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印象中,幼儿园的老师读书吗?如果读书会读一些什么书呢?我想对你说,长安的幼儿园老师读书,不仅读得有深度有广度,而且还讲得好用得好。本期推出4篇幼儿园老师读书心得,以飨读者。
图片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 “明师读书慧”读书心得 –
最近喜欢上李希贵校长写的书,阅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了畅快,教育确实需要点“自由”了。其实当老师久了,你们会不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例如: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都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需要怎样的教育呢?我带着思考读完了这本书。
本书有三条线索,第一条主线是教学线,主要写语文教改的起因和过程。第二条主线是教育线,主要李校长对学生观的变化。第三条主线是管理线,讲述了他自己从教师到校长到局长到教育家的成长历程。每章每节的标题和内容无不折射出一个改革的实践家、一个创新的教育家崭新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育智慧。捧读此书既是一种精神的享受,也是一次心灵的震撼,更重要的是他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带来了更多的启迪和思考。下面结合我的体会与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本书。
有深度的教育
——语文教改观思考
李校长指出:“长期以来,用数理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已经严重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训练代替不了积累,没有大量的诵读文学作品、古诗词等感悟和体验,语文水平便不可能提高”。
一封学生的来信让他和他的团队不得不直面语文教育的尴尬。学生谈到语文学习方法时,说了一句话:“语文呀,你可千万不要上语文老师的当,语文课传统搞的那一套统统不顶用”。由此想起在他任职的学校没有语文老师的班级,学生语文考试成绩反倒不差。他也从让读高一的儿子和读高二的侄女同时参加高三的语文考试,分数并不是差太远的事例得到启发。于是他大胆在语文教改中寻找语文教学的原生态——多阅读。在他看来,读书与实践是一个人不断前进的源泉。读书,能给人智慧和力量,能开阔人的视野和博大的襟怀,也能影响人的价值取向,哪里有教育,就应把读书的种子播撒到哪里。
他在“语文实验室计划”里, 把语文学习时间改革成“三一制”。三分之一教材学习在教室完成, 三分之一课外阅读在自修室完成, 三分之一写作实践,在自修室或更大的天地里进行。这种改革尤其要面对高考这关,既在压力中,也在接近学生成长规律中,最终取得了改革的成功。走出这步既艰难,又是质的飞跃。这种改革让我想到现初中老师给家长的建议:语文成绩要想提高,离不开日常阅读,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因为现在考试的题型更侧重于对古诗词、文学作品、名言名句、词汇的积累,理解与运用。从李校长对语文教改的成功案例中,更坚定规范了自己的育儿观,每天陪伴和鼓励儿子多阅读。同时“三一制”又让我对幼儿园课程改革有了想法:三分之一户外体验活动、三分之一融生活为一体的自主区域体验、三分之一校本特色课程。
有温度的教育
——学生观的思考
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智力和心灵、思维、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最好的教育应当是着眼于孩子一生发展的教育,应当是关注孩子心灵的教育,应当是使师生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乐的教育。
李校长认为,教师心中不应该有“坏学生”。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高一男生,从失修的砖墙缝里向学校女厕所偷窥。这样的行为,按照常规肯定被认为问题严重。但是,李希贵校长没有轻易给学生做出结论,没有盲目批评教育,而是从关注学生心灵出发,实施了保密、充实其校园生活、调动家长的教育力量、安排优秀教师和他们交朋友等一系列教育措施,帮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危险期。这个案例正体现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李希贵校长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写的是一个双休日,李校长在公园门口碰到了一位带高一孩子逛公园的朋友,感到非常惊奇。经过了解,得知这位家长是用逛公园的方式奖励自己的孩子。李校长没有就此作罢,而是想到了当前的评价问题,想到了当前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尺,那就是考试成绩。返校后,李校长和老师们一起反思评价的问题。这一年,在李校长的坚持下,高密一中破格录取了一个叫贺明的学习成绩很落后的学生,录取原因很简单,就是他的国画画得特别好。进入一中以后,老师们发现,贺明是一个不守纪律的学生。有的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但李校长并没有放弃,而是主动找贺明拉家常,帮助他树立学习信心,并让贺明选一张自己最满意的国画悬挂在校园的显眼处。这一“巨大的成功”使他倍感自豪和自信。从此,他加强了自我约束,发奋学习,进步很快,被评为“百优中学生”。后来,他考取了一所美术院校。
以上这些小事,无不隐藏着李校长学生观的变化。不要用成年人的是非观念来判断学生,不要轻易使用道德的标尺来衡量学生;成功与失败都可以锻造成功,不要太偏重给学生挫折失败感;评价的尺子越多,好学生越多;淡化名次效应,把目光从横向比较移到自我关注上来。以上这些学生观,是我们认同并为之学习的。
在幼儿园教育中也告诫我们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多地给予孩子欣赏与赞赏。在集体教育中我们常说要注意水桶的短板效应,而在个人发展中我们则要尊重选择与张扬个性,打破找平衡,削长补短的教学习惯。每一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尊重孩子的情感、学习差异、个性,这是教育的永恒!
有高度的教育
——人才观的思考
所有冲突中,以“希望成为重要人物”欲望最为强烈。——杜威
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而是一个管理者应该要做的哲学题。管理的最高境界,应该注意欣赏才华,使才华最大限度地升值。
教育学其实是“人学”,而人学应该是最大的学问,也是人们首先应该了解的学问。
正因为李希贵校长明白了这种道理,所以书中就有了“三代元老”和“首席接待”,“五子登科”到“功勋四中人”的故事。一个人认为自己重要的背后,其实是他心灵深处沉甸甸的责任意识。的确,在人们的生存需求得到充分保障之后,着眼于心灵和精神层面的激励可以让他们获得更大的前进动力。
因此探索学校管理,我们要特别对待一些老职工,我们如何发挥她们的光和热呢?在有纪念性的活动中,如教师节活动,年终总结会上可以设计评选终身贡献奖或是默默无闻的劳动奖等。只要形成这样一种校园文化,让每一位员工都感到自己重要,有了沉甸甸的责任意识,有这样的一支队伍,我们就能所向披靡!
彼得原理——教师层级式管理成长路径:好教师-主任-校长。告诉我们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走向层级管理这条路的,大量会成为失败者。不走层级式道路?走什么发展之路?于是李希贵校长推出教师成长系列方案:评选教坛新秀、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特级教师。“彼得原理”被打破了,教师的价值取向也发生变化。
彼得原理,让我终于明白了心中仰慕敬佩的上海幼教名师应彩云。她的成长追求与历程,也就是没有走我们普通人向往的层级管理道路,而是坚持初心,走了幼教名师、特级教师之路。思考长安教育培养教师路径:长安特聘教师、教学能手、品质教师评选不就是这样一种方向与初心吗!这些方案既助推优秀教师往层级式管理成长,也为长安镇教师团队创造成长与成功的机会、条件,让他们同时获得物质待遇、精神鼓励等收益,这样更能安心乐教!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块巨大的教育磁石,深深吸引着教育战线上的你我他,它给我们身心注入了一股新生的力量,我们必将传递着力量,和着行动的步伐一起走向“自由呼吸”的教育明天!
作者简介:叶小梅 ,女 ,长安镇第二幼儿园行政助理。
指导:闫德明
美编:长安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