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技巧——再读《刻意练习》有感

“明师读书慧”读书心得 –

你知道迄今为止最强大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吗?

是“刻意练习”!

你可能会说,10000小时定律嘛,我知道。我的学生总写错、写不好的字,我让他写一行、两行;数学公式,英语单词背不下,我让他连续读20分钟;孩子练琴总错的那段,我让他来来回回地练了20次;孩子学网球,正手、反手挥拍,他练了半年。

不好意思!我想告诉你的是:这不是“刻意练习”。

那什么才算是刻意练习?怎么进行刻意练习呢?下面我分享一下我再次阅读《刻意练习》这本书的理解和收获。

一、 《刻意练习》的作者、出版和影响
《刻意练习》由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9月出版,作者是安德斯·艾利克森和罗伯特·普尔。

艾利克森是谁?他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他专注于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是如何获得杰出表现的,以及“刻意练习”法则在其中的作用。他是该领域世界顶级研究者之一。

罗伯特·普尔是著名的科学、技术和医学作家。他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科学写作,在世界最有名望的两家科学出版物《科学》和《自然》担任编辑和作者。多年以来,他为很多有名望的机构提供写作和咨询服务。他著有上百部重要的学术图书和报告。

一个是“刻意练习”领域世界顶级研究者,一个是著名作家。这样两位重量级的人物合作撰写的书籍,2016年刚出版立刻成为畅销书,销量惊人。短短几年,《刻意练习》这本书就获得不少很高的赞誉:

“这本书一定会成为学习领域的经典著作。”

“阅读《刻意练习》,你会发现提升努力效果的秘诀,让同样努力的你走出事倍功半的泥潭。”

“我自己一直研究知识管理,在我看过的所有关于高效学习方法的书中,可以说《刻意练习》是对训练方法讲得最透彻最深刻的一本书。”

“有人看过以‘刻意练习’为主题的几本畅销书,却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刻意练习。本书告诉我们,刻意练习需要找到好导师,有目标,有计划,有反馈,走出自己的舒适区,等等。”

…….

回到前面的那个问题:什么是刻意练习呢?两位作者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讲,判断刻意练习有两个标准:

第一,你所训练的领域是合理发展的行业,有了一整套成熟的评价标准和高效的方法。按照这个标准,符合这种严格意义上的刻意训练的行业其实还是不少的,音乐、舞蹈、象棋、记忆力等、运动、数学推理、医学诊断、军事技能、语言学习、写作等等。

第二,你必须有一个能够给你布置训练作业和及时反馈的优秀导师。只有具备这两个条件,它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刻意训练。

二、 “刻意练习”的特点、原则和案例
(一)六个特点

要想进行“刻意练习”,我们先弄清“刻意练习”所具有的特点(P129、P130):

1.刻意练习存在于较成熟的领域。

2.刻意练习需要有好的导师和情境。

3.刻意练习发生在舒适区之外。

4.刻意练习需要有精确的目标和计划。

5.刻意练习需要有效的反馈。

6.刻意练习能形成有效的心理表征。

下面我重点谈谈第3点:刻意练习发生在舒适区之外。

什么是学习的舒适区?舒适区之外有哪些?诺埃尔· 蒂奇Noel Tichy将学习分成了三个区域:舒适区:已经完全掌握的区域,没有学习难度的知识或者习以为常的事务。学习区:还没有完全掌握的区域,对你来说有一定挑战,感到不适,但不至于太难受。恐慌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太多的事务或知识,心理感觉会严重不适,可能导致崩溃以致放弃学习。

刻意练习的“甜蜜点”是在舒适区之外,且离舒适区并不太远的“学习区”上。因为“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P37)“大脑对于处在舒适区之外却离得并不太远的‘甜蜜点’上的挑战,改变最为迅速。”(P65)

