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师读书慧”读书心得 –
记得2017年国学夏令营做志愿者时,教授安排我讲《道德经》中第六十二章的《执守清净》。为了备好这节课,我开始接触《道德经》。由开始的艰涩难懂到后面的逐渐开悟,再到寻找同类型的书:南怀瑾先生的《老子他说》、韩鹏杰教授的《道德经说什么》,特别感谢闫教授百忙之中抽空筛选推荐的谢路军教授解读《道德经》的智慧。它们已经成为我的枕边书,手机里听书软件里的热索词,一路走来这本中国哲学书的确让人受益无穷。结合生活中的大小经历,才发现如汪洋般玄妙。用《道德经》里的话: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又称《老子》。全文只有5000言,却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问世2000多年来,它代表着哲学智慧的至高成就,它号称“万经之王”,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到现在《道德经》里古老深奥的东方智慧,还广泛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科教、经营管理等领域。鲁迅认为:不读《道德经》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据联合国教科研组织统计,《道德经》被70多个国家翻译,推广的程度仅次于《圣经》。
想了解一本书,就要先了解书的作者和他为何要写这本书。据文献记载,老子原名李耳,年少时静思好学,他的老师商容发现:李耳总是喜欢寻根问底,经常夜不能寐地仰望星空,思考宇宙之外的事物。后来,老师觉得自己学问有限,便推荐他入周都深造,最后担任国家图书馆的馆长。此时的老子名声在外,以至于他准备辞官隐退的时候,被函谷关的总兵尹喜拦住,写下《道德经》才得以离开。那个年代学问高的学者都比较矜持,不愿意自己写书。比如:孔子的《论语》也不是孔子写的,是孔子的学生收录的。这就是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的故事。
白岩松说过,四分之一《道德经》治天下。比前人讲的半部论语治天下还要厉害。今天我就结合教育日常浅谈自己的一点感悟,希望能抛砖引玉,引发各位对这本千古奇书更多的思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践行“不言之教”
(一)教师的身教言传
“言传身教”,我们常常用这个词语来当做教育孩子的标准。但是在“言传身教”中,“身教”又是大于“言传”。
作为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我希望孩子们多看书。每天我很早就来到教室,开窗通风后便坐在讲台开始阅读。奇怪的是即便我没强调,班上的孩子也会像我一样很早来到教室,自觉带书或去图书角拿书看,而且这样的孩子逐渐增多了,秩序井然。自从去年我加入长安镇举办的读书班,我会跟孩子们分享我的读书感悟,课堂交流时有限,孩子们课后也会找我交流。此外,孩子们做的读书笔记,感想部分数量和质量也在提升。
此外,身教大于言传还体现在指导朗读和书写上,无论教师如何引导强读书的调语气和重音、讲明写字的方法要领,还不如直接范读、范写。身体力行的示范对孩子来说比生硬的指令更具教育成效。
(二)家长的以身作则
这是一个真实的例子:小远是我从一年级接手的孩子,他敏感且聪明,但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会不分场合大吵大闹。他们一家三口也常常因此互相埋怨,亲子关系更是岌岌可危,他们向我求助。我了解到小远的父亲喜欢运动,母亲喜欢拍照发朋友圈。于是建议父亲每次去运动,邀请上孩子和母亲;建议妈妈把手机镜头更多对准小远和爸爸。渐渐的,小远母亲的朋友圈更多的是一家人运动的身影,健康且阳光。小远和母亲也开始加入跑步,他们一家还参加松山湖的马拉松比赛,给我发来一张全家福,照片上里一家三口笑容满满定格在美丽的松山湖畔。自此小远跟家人一起爱上了运动,不但改善了亲子关系,性格也开朗了,情绪也得到了控制,成为班上学习小达人。
父母是影响孩子的第一人。因此,我们想孩子诚实有担当,那么作为家长就要勇敢承认自己的过错;想孩子孝顺,那么就得从自身开始弘扬孝道;想让孩子停止大喊大叫,作为家长就得先学会控制情绪,好好说话。只要家长身先士卒,把认为应该长在孩子身上的好性格、好习惯、好品质,先在自己身上体现。通过躬身示范,优秀的特质也会慢慢在孩子身上生根发芽,就像智慧的教师和学生可以教学相长一样,智慧的父母也可以和孩子共同进步、一起成长。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实现“以文化人”
(一)文化的渲染
环境改变人的命运。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马克思也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营造环境育人,我从两方面着手:
1.通过班级愿景指引。共同愿景是班级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我们的班级愿景是孩子集思广益共同酝酿出来的:“知书达理 灵动智趣”。恬淡的书香中浸蕴着儒雅的气质;善思的智慧中蕴涵着有趣的灵魂;愿你们拥有一颗有感恩之心,向上之心;然后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遇见更好的自己。班级因你们而灵动,你们源于班级而智趣!在班级愿景的指引下,我们班在各种竞赛中屡屡拔得头筹,多次被学校评为“先进班”。
2.通过班级文化熏染。围绕班级共同的愿景,我们着手建设班级图书角。在我的班级图书角除了学校配备的书柜外,还添置了自己的书柜,共藏书863册,以读书漂流的方式,还常换常新。使图书角成为孩子们心灵的栖息地,精神的乐园!为了营造书香班级文化氛围,我还鼓励领孩子们亲手布置教室的文化墙,孩子们自行设计把平时读书手抄报、词语摘录、读书心得等有创意地张贴展示。这些优秀的读书作品不仅激励孩子们阅读的积极性,还见证他们的进步和收获,更点亮了孩子们读书的心情。
(二)家风的传承
古有《颜氏家训》和《曾氏家书》,对子弟进行的关于道德、礼节的教育,传承家族优良传统。如今的“家风”,更多是一个家庭的气质和价值观。无论大家小家,父辈祖辈显赫与否,一定有自己的立身处世之本,告诉晚辈应当如何行走世间。有了它,我们才能不卑不亢,顺遂时不忘形,逆境时不怯懦,坚守自己的底线。我鼓励家长尝试寻根问祖,把莞邑祖辈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近代保家卫国的赤子情怀、现代包容创新的开拓干劲相融合,构建属于自己家族传承。外践于行,心内化于心。
曾经有一个女孩,聪明好学,爱思考、爱问为什么,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一股劲。后来我了解到她爷爷是本地有名的工匠,平时言传身教影响了她。她的父母经营着爷爷传下来小型加工厂,有较强的设计加工能力。于是,我建议他们在研发新产品的时候可以带上孩子,把家族刻苦钻研精神传承给孩子。几年后,她的作品获得省级发明奖项,成为了学校人人称颂小发明家。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激发“内驱力”
老子在《道德经》有云:大盈若冲,其用无穷。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通过兴趣爱好去引导他们,点燃他们的内驱力。比如:我班的冯同学聪颖且悟性极高,对读书写作特别有灵气,于是在写作方面引导他。仅在二年级第二学期就在市级刊物发表了五篇小文章。在冯同学的带动下,孩子们创作热情一下子被点燃,陆续有更多孩子在市级报刊发表文章。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引导有个性的孩子去发挥他们的潜能,发现并挖掘他们身上的亮点,以点成星,让星星之火促成燎原之势。激发孩子内驱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简介:刘丽云,女,东莞市长安镇金沙小学语文教师,东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
指导:闫德明
美编:长安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