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读书笔记 - 如果一味忠诚真心对人,就不能真正了解别人

作者:艾兮

如果一味忠诚真心对人,就不能真正了解别人

书名:《鬼谷子》

内容简介:
是一部集纵横家、兵家、道家、仙家、阴阳家等思想于一体的理论著作。本书对原作做了精当而晓畅的注释与翻译,每篇皆附有提要以解析、导读,并精选了古今中外颇具代表性的案例,涵盖管理、商场、职场、处世等各个领域,逐篇阐释、解读,用精彩纷呈的故事呈现鬼谷子的智慧谋略。

阅读笔记:
1.如何合理地驾驭语言,怎样掌握好说话的分寸和尺度,如何让人左右逢源、处变不惊。想同意对方,先反驳对方,使对方激动后暴露实情,从而使我方能抓住其有理的地方进而赞同他,猪猪他无理的地方而反对他;欲取先予,欲同先异,欲捭先阖;捭阖[ bǎi hé ]主要由口来完成,话说得好,捭阖艺术运用得好,就能兵不血刃。

2.捭阖之术:顺应人们的不同天性去分别对待他们,加以掌握控制。要投其所好,通过他的嗜欲愿望,去分析他的志向意图,并且要暗中观察他的言语,适当地贬抑他说的话,在加以发言责难,从而探查到他内心的真实世界和真实意图,以明了他的性格主流。当切实掌握住对方言行的实质后,可以稍作沉默让对方畅所欲言,从而探求他的利益所在,有时可以表示赞同,有时应该缄默表示异议。敞开言论是为了博取对方的言论,从而让对方对我们一吐衷肠。缄默表示异议是为了考察对方的诚意。考察什么可用,什么不可用。

3.人嘴,是表达内心思想的机关。内心思想,又是由人的神气来主使的。志向与意愿,喜好与欲求,思想和焦虑,智慧和谋略,都是由嘴这个机关表露出来的。所以,应该用捭阖之术来调控人嘴,应该用开闭之法来调整人嘴。使用捭术,就是让对方开口,让对方说话,开启言谈,属于阳刚,这就是阳道。使用阖术,就是让对方闭口,让对方沉默,闭合缄默,属于阴柔,这就是阴道。懂得了阴道与阳道的交替使用,就能够懂得“终”和“始”的意义了。

4.从小处入手处理问题时,不要光盯着事情的内部,要进入无限微妙的境界;从大处着眼处理问题时,不要仅仅注意事情的外部,还要有辩证观点和全局眼光,进入无限广大的境界。

5.一个不会愤怒的人是庸人,一个只会愤怒的人是蠢人,一个能够控制自己情绪,做到尽量不发怒的人是聪明人。而蠢人则会在管件时刻暴露自己的弱点,给别人留下进攻的机会。

6.所有的策略中,最不应该的就是激烈的攻击和孩子气的愤怒。愤怒起不到威吓效果,只会暴露出自己的弱点,这种狂风暴雨式的爆发,往往是崩溃的前奏。

一个人的弱点总是在发脾气的过程中暴露出来,这是不懂得“阖”,不懂得隐藏,它往往成为崩溃的前兆。谋略和战斗力也会在愤怒的情绪中消散,因为你暴露了自己的弱点,自己的优势自然降低。所以,保持冷静至关重要。

7.愤怒容易让人失去理智,他们把一点儿小事看得像天一样大,过于认真让他们夸大了自身受到的伤害。他们以为愤怒可以让自己在别人眼中更具有权利,其实不是这样的。他们不仅不会被认为拥有权力,反而会暴露更多的缺点,会被认为缺乏理智,南城大气候。怒气还会让你失去别人对你的敬意,他们会认为你缺乏自制力而更加轻视你。抑制自己的愤怒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你的能量会在这一过程中消耗殆尽,你的心理也会眼中受挫。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时刻保持冷静和宽容,适时闭藏。

