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偏爱情绪自由的你——读《情绪自由,人生更轻盈》有感

– “明师读书慧”读书心得 –

  子曰:四十而不惑。很可惜,四十的我有时觉得自己活得一点都不通透。继《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后,我发现向内探寻,其乐无穷。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张德芬空间我刷到了她的一本新书《情绪自由,人生更轻盈》。看到书名,我有些莫名地激动,像是一个被医生把完脉说中病情的患者,直抵内心。寒假,我如痴如醉地反复读这本书,心中无比温暖,超级治愈。

  《情绪自由,人生更轻盈》(湖南文艺出版社,2021年出版)是张德芬的全新力作。张德芬,毕业于中国台湾大学企业管理系,曾任中国台湾电视公司记者、主播多年。2002年辞去高薪工作,致力于个人成长潜修及写作,2007年开始,与自身成长和内在探索同步前行,陆续发表系列作品,被誉为华语世界深具影响力的个人成长心灵作家。我读过她身、心、灵三部曲,道理虽懂,可生命中遇到一些困境,我还是时常被自己的惯性思维、情绪模式牵着鼻子走。回应方式稍有不慎,怒不可遏。问题不但没解决,人际关系还紧张了。而《情绪自由,人生更轻盈》就是这样一本在情绪困境中疗愈心事的书。

  本书共有五个部分:总结分析了女性在自我关系、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夫妻关系、职场关系中的情绪表现和解决途径,帮助我们看清自己的各种关系和行为轨迹。反思自身,令我最感同身受的是第一、第二和第五部分,一个个案例,头脑中都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影子。

积极向内探索

生成洞见力

  反复细读之,让我寻觅最真实的自己,我要做一个情绪自由、情感自足的成年人;我要做一个情绪稳定、最好版本的父母;我要做一个情绪积极、富有情感的老师。如果以前没有做得太好,那究竟是什么?

是什么让我困在情境里?

  张德芬曾有一段肺腑之言:“目前我们生命中的困境,让我们痛苦纠结的人、事、物,真的都是我们自己内在原来就有的情绪感受带来的,我们只是找个身边的或是看得见的人、事、物挂靠上去,然后发泄出来而已。”

  我仔细琢磨着这句话的深意,回顾自己的过往,有些事情我没好好把握,真是懊悔。我是如何把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创造出来的?还自以为是,觉得自己受了很大的委屈,丢了面子,表现得很无助、很不甘心?张德芬说:每种情况的受害者都热衷于探究对方行为的不公、错误,以及对自己造成的伤害,沉溺在“受苦”中,并不想真正地解决问题。一语中的,多么痛的领悟!结果,耗费很多能量去对抗,还不如省下能量解决问题、增长能力。书中,作者教我们建立自己的正知正见,用四步骤专注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为情绪命名;看到它们在自己生命中的重复性;下决心不让它来主导你;和自己内在发生的情绪共处。

是什么让我持续在受苦?

  书中提到有些人明知道自己处于痛苦中,但就是没有动力,不知道怎样去改变。张德芬举了一个例子:你的手正在被火烧,需要跟你说让你离开吗?不走,说明你被烧得还不够,等烧够了,你自然会寻求各种方法让自己解脱。反观自己,明知道做事虽细致,但速度慢,效率低,有较强的拖延症。很多任务完成得仓促,可我依旧选择继续留在痛苦中,不见任何改变。这只能说明我承受的苦痛还不够多,自然没有强烈的意念去解决问题。

  张德芬告诫读者:沉浸痛苦中,你真的要看看,这份苦,是否带给你一些附加价值?是否带给你成长?没有!拖拉低效的行为直接导致我和成功失之交臂。于是,“人我”“因果”和反复的情绪模式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多么痛彻心扉的感悟!一旦决定要彻底摆脱痛苦,张德芬说全宇宙都会来帮你。看见自己在受苦,愿意承担责任,和痛苦同在,不找借口,勇于脱离。

是什么让我总是不喜悦?

  为何我在一些情境下,快乐不起来?张德芬说无法幸福快乐的原因是在我们自己身上,而不是因为外境。我的中年危机似乎来得有些早,当听到罗振宇跨年演讲中的这句话:40岁,有人愿意捧你,越加“扎心”了。我觉察到,自己有时因为竞争的嫉妒心而感到不安;因为没满足的欲望而感到心灰意冷;因为内耗的能量而感到精疲力竭,抗挫的耐受力较低。所有的纠结和不快都是来源于自己内在的恐惧,如果愿意去承认、应对、挑战,不建立因果关系,其实根本无需担忧。

  就像张德芬说的:看清自己内心的贪婪,索求不得,调整自己的欲望和目标,淡然接受生命中的得与失。罗振宇也曾说:处于困境中的人,往往只关心自己的问题,但解决问题的途径往往在于,你如何解决别人的问题。所以改变自己的内在运作模式,真的很重要!

