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表达更清晰有力——读《结构思考力》有感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读一本书,感悟各不同。本期推出五篇同读《结构思考力》的感悟,以飨读者。

图片
《结构思考力》

– “明师读书慧”读书心得 –

  结构是万物之本,无论浩瀚如宇宙还是渺小如尘埃,都与结构息息相关,万物都有其特定的结构。那么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思维呢,是否也能通过结构展现出来呢?没有结构的思维是混乱的,是无序的,我们天马行空的想法,需要有逻辑的表达,才能够清晰有效地传达给他人。在平时工作中,我们常常有好的想法,但是苦于语言组织能力有限,无法准确传达出来。刚好身边有同事给我推荐了《结构思考力》一书,里面的好多例子都十分贴合我们的工作实际,感觉就是活生生的生活倒影。我读了之后,发现原来思维可以这样建构,可以通过这样的设计,来改变自己思考的方式。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这本让我醍醐灌顶的好书——《结构思考力》。

  这本书的作者是李忠秋,他曾在高校任职,在2010年结束高校教师生涯后进入管理咨询行业,他意识到思考力提升比知识更重要后,于是在2014年创办了国内首家专注于结构思考力研究的专业机构——结构思考力学院,并且写了《结构思考力》这本书。他为众多500强企业高管培训,其理论的实践性和可执行力极强,对于我们这些一线的基层老师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奇妙的数字7±2”?这指的是大脑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7个以上的项目,有的人可能一次记住9个,有的人只能记住5个,但大脑最容易记住的是3个项目。所以要点太多,且不进行归类分组,听众基本不会理解也不会记得你的表达。所以今天我将通过三个方面来分享我的读书心得,分别是:What,Why,How;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What

结构思考力是什么?

  结构思考力是一种思考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对于我们身处职场的人尤为重要,它能够帮助我们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如何进行表达,进行写作、口头表达、人际沟通。

  作者通过对金字塔原理的总结和提炼,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实际生活,来解释和呈现这个理论。金字塔原理的核心是: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而结构思考力把其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提炼成了“论证类比”四个关键字。

  具体说就是:结构思考力是指以结构的视角从多个侧面全面而清晰的、强调“先总后分”的分析事物的一种方法;我的理解就是一种以目的为导向的思维方式,即通过构建一个结构来表达核心观点和清晰并有逻辑的证明观点,从而做到清晰思考和有力表达。

Why

为何要学习结构思考力?

  结构化思维其实是人类天生的思维方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比如说,我们经常告诫孩子的过马路的口诀:“一看二慢三通过”,这就是一种结构化思维的表现,通过简单的容易记忆的关键词,总结过马路的关键问题与步骤,一下子就能够清晰明了地让孩子记住掌握过马路的技巧。所以,结构化思维在生活中很常见。问题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些结构化思维,如果有意识地进行系统训练,在工作生活中加以实践,这就能够让我们的生活事半功倍。因此,通过学习结构思考力来训练我们的思维,是很有必要的。尽管在工作生活中有非常多的知识技能,但是通过结构思考力把事情想清楚,把话说明白,则是必备的基本功,只有不断精进才能走向更高层次。

  比如,我在上体育课时,如何能够清晰有效地将一节课的技术技巧教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掌握好技巧,并且能够记住技巧加以实践呢?我常常会将这节课的重点技巧先罗列出来,然后对重点的技巧进行总结,然后用简单的口诀,比如单手肩上投篮的技术技巧:一蹬,二抬,三压腕;通过口诀来让学生记住蹬地,抬手,压腕这三个重要的技术特点,从而进行练习巩固。这其实就是一种结构思考力的体现,以前我在课堂上絮絮叨叨讲一大通技术要点,信息提取能力强的学生可能勉强能够明白,但是大多数学生是没办法马上抓住要点的。而我总结出三个关键字,结合我的动作,大部分的学生一下子就可以掌握技巧了。这就是结构思考力的魅力所在!

How

如何使用结构思考力?

  结构思考力能够让我们思考更清晰,让表达更有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让结构思考力为我们所用,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助力呢?

  结构思考力分为五大步骤:明确理念打基础;基于目标定主题;纵向结构分层次;横向结构选顺序;形象表达做演示。

  第一步,明确理念打基础。这需要我们明确理念,所谓的理念就是四个特点“论证类比”,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当我们面临表达,如何在有效的时间里面将自己的观点清晰地阐述出来,是职场上极为重要的技能。作为老师,要把知识点清晰地教授给学生。因此结构化的思考和表达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尤为重要。

  第二步,基于目标定主题。结构思考力强调先框架后细节、先总结后具体、先结论后原因,这是一种典型的目标导向的思维模式,所以搭建出有说服力的金字塔结构一定要先明确目标和主题,并以有效的方式引出主题。

  第三步,纵向结构分层次。我们的思维有两种能力,一种是从目标出发通过不同的路径,探求答案的能力;另一种是把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或最好的解决方法的能力。结构思考力将从这两种能力,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法来进行层次的搭建。目标特别明确的时候,选择自上而下疑问回答法,比如参加竞聘,课题答辩以及找领导审批方案时能用得到。就像我们现在把方案写好,打算找领导审批之前,我们都会找周边几个同事来扮演领导角色,提前设想领导会提出的问题,并且进行解决,这就能有助于我们面对领导提问时能够及时应答,从而提高通过率。

  自下而上概括总结则是在没有目标的时候,比如写工作终结,做年终汇报时,如果你不知道要表达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把内容罗列出来,进行分类,最后进行概括总结。实际工作中,可能不只是用一种方法,可能两种方法同时用,共同搭建结构,形成思路。

  第四步,横向结构选顺序。在横向结构中,我们关注的是同一组思想之间是否能够做到归类分组和逻辑递进。横向结构中有两种方式,分别是归纳和演绎,演绎是有针对性的说服。演绎就是用大前提,小前提来陈述情况,佐证自己的结论。比如能够进入读书会的都是优秀的人,在座的都是读书会的人,那么结论就是在座的都是优秀的人。

  归纳是清晰地罗列要点,将重点关注如何对事物进行归类。把相同类型的放在同一组,各个组之间要相互独立。比如我们想提高师资队伍水平,那么我们可以举办教师品质课堂大赛、基本功大赛和素养大赛,这些可以归类为竞赛类;听讲座,继续教育,培训学习,这些可以归为培训类;撰写论文,做课题研究;这些可以归类科研类。即是为了达到同一个目标,又是相互独立的去归纳。

  第五步,形象表达做演示。我们能够想明白,想清楚自己思考的内容,那么如何把这些内容传达给别人,这就需要运用到演示。我们的思考内容需要通过卖点包装和形象表达来进行展示,这是有利于抓住人眼球,比如出门4件事知道是什么吗?相信大家都清楚——“伸手要钱”,身份证、手机、钥匙和钱包。

  总之,《结构思考力》是一本对于我们工作和生活都十分有益的工具书,通过这本书,我们能够获得一些切实有效的工作技巧,让我们的工作更高效,生活更便捷!

  作者简介:蔡达潮,男,东莞市长安镇教育管理中心,小学体育二级教师,体育与健康教研员,兼任劳动教育教研员,长安镇优秀教师。

指导:闫德明

美编:长安融媒体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让你的表达更清晰有力——读《结构思考力》有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