8.正所谓“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摸清虚实和真假,探明真情实意,就掌握了“捭阖”之术的精髓。世界不是透明的,对人而言,永远都存在这许多的不确定之处。正式这种难以避免的不确定性,让人们心感迷茫和疑惑,从而影响到自己的策略和行为,这是人性本身趋利避害的本能反应,也恰恰证明了空城计的绝妙之处。

9.眼前这个地产大佬沉稳内敛的形象背后,是掩藏多年的江湖沉浮史,是无数生死搏杀的积淀。而他从来不夸耀、不表露。

10.许荣茂曾经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过归纳,他说:“人生就像一个舞台。一旦自己能扮演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就应该认真把握。我这个人只要看到一个机会,都想尽量去抓住它。”

11.一个人想成大事,必须全方位的注意每一个角落,低调内敛,这是成大事的根本。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演员。不管最开始扮演穷人还是富人,生命中总有许多能改变命运的际遇,用严谨、犀利、独到的眼光去努力把握,生活和事业就会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只是,无论何时,都要秉持低调的性情,如许荣茂般低调、内敛、沉稳,绵里藏针,才能趋利避害,早日实现自己的夙愿。

12.“遇强则示弱”,是说如果你碰到的是个有实力的强者,而且他的实力明显高过你,那么你不必为了面子活意气而与他争强,因为一旦硬碰硬,固然也有可能摧折对方,但毁了自己的可能性也很高,因此不妨把自己的形象弱化,好化解对方的戒心。以强欺弱,胜利了也不光彩,大部分的强者是不做的。但也有一些富侵略性格的“强者”有欺负“弱者”的习惯,因此示弱也有让对方摸不清你虚实,降低对方攻击有效性的作用。至于要不要反击,你要慎重考虑,因为反击时你也会有损伤,其中利害要加以评估,生存才是主要目的。

13.“遇弱则示强”是说如果你碰到的是实力较你弱的对手,那么就要显露你比他“强”的一面,这并不是为了让他来顺从你,或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或优越感,因此他会在周围寻找对手,证明自己也是一个“强者”,你若在弱者面前也弱,弱者就会把你当做对手,而且可给自己增添不必要的麻烦。这里的“示强”是防卫性的,而不是侵略性的。

14.要知道办公室里没有绝对的强与弱,只有相对的强与弱,也没有永远的强与弱,只有一时的强与弱。“遇强示弱,遇弱示强”只是其中的一个权宜之计。

15.别人动我们静,别人说我们听,正是以静制动。我们就这样用静默去探求别人言辞中的隐含意图,就好像用饵钓鱼一样,用静默和反诘去钓别人的言辞,通过钓得的言辞去判断他的决策,以掌握对方真情。

16.迎合他的心意,使他透露真情,我们随之掌握他的意图。

17.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

了解别人的最好的方法是从了解自己开始,人是有共性的,了解了自己,就可以了解别人了。

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

与人交谈时,自己首先掌握好分寸,察言观色又不显山露水,迅速敏捷地捕捉到对方的内心起伏,情感变化。

18.张仪去楚国游说未成功反遭诬陷回魏后,妻子责怪,他却说:“舌在,足以。”其实,人生在世,很少一帆风顺的,关键是遇到困难和挫折之后,你是否还能保持最初的信心和勇气。

19.人常说,“树怕剥皮,人怕激气”。激将法就是用言语或者行为等刺激手段,让人心生怒气,从而按照挑逗人的意愿行事。“激将”的对象最好是性情暴躁、自尊心极强之人,对于那些老于世故之人则不易奏效。

20.欲取先与“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处理问题既需要果断,也要善于忍耐,等待最适宜的时机。

21.《鬼谷子》说:“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我们想听别人讲话,就用沉默来逗引他,想让对方张口讲话,自己反而闭口不谈,想让对方情绪高涨而夸夸其谈,自己反而低沉。想从别人那得到什么,就先给予他点什么。为了捉住敌人,事先要放纵敌人。这是一种放长线钓大鱼的计谋。

