使黄湜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转运使黄湜听到他的名声,想要向上级推荐他,叫他到衙署问话说事。因为去转运使衙门越过了自己的县境,候蒙不肯前往。黄湜很生气,某一天,巡视柏乡县时,以审阅文书案卷为根由,想要找出瑕疵,推翻已定的案子使他获罪。但翻遍案卷没有发现一点瑕疵,这才以宾客之礼接见他,肯定了候蒙的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说他是很能干的干部。于是黄湜率领各位使者一起推荐他。
后来,候蒙升任刑部尚书,又改任户部上书。官是当大了,但与同朝为官的蔡京等人闹矛盾,又被罢免,贬到亳州去了。
《水浒传》里说的是宋江等人被诏安后,为朝廷打了不少胜仗,侯蒙建议朝廷封赏的事。但《宋史.候蒙传》称,“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看来,早在宋江聚众起义,即将兵临皇城城下时,侯蒙是首位提出建议,诏安宋江的人。
历史上,宋江是一名农民起义的首领,而不是什么占据水泊梁山的山大王。
宋徽宗采纳了他的建议,同时,觉得侯蒙虽然被贬到了小地方,仍然主动为朝廷分忧,是忠臣。并准备重新起用他,叫他去东平府主持全面工作。可惜,“未赴而卒”,没上任就去世了。
另据文献记载,侯蒙长相不太好,用现在的话说,叫颜值差。年轻时就长得像个老头儿,并且整天游手好闲,读点书就喜欢卖弄,人们都不待见他。他运气也不好,一连几次没能考上进士。有一个轻薄子弟,把他的头像画在风筝上羞辱他,大家笑作一团。侯蒙当场做了一首《临江仙》词,贴在那个轻薄子弟的风筝上面: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馀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这首词讽刺那些往上爬的势利小人,同时托物言志,抒发自己的宏愿:你们这些庸庸碌碌的凡夫俗子,怎知我志向高远的豪杰之心!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水浒、侯蒙、柏乡知县》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