科学管理情绪

孩子伤不起

  为人父母,也需要不断觉察、修正错误。给孩子力量,从不造成“被剥夺创伤”开始。什么样的父母会造成孩子的“被剥夺创伤”?张德芬给出了答案。首先就是不公平对待孩子。其次就是不在意孩子的感受,不考虑孩子的感受,让孩子觉得,她依赖的父母是“不可靠的、会辜负她的”。读到这,我觉得这个观点太深刻了,不禁反思,和女儿的相处中,我会不会也或多或少造成过她的“被剥夺创伤”?姐妹俩的日常通常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时间,大的怒,小的哭,仿佛寒流忽至,不悦的氛围让人窒息。

  我第一反应通常是批评姐姐,“两个人玩得好好的,怎么又弄得妹妹哭了呢?你是姐姐,要带好她啊!”这时,姐姐的言语带着敌意“她每次哭,你们就过来怪我,有问过我原因吗?知道我的想法吗?”原来,妹妹把姐姐画笔的盖子弄丢了又或者妹妹乱涂乱画了姐姐心爱的手帐本。我怔住了,觉察自己说话的方式是否考虑了姐姐的感受?我深刻感悟到如果忽略了她的感受,不解释、不弥补,那么,只会徒增她对妹妹的厌恶,将来陷入“受害者心态”,缺乏带来福报的重要特质——感恩。

  给孩子力量,做孩子“最好版本的自己”的父母。张德芬提醒读者,当孩子已经懂得察言观色,就应教导孩子礼貌和界限。她谈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每次拒绝孩子的要求之前,一定要说出、理解她的要求和背后的情绪。的确,这一招用在姐妹俩身上很管用。有个周末的晚上快10点了,妹妹提出要吃芝士鸡肉面。我说出她想吃面的需求,可是已经很晚了,我们该睡觉了。理解她伤心的情绪,提出一个听起来不错的建议。果然,小家伙欣然同意。

探索教育真谛

修炼不生气

  第一次听到“情绪劳动者”这个词,是在2022年跨年演讲上。教育专家沈祖芸老师说:“未来教师如果只讲解和传授知识,那么他会被替代,而成为情绪劳动者的话,就无可替代。”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在师生互动和反馈中,哪怕一个温暖的眼神,或一个加油的肢体动作,都是情绪劳动。可我从教这么多年,有时生气成了一种“身不由己”。精心准备的一节课,被学生的纪律、肆无忌惮地讲话扰乱地兴致全无;一道题讲了无数遍,仍有学生做错。

  张德芬告诉我们:生气,还需修炼。也就是说,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我应在思想层面做出改变。不妨想想自己生气的原因,如权威受到了挑衅;没有被学生尊重;耽误了我和其他同学的时间和效率。一一认清它们,当情绪上来的时候,默默提醒自己,不动怒,识别孩子错误行为的目的,改变处理问题的节奏,积极地暂停等。我想,时时保持一份清醒,心平气和,师生关系会更和谐。同时,教师积极向上的情绪也会感染孩子的情绪,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助力他们成长。

  所有的关系,都需要我们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也许是看书沉静下来的魔力,也许是张德芬文字的力量,又或许是彩色插画的魅力,这本书真的有这般神奇的功效,像一盏探照灯一样,照亮了我内在黑暗无明的地方,让我看清楚自己困境的真相是什么。

  情绪管理、情绪自由是我人生中需要学习的重要功课。带着这一份觉知和感悟,迎接2022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挑战,让自己过得更好,让家人过得更好,让周围的人过得更好。我相信我一定可以轻装上阵,不被过去纠缠,不为未来迷茫,面对一切,笃定、从容。张德芬说:“时光,只偏爱情绪自由的你。”情绪自由,拥抱美好人生,我已在路上!四十正当时,加油!

  作者简介:胡柳,女,东莞市长安镇中心小学英语教师,东莞市首批小学英语教学能手。

指导:闫德明

美编:长安融媒体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时光偏爱情绪自由的你——读《情绪自由,人生更轻盈》有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