22.能采取“以退为进”的战术,表面退缩,再找准机会给以有力的反击,或许就能获得更好的机会,这就像拉弓射箭一样,先把手往后拉,目的是为了让箭射出时更有力。以退为进是一种智谋,把进退看透的人,明白短暂的退让是前进的序曲,适当地退是为了更好的进。

23.双方争斗,各不相让,最后小事变为大事,大事转为祸事,这些往往导致问题不能解决,反而落得个两败俱伤的结果。先退一步,使自己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再因势利导,待机而“发”,便可以已退为进,成功达到自己的目的了。

24.一定要面对现实,求变化的同时更要审视自己,以发展为前提。只有发展变化的选择,才是制胜的关键。

25.“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就是说只要把握住了对方的心思,就能都取得主动,进退自如。

26.在同事的交往上,相互之间应该是平等和互惠的,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而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别人,过分自负的人总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最终会在交往中使自己走到孤立无援的地步,别人都敬而远之,甚至厌而远之。

27.“众人皆浊我独清”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状态,没有人乐意让一个“异己”长久地立于身侧。以“自污”来做障眼法,能让对方安心,使自己安全。

28.有实力者如果太过“高尚”“自敛”“清正”,会让领导或竞争者觉得不安。适度“自污”,告诉他们自己也只是个贪一时之财的小人物,对方自然会放松警惕。聪明的人总会为自己撑起一把保护伞,以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伴君如伴虎,“自污”也是自保。

29.很多人正是因为过于害怕危机而不愿意正视危机,这正应了迪摩西尼的话:“没有什么比自我欺骗更容易的了。因为人们渴望什么,就相信什么是真的。”面对危机,人们总是习惯采取逃避或者排斥的心理,这种心理并不能帮助人们提高对危机的警惕,相反,只能更加纵容自己对于危机的麻痹心理。

30.《鬼谷子》的飞箝术是通过言辞以控制人的权术。运用飞箝术对付别人时,要审度权谋,权衡形式,对于那些帮助我们决策的人,揣摩他的心意,知道他的喜好,然后用动人的话语套住对方,从言谈之中察知他的真实意图,喜欢名利就用名利诱惑他,爱好美色则以美色诱惑他,贪恋权势就用高官厚禄诱惑他,最后使对方为我所用。

31.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材力,料气势,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箝和之,以意宣之,此飞箝之缀也。

若要对君主以外的人用飞箝术,就要先衡量对方的智力才干,权衡他的才气能力,度量对方的势力,审度一下他的气度仪表,抓住他的喜好弱点,去迎合他、附和他,用飞箝之术调和他与我们的差距,使双方相互适应、协调,再以积极的态度去激励他,用我们的意图去开导、启发他,这就是用飞箝之术去控制人。总之,对人使用飞箝之术时,要先用赞扬、称颂手段去赞誉对方,使彼此之间能够相互沟通,而不至于失去好机会,使他昏昏然引我们为知己,对我们敞开心扉,然后利用对方的弱点把对方牢牢控制住。

32.“忠实无真,不能知人。”如果一味忠诚真心对人,就不能真正了解别人。

33.识时务者为俊杰,章邯的反驳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和一个新朝代的建立。择主依时而变,不但顺应天意,而且对己有利,这种两全其美的事,对于聪明的人来说是不难选择的。

34.“食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如果遇到了昏庸的君主,纵使有经天纬地之才,也只能只是空怀盖世之志,有时会因盖世才情而丧命。做人要辨别是非曲折,做忠臣可以,但不要做愚忠之臣。遇到小人暗算而又无路可走时,最佳的办法便是弃暗投明,另择明主。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弃暗投明,适当地时候炒掉你的主人,才能开启新的人生。禽择良木而栖,本身并没有错。

35.希腊有句古话,“很多显得像朋友的人其实不是朋友,而很多是朋友的倒并不显得像朋友”,一句话道出了人心叵测的关键。很多人在危难的时候才发现,背叛自己、出卖自己的往往是十分信赖的朋友,而曾被怀疑的人却成了自己的救星,真是可笑又可悲。

