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读《善用赏识的教育艺术》有感

– “明师读书慧”读书心得 –

  人们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好像就是教育的真理。我不由自主地思考一个问题:爱的土壤、爱的催化剂是什么?最近阅读了《善用赏识的教育艺术》(中学篇)一书受益匪浅。此书由漓江出版社2011年出版,编者为林娜。书中汇集了大量鲜活的教学案例,没有激荡人心的激昂文字,语言平实,情真意切。在茶余饭后,轻松阅读中深切地体会到赏识的艺术价值,以及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意义、价值、技巧和方法。长期的应试教育已经在不经意间抹去了学生的那份应有的自信,怎样才能够让学生找回自信,是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一线教师急需解决的燃眉之急,在这样的情况下,赏识教育应运而生。

“赏识”与“欣赏”

是同一个概念吗?

  其实我并不知道编者林娜这个人是谁。但是这本书名确实是引起了我的注意,吸引住了我的眼球。从教以来,我的班主任生涯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一次飞跃,更是一次自我修炼。欣赏、肯定、鼓励、帮助,是我坚持的教育理念,更是我的处世哲学。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名的时候,就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迫不及待地想一睹芳容。快速浏览了目录后,感觉有很多篇章值得深入学习。同时,我立马百度搜索了一下,“赏识”指的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等的价值而给予重视或赞扬。多半用于前辈对后代、领导对下属、大师对学生。欣赏则是指用喜爱的心情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第二个意思是认为好、喜欢。我所倡导的“欣赏”是不要带着成见去看学生,要看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不要嫌弃学生。很明显,“赏识”比“欣赏”在教育中更全面,于是次书名激起了我的阅读兴趣。

写好教后记

成就教育梦想

  在很多案例中,其实有很多在自己的教育生涯里已经尝试使用过,甚至有的比书中出版的时间还要早。但是遗憾的是自己并没有把这些做法形成文字和案例。通过了这次的阅读,我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线教师没有必须要去研究什么高深莫测的知识,就是把日常工作中的一些细节,一些问题,一些方法总结一下就可以了。这是最有效的教研,最有用的研究,能够促进自己的进步。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这个道理。坚持写教后记、教后感,多年后再回头看看,总结起来就是一部自己的教研成果,在不经意间实现自己的教育之梦。

学生的健康成长

需要赏识

  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赏识,而赏识需要建立在老师对学生深厚的爱的基础之上。只有爱生如子的老师,才能更好地使用赏识的教育艺术,才能更全面,360度无死角地欣赏你的孩子、你的学生。《善用赏识的教育艺术》告诉我们,孩子的优秀不只有成绩一种表现形式,他有很多的表现形式,例如:想象力、创新意识、探究精神、求异思维、观察力、美德、学生的努力等等。孩子们的优秀,也并非非要做第一。对于孩子而言,他们不缺乏老师,而是缺乏一位热心的真诚为他们鼓掌呐喊的观众。我们习惯了高高在上,习惯了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孩子们。其实孩子们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生命轨迹。作为父母,作为老师要学会等待,学会欣赏和肯定,在他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及时地给予鼓励和帮助。作为优秀老师,必须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才能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才能正确地使用赏识的教育艺术。正因为这样,所以《善用赏识的教育艺术》告诉我们,赏识学生需要全面、全方位。赏识学生需要有技巧,因材施教。

好学生

是夸出来的

  结合自己在工作当中的点点滴滴,我一边反复阅读,一边反省、反思。善用赏识的教育艺术,不仅仅是在教学当中行之有效,同样适合在家庭教育中使用。《善用赏识的教育艺术》告诉我们,好孩子、好学生是要夸赞的,好孩子、好学生是夸出来的。一句有意无意的夸奖,对于一个常常得不到别人青睐的人来说,对于他心灵触动将是非常巨大的。因为让一个人觉得自己是受人尊重的,他就会自尊自重。教师、父母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爱抚,都有可能改变一个孩子的人生。法国教育家第惠多斯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提升激励、唤醒和鼓舞。作为教师或家长,要毫不吝惜地、恰如其分地夸赞自己的学生或孩子,让他们朝着美好的方向前进,快乐成长。”

赏识学生

让教育梦想成真

  第五章是一线优秀班主任谈如何赏识学生,让教育梦想成真。一个个鲜活的教学案例,让我感动得流泪。美国心理学家威普詹姆斯说过,任何人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喜欢听话和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只有欣赏,接纳不完美的学生的老师才是最富有爱心的老师。所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没有赏识也就没有教育。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真心赏识学生,就如是一剂良药激励学生,是学生不断奋发的内驱力。让学生找回自信心,树立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这章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是一位失去丈夫的母亲在孩子上学时,三次参加家长会的经历。每一次在老师不看好的情况下,母亲都换一种语气、换一种说法,带着赏识的话语鼓励自己的孩子,把一个老师认为是学渣的学生培养成了一个清华大学第一批录取生。高考结束后,儿子跑到自己房间,哭着对母亲说:“我一直知道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这就是善用赏识的教育艺术的魅力所在。

好老师是学生

一生的贵人

  做一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是我的初心,更是我毕生的愿望,做一个受学生尊重的教师是每一位教师的愿望。作为老师,最大的幸运是集天下英才而教之,最大的幸福是有一天与教过的学生在路上相遇的时候,他们还能亲切地叫一声“老师好”。在此书中的最后一章《一生的感谢》里面讲述了“报复与报答”的故事。正如书中所言:“应该承认,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十分复杂,学生的每一点滴变化,都是各方力量斗争的结果。然而一位优秀的教师,肯定持有这样一种信念:我一定能教好学生,我的学生一定会进步,会成功。只有这样,老师的辛勤工作才会有前进的动力,也才会迎来学生成长的美丽回报。”师恩浩荡,一生感谢,在这章书中的每一个案例都让读者感动。教育是信赖,教育是热爱,教育是期待。一个善用赏识教育艺术的老师,是学生心目中永远的“神”,是学生一生的贵人。

  通读此书,赏识教育就是赏识学生,让学生找回自信、体验到“我能行”的感觉,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赏识的教育艺术也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善于表达爱,更需要教师长时间的渗透。赏识,既要轰轰烈烈,更要润物无声。

  作者简介:梁育彬,男,肇庆市怀集县永固镇初级中学党支部副书记,中学美术一级教师,曾获肇庆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指导:闫德明

美编:长安融媒体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读《善用赏识的教育艺术》有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