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陌生老师的笔记本

这是一个很厚很老的笔记本,我是在打扫办公室一个无人光顾的角落时发现的,它的上面布满了灰尘,掸去灰尘,封面上的那幅画模糊的轮廓就那么清晰地显现出来。那幅画我应该是见过的,而且还记得它的名字叫《盲女》,画面上,雨过天晴,一道彩虹悬挂天际,原野一片葱绿,画面正中的盲女却无法欣赏开满她周围的鲜花,但她的神情却出奇地平静,似乎正在全力感受着此时自然赐予她的芳馨,在心底间进行着与生命的对话。
打开本子,扉页上没有名字,那么这就是一个陌生人的了。而略翻了一下,却又有点诧异,本子大部分写满了字,除了最后十多页。一般人如果珍视这个本子才这样做的,倘若相反,不会将它填得这么充实。而且这个本子很显然属于一个女性,那里面一笔娟秀而劲拔的字使人坚信这个判断,而偶尔穿插其间的秀丽、玲珑的简笔画正是这样判断的佐证。可见当初她是非常钟爱这个本子的,但现实却是她有意无意地将它丢弃了。

随意地翻阅后,却升上更大的怃然,笔记本的内容很显赫地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一看就是读书后做的笔记,令人感到吃惊的是她的阅读水准很高,“我的一生始终为以下三种激情所支配,对真理的不可遏止的探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对爱情的不可遏止的追求。”这是罗素的名言;“阿里洛的号角吹响,我却在镜子中看到了自己,那是人生细碎的梦想,然而却是伟大的一刻,从出生到死亡。”这是尼采幼年时写的诗歌。“对于一个好人,无论是生是死,都不会遭到苦难,神是不会忘记他们的;如此说来,我现在的遭遇不是偶然的,我很清楚我现在的死亡是在摆脱麻烦,是最好不过的事了……离开的时刻已经到来。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命运更好,只有神知道。”这又似乎是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的自述了。
于是我怀疑这个同行是一个政治老师了,但翻过三分之一本后这种假想便很轻易地被推翻了,笔记本的第二部分明显属于她的专业内容,而这个专业内容却是地理,那儿画着好多图,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那些图不是一般的地理图,其中有埃及金字塔的结构图,有中国南方的悬棺图,甚至还有盗墓示意图;其它记述的也是不常为人所知的地理知识:深不见底的洞穴,印第安人的特殊习俗,与地理知识有关的通俗小说等,杂七杂八,无所不包,可见涉猎之广。

这一部分之后,第三部分就让人感到很无味了,这儿的内容具体而单纯,全是从各种杂志报纸记录下来的菜谱,从菜谱看,没有一味是超出普通家庭能达到的范围的,都是一些最为常见的家常菜,鱼香肉丝、酸菜粉条、麻辣豆腐、红烧鲤鱼等等,她就这么先是颇有耐心地记下了几十道,然后也许有一天,忽然觉得这样做的无聊与虚空,停止了,最后一道做汤的菜,只有菜名凌乱地写在那儿,调料和工序她已不耐烦地略去了。而本子剩下的部分,则成了空白。从内容和字体及墨迹的变化上可以看出,这个本子跟了她许多年,我从各样的札记上可以想见一个本子显现出来的她的人生历程。大学毕业,当她面对许多无法解释的惶惑与不安时,她做了超出一般老师的挣扎,是的,一般人都有挣扎的,但绝对没有这般强烈,大部分人大学毕业后走上这个岗位,都是在不知不觉中沦入平淡与落寞的。而她分明有着这方面的意识,所以希望哲学能为她指明一个人生的确定的方向与目标,我可以想象出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子翻阅那些艰深枯燥的文字时满眼的希冀,她可能也像这个本子封面上的盲女,拥有满心的虔敬与平和。但诚如一滩死水,对于某些人,它是凝固不动的,但对于另外一些人,面对死水激起的却是内心起伏不止的波浪。虔敬与平和固定不会延续太久,当重复的日子一天天警告着她青春的流逝和理想的失落时,她的平静便被打破了,这以后她又曾经历过怎样的痛苦与思考?那时会有人理解她的不甘与矛盾吗?这已不得而知。肯定是没有找到出路,她开始专心于自己的专业学科,想着努力地提高自己,充实自己,这似乎是一般人面对现实生活时最佳的选择了,大的永恒的安慰得不到,那么就在寻求现实的目标中得到心灵的慰藉,所以追求事业的成功。

我身边的许多人大学一毕业,就抛弃了进一步的学习,一生只靠从中学到大学的那点知识来支撑,再也不知道书籍为何物,我甚至听到许多同行说过一拿起书就瞌睡就头痛的话,他们的所有只是一本课本一本教参,即使参加培训也是能躲则躲,而有的去拿高一点的文凭,也只能用一个混来概括。很少有人自觉自愿地在专业上寻求提高,对于他们,认识上知识已不能带来能力,生活上知识已不能带来利益,精神上知识已不能带来慰安,那么对它的躲避就是自然的了。伟大的罗素说:“当你的一切储蓄明天就会一干二净的时候,勤勉就似乎是无用的了;当你对别人诚实而别人却必然要欺骗你的时候,诚实就似乎是无益的了;当没有一种原则是重要的或者能有稳固的胜利机会时,就不需要坚持一种原则了;当唯唯诺诺混日子才可以苟全性命与财产的时候,就没有要拥护真理的理由了。一个人的德行若是除了纯粹的现世计较而外便没有别的根源,那末如果他有勇气的话,他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就会变成一个冒险家,如果他没有勇气的话,他就会只求做一个默默无闻的怯懦的混世虫。”而我知道,作为老师,已谈不上什么勇气不勇气,许多人必然的归宿就是一个“怯懦的混世虫。”在这样一个大染缸里,这样独自坚持的一个人注定是不会太久的,渐渐地,各种想法隐退到幕后去了,个人的生活现在变成了具有头等意义的东西。追求对于她已不再是引导她前进的火炬,它毋宁是跟随着生存斗争的后面在收拾病弱与伤残的心灵的一辆救护车。她真正地步入了眼前的现实,开始去做一个贤妻良母,开始在饭桌上下功夫,开始经营自己的家庭。热情随青春不再,理想随现实消隐,这种过程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形式虽然不同,但结局似乎是早已写就的,大部分教师走的都是这么一条路。所有的挣扎都留在回忆中,它存在过的证明就是在一个无人的夜晚,当月光清冷地照在已不再年青的身体上时,不期而然地浮泛上来,换一把辛酸的眼泪。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真的无法避免这种局面吗?难道渴望辉煌与光荣真的就是从事这个职业唯一的路途?除这样看似指向终极的生活本质外再没有一个寻求解脱的办法了吗?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一个陌生老师的笔记本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