36.在商场上,依靠别人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我们就应该懂得“大树底下好乘凉”,借助他人的力量,为自己创造更多的价值。人生路上充满了艰辛坎坷,光靠一个人的努力有时难以面对,显得势单力薄。因此,善于找到一棵可以遮风避雨的“大树”,退可以守,有了坚实的靠山取得成功也就易如反掌。

37.要想找到自己的“大树”,就得有察言观色,揣度人心的本领。《揣篇第七》曰:“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意思是说:“揣情的人应该在对方高兴、喜悦的时候前去见他,极力引导、刺激对方的欲望,对方就会吐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我们知道了对方的喜好,就能够投其所好,与对方建立良好的关系,进而提出自己的问题,寻求对方的帮助。

38.通常情况下,年轻人追求个性,细观什么问题都靠自己,这是好事。可是,很多事情并不是只靠自己的能力就能完成的,能够借助他人的力量才能将事情做好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懂得借助他人的力量,为自己创造更多的价值。

39.平和就是指宁静,平和的人做事外静而内深思。正直的人做事往往中正平和。喜悦的人,悦功易足,往往满足于现状。容易愤怒的人,性情火爆易动怒,做事多草率。忠重视名利的人,喜欢搞形式,以光大自己的名声。重视行为的人,埋头苦干,期于必成,往往忽视借用别人力量。廉政之人,洁身自好,做事时注重开脱自己。重信之人,一诺千金,做事多无诡诈。贪利之人,追求小利,易被收买。卑下小人,谄谀奸诈,做事反复无常。

40.改变自己,然后才能改变命运。有时候,迫切应该改变的或许不是环境,而是我们自己。不学会去变,或者没有能力去变,终将被社会淘汰。

41.对于在办公室丛林中生存的雇员们,职场的游戏规则告诉我们:这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当我们被别人的花言巧语、阿谀奉承所蛊惑时,千万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提高我们对事情分析识别能力,并不是每一个对你横眉冷对、不愠不火的人都是你的敌人,也并不是所有对你热情周到、称兄道弟的人都是你的朋友。

42.以不变应万变,沉着冷静,是成大事情的根本。万物相生相克,刚劲的东西不一定要用更刚劲的征服,有时最柔软的事物才恰恰是它的弱点。

43.闭塞它的耳目,打断他的视听,迷惑她的心智,这样的计谋可谓之高明。假戏真做的关键就是要迎合对方,装傻充愣,解除戒心,投其所好,要学会表现出自己没有野心,即使有一点儿小野心也不可能对其构成威胁,这是你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了。

44.刘备作为蜀汉的开国君王,他在寄人篱下,还不具备与曹操对抗的实力的时候,巧妙地隐藏了自己的意图和志向。他每日坚持不懈地种菜,让曹操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他提到众多当时闻名的人物,却将自己排除在外,让曹操以为他胸无大志;他凭借自己过人的演技,巧借雷声掩饰了自己被曹操说中后的破绽,还让曹操以为他是一个胆小怕事之人。

45.懂得权衡利弊,我们称之为“谋”;能够最终做决定,则是“断”。刘备随谋即断,把自己放得低一点儿,再低一点儿,表现出一种大智若愚的样子。在曹操面前“装傻”,还让曹操相信自己是“真傻”,最终全身而退,为自己赢得了机会。

46.对有智慧的人说智慧,对愚蠢的人说愚蠢,用愚蠢来掩饰愚蠢,用智慧来停止智计,这是真正的智慧。

47.做人当不失方正本性,处世不可太方,否则,易碰壁。要学会圆融处世,能适应,会变通,左右逢源也可偶一为之。要记住,知世故而不世故,有所不为才有所为。

48.《鬼谷子》认为:修身养性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内在实质。如果一个人的心志都得不到修养,那么五气就不会稳固;五气不稳固,思想就不会舒畅;思想不舒畅,意志就不会坚定;意志不坚定,应付外界的能力就不强;应付外界能力不强,就容易丧失意志,心里空虚;丧失意志,心里空虚,就丧失了神智。

艾兮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鬼谷子》读书笔记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