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价值:我对投资的思考》读书笔记 -探寻价值之路(叁)

张磊《价值:我对投资的思考》的后半部分,重点分析了他认为的好的企业组织架构和人才策略;他的团队在高瓴投资的具体案例;以及当前中国的医疗、消费、科技等领域的生态万象。

对于没有创业经验和企业工作经验的我,依旧收获丰满。

1.

组织?

什么才是顶级人才?

“真正顶级人才的自尊心不需要呵护,每个人都知道工作表现和贡献是最重要的”。换句话说,准确的评价比善意的评价更为重要,要相信优秀的员工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和足够的睿智识别什么是对的,接受批评并且努力改正。

真正想要进步和有所成就的人,并不会喜欢别人的虚伪奉承。他们真正想听到的是来自对方真诚而中肯的批评,从批评中发现自己的思维局限和人性之弱,自此,才有机会跳脱自己固化的瓶颈,意识到自己潜意识的局限,看到以往认知中不一样的世界。

而这,也是一种对长期长期主义的奉行。

长期主义不是任由时间无畏的流逝,而是做“时间的朋友”。

在时间中缔造成长的堡垒。

2.

熵增?

什么才是有效的有序?

熵增:物理定义:熵增过程是一个自发的由有序向无序发展的过程。 热力学定义:熵增加,系统的总能量不变,但其中可用部分减少。统计学定义:熵衡量系统的无序性。

简单来说,熵是一个用来衡量系统混乱程度的物理学概念。

一个系统越混乱,熵越大,反之,一个系统越有序,熵越小。

而根据熵增定律,熵这一个物理量,在一个封闭系统内,只能增加或不变不能减少,就好比,如果没有人帮你打扫房间,你的房间只能越来越乱,而不会自动变得整洁有序。

所以,如果想要让系统有序,就必须有持续不断的能量从外部输入进来。

张磊认为,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是需要对抗熵增的。

一个卓越的创业组织最好的状态就是年轻的状态,依靠内生的组织力,没有包袱、满是憧憬,不假思索、以终为始;在长期主义的范畴中,把组织的基因、商业的逻辑、外界的环境和创业者的个人禀赋贯通融合,实现组织对环境的瞬时响应和对生意的长期助力。

对抗熵增的,应该是组织成长性的企业文化,应该是长期主义的理念环境,应该是拥抱变化的发展思维。

3. 叙事经济学?

什么是过去和未来?

(此部分引用原书内容较多,因为原书的内容太激荡心灵了。)

叙事经济学,是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希勒在《叙事经济学》一书中提出的观点,201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不同于以往的各种假设条件下的经济学,其跨学科思维、开放式思考以及具有人文关怀意义的道德精神,令人景仰。

a.不止于故事

“叙事”一词的含义不止于故事或者讲述,归根结底,叙事是历史、文化、时代精神以及个体选择相结合的载体,甚至是一种集体共情。

“叙事”是解释或说明一个社会、一个时期的重要公共信念,而信念一旦形成,将潜移默化或者直接影响每个人的经济行为。

诸如对市场下跌的恐慌、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信心、对技术替代的批判以及投资的情绪波动等,这些长期的、变化的叙事载体,无论是对消费者、企业家、投资人,还是对决策者,都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理解了叙事,就有可能理解普遍的价值认同,从而获得真正理解经济运行机制的能力。

b.比真相更触动人的东西

叙事将枯燥的信息还原到系统中,理解信息传播的原因比理解信息的真相更为关键。

罗伯特·希勒在书中说道,人们并非简单地喜欢好记的或者漂亮的话,而是喜欢深层次的故事。深层次的故事之所以能够广泛传播,一定是触动了人们最原始的情感本能,而不一定是故事简单的真相。

一旦企业家掌握了影响商业波动的集体情绪密码,就能够把产品的价值回归到客户真正需要的价值区间。

PS:写在最后,以张磊的一段看似不起眼的话来结束,或者说也是开始新的期待吧。

我天生是一个乐观主义者,这决定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观察他人的角度。踌躇慨既往,满志盼将来。人生所有的际遇和挑战,可能都会帮助人们走向大江大海。

—-张磊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张磊《价值:我对投资的思考》读书笔记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