关于这一点,我觉得最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国际象棋棋艺这个例子是最好的说明。

本杰明·富兰克林大家都很熟悉,他有很多耀眼的光环。你可能不知道,他最痴迷的是国际象棋,是美国第一位国际象棋棋手,曾参加过最早的国际象棋比赛。他下了30年国际象棋,即使老了还把很多的时间花在下棋上。富兰克林够聪明吧,而且还花了那么多时间下棋。按“一万小时定律”来说,他应该可以成为最伟大的国际象棋棋手的呀。但是,他没有。他的水平只能说是中上等,更别说最优秀了。艾利克森说,富兰克林的棋艺之所以无法精进,是因为他从来没有逼一逼自己,从来没有走出过舒适区,也从来没有进行数小时的刻意练习。富兰克林国际象棋棋艺方面刚好应证了这句话:如果你从来不逼迫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

试想:如果我们在未来的教书生涯像富兰克林在国际象棋方面的做法一样,一直以同样的方式教书。不管是10年,还是20年,甚至30年,我们永远都别想在教书这个行业有所建树,更不要想成为这个行业的大师。

(二)四个原则

所以,跳出舒适区在学习的“甜蜜点”,尽最大可能用刻意练习的原则来进行训练吧:

首先,明确你的高绩效的目标,我想要实现哪方面能力的提升;其次,我们要尽可能找在这个领域中最优秀的专家,或者高手,或者经典书籍,目的是能够让我们和这个领域高水平的心理表征进行这个对比,获得高质量的反馈;第三,研究这些杰出人士或者成功案例背后可能的成功原因;第四,就是我们不断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训练。

这四点就是刻意练习的原则。这个原则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如果能够切实应用,效果惊人。美国在越战早期,飞行员的战绩很糟糕。1968年的前5个月,美国击落9架越南的飞机,自己损失10来架战机。怎么样才能够提高飞行员的能力,让他们快速地具备一流飞行员的水准呢?这就发展出来著名的“王牌训练计划”。

这个计划就是:首先把最优秀的飞行员挑选来做教官,让他们模拟越南的战斗机战术,组成红军;然后选拔仅次于这些教官的优秀飞行员作为学生,组成蓝军。接下来,就让红军和蓝军天天对战。因为教练组的经验更丰富,所以常常把学生逼到失败的边缘,让学生在紧急、危险或者各种复杂的状况下做出战斗决策。战斗结束,当天教官就和学生沟通复盘,总结经验。教官分享他们的思考判断过程,学员寻找改进的办法。第二天,带着前一天总结的经验教训重新投入战斗。

经过这样持续反复的训练,到1970年的时候,这批美国飞行员再次投入战场。在接下来的3年里,他们平均每损失一架飞机,就击落12.5架的敌机。这一套王牌飞行员计划巨大的成绩背后,遵循的就是刻意练习的原则:明确的目标,最优秀的老师,跳出舒适区的训练和及时的反馈改进,以及周而复始的高强度训练。其实整个过程就是一个遵循刻意练习原则的过程。

可能你会说,这个刻意练习的方法好是好。可我工作那么忙,哪有整块的时间一直去训练,还要找优秀的导师!太难了。作者说,如果是这样,我们完全可以不停下工作,采用边干边学的策略,应用刻意练习的原则。

我刚参加工作时普通话很糟糕,经常闹笑话。一次我从气呼呼地从教室回到办公室,一边走一边说“刺死我!”“刺死我!”。一个要好的同事拿了一把刀递给我。尴尬啊!于是,我主动下来教一年级,把拼音磨一遍,把一年级的课文对着上面的注音,一个字一个咬准。然后录下录音,听,改,录。把一、二年级的书读准了,再用这样的方法把《普通话考级》这本书的音也读准。通过这样的周而复始的刻意练习,一年后,我在东莞再考了一次普通话等级。虽然也是二级乙等,但那是86分哦,87分就是二级甲等。而且这是真真实实的水平,一点水分也没有的。

读这本书让我坚信:杰出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技巧;这种技巧,你我都可以掌握!让我们一起付出时间和正确的努力,在教育这个专业领域擅长并精通。

经典语句摘抄
1.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P37

2.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P31

3.如果没有刻意地提高,这些自动化的能力会缓慢地退化。

4.学习不再是挖掘某人潜力的方式,而是开发这种潜力的方式。我们可以创造自己的潜力。P12

5.大脑对于处在舒适区之外却离得并不太远的‘甜蜜点’上的挑战,改变最为迅速。P65

6.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P37

作者简介:陈叶云,女,东莞市长安镇中山小学语文老师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杰出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技巧——再读《刻意练习》有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