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进小区,就听到娇滴滴的声音在逗小孩子,“给姨说再见,姨太累了”。呀呀学语的声音也口齿不清的说着再见。听声音,应该是出自一个婀娜多姿的女人的喉咙。转过弯看到了声音的主人,却让人大失所望,难以形容的胖,上天总是吝啬,给了人悦耳的嗓音,便不肯给人美丽的容貌。唉!
快中秋节了吧?
过节日再来。
一句话提醒了我,算算今天农历初五,现在应该有上弦月的,抬头寻觅那弯新月,却哪里有亮晶晶的玉一般的月?只有粗糙的,未经雕琢的毛石似的,被楼房挤在角落里的一勾,像丑陋女人的嘴巴。
一路奔波,要回到精心构建,又耗尽心力的家。洒扫擦洗,安静下来。待一天,再回到工作的地方。有时想想也不知道图啥。
离开耕作的土地,在林立的楼房中安家,个中滋味,难以尽叙,就像今晚看到的这丑陋而粗糙的月亮。
记忆中,旷野的月是亮晶晶美玉一般的,洒着冷的光辉。月的边上有一颗星守护。它们在辽远的天空中,高而冷。
农家庭院中的月是皎洁的,温柔的。笼罩着朦胧的灯光。那颗守护它的星像它精美的首饰,风过处会叮当作响似的。
可是,躲进楼房里,再看月,怎么就突然间如此的粗糙。多少次月缺月圆,都成了楼房中我心中的美景,没有细赏的功夫,好像月兀自在圆缺着,与我这样的人无关。
也许人们太忙太累,需要一个安静的时间,一个安静的环境,去休息一下,去整理一下心情,以便更好的工作。于是就拼命为自己建造一个空间。一个名字是家的空间。这样一个家,建在旷野,建在山中最好。“天边树若荠,江畔州如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也。再加上“时见归村人”“相见语依依”更美。可是这个家大都建在了喧闹的城市,这有着粗糙月亮的城市。月因为人们匆忙而迟归的脚步,因为无数灯光的喧闹而粗糙丑陋了。想像中的记忆中的戴月荷锄的时光,离我们越来越远。那戴着首饰的月也离我们越来越远。想起,白天看着晾晒的秋的农作物,也没有了亲切的味道,无动于衷,好像已忘记了季节。
一个农村人,离开土地是喜悦还是忧伤?
尘土飞扬,闭塞,沉寂。是对村庄的记忆。麦收时的灼热以致于烧疼,麦芒对胳膊的骚扰,难以忍受。田里锄草时弯腰曲腿的难受、天旱时对水的期待。收获后看到的,付出远远多于收成的焦灼。一身身土,一身身的汗。这一切,都让人不喜欢土地。
而面对不放心的转基因,鲜艳的超出本色的菜蔬,又会想起小桥流水旁,自家种的白菜萝卜黄瓜……又会眷恋土地,又会思念淳朴、安静、简单的生活和那美丽的月色与飘着土香的夜。
这样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一颗不知道哪里安放的心,岁月对它的消磨是残酷的。
去年的中秋节,月是昏黄的,像在酝酿一场雨。
今年的中秋节呢?期待有一轮明亮的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