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沟通的方式,决定了生活的温度 ——读《非暴力沟通》有感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好公民,很多人会认为自己跟“暴力”丝毫不沾边,但是读完《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我才明白,它指的是我们平时的沟通方式——“语言暴力”!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它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而且“语言暴力”带给我们精神和情感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让人痛苦,因此我特别庆幸在闫教授的推荐下阅读了这本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自己的感悟。

感悟一:生活中暴力沟通的表现

卢森堡博士认为,以下四个原因会促使我们平时的交流出现暴力,它们分别是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和强人所难。
第一点:道德评判。道德评判就是用自己的标准(价值观、信念)等来衡量、评判他人、甚至要求别人。比如我非常爱干净,桌子总是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我看到学生的抽屉乱七八糟,我可能会责骂他:“你看看你,桌子都不会收拾整理,真是太邋遢了!”这一表达就是我用我的卫生标准去评判学生的行为,是一种暴力沟通。书中提及到批评、指责、辱骂、归类以及评论都属于道德评判的范畴。
第二点:进行比较。这一点很好理解,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拿自己跟别人比较,计较谁好谁坏,这很像两个运动员参加赛跑比输赢,最终他们肯定要通过力量的抗衡来决定胜负,这样必然导致我们很难平心静气地看待别人,当我们不公正、平和地交流,我们很容易与别人产生语言、甚至肢体的冲突,这就是一种暴力。
第三点:回避责任。作者认为,有时我们会用“不得不”的表达方式,这种方式其实是淡化了个人责任。举个常见的例子,一个爸爸经常会跟他的妻子抱怨:“每天早上不得不早早起床送娃去幼儿园,这样好累!”其实爸爸送娃去幼儿园这件事情是出自于对这个家庭的责任感,但当他用“不得不”这样的词语跟妻子交流时,他就淡化了自己的责任,会让妻子感觉:“好像你送的不是你的娃一样”,作者把这种容易引起对抗的沟通也列入到暴力沟通。
第四点:强人所难。它通常指强势的一方,把个人意愿强加给他人身上。比如电视剧《小欢喜》中,英子的妈妈就喜欢控制自己的女儿,什么事都帮女儿做决定;甚至高考报考,英子最感兴趣的是南京大学,但她非得逼着她考清华北大,最后导致英子患上抑郁症。我觉得这一点是中国父母的通病,我们经常打着“为孩子好”而为孩子决定很多事情,但大家别忘了暴力沟通的一种。
图片

感悟二:如何利用非暴力沟通来交流

介绍完暴力沟通的方式后,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就接着介绍了“怎样交流能避免暴力沟通”,他强调4个点: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第一:观察而不评论。观察是指我们看到正在发生的事情并说出观察结果;而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比如你这周已经第3次没有完成作业和你总是不完成作业,这两句话中,第一句是观察,第二句就是评论,用我们的话就是贴标签。当我们混淆观察和评论,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负面标签肯定是消极的影响,如用“懒惰”、“愚蠢”去形容别人,然而正面或中性的标签也会妨碍我们全面去了解一个人。
第二:感受。表达自己的感受。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经常被鼓励去服从权威而非倾听自己,一直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自然也不会关注别人的感受。作者鼓励我们要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他罗列了很多与感受相关的词语,让我们区分感受与想法。如这次考试我考得不好我很苦恼和我觉得自己很没用,这两句话前一句是感受,而后一句是想法。我们要多关注自己的感受并接纳它。作者还强调:别人的言行可能会刺激我们,但不是我们感受最主要的原因,我们有怎样的感受最主要取决于是我们自身的需要,我们是怎么想的,这就进入了第三点。
第三:需要。这一点作者讲的很好,一下子点通了我。他说我们平时对别人的指责、批评和评论反映了我们的价值观和需要,但是当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第一反应是申辩或反击。如上周天气很冷,有同学还穿着短袖校服!我就跟他说“你为什么还穿着短袖?你以为这样很帅吗?”我的需要是学生穿衣服,但我的表达让他们感受到批评,他们都这么回我:“我又不冷”。后来,读了这本书,我隔天就换了个表达方法:“孩子,现在这么冷,老师怕你感冒,赶紧穿上你的外套吧!”我直接说出我的需要!他们很惊讶地看着我,很不习惯这么温柔的我;但是他们配合我了。所以我们直接表达我们的需要,不带任何感情色彩,这样更高效。
第四:请求。在请求别人帮忙的时候,中国人的表达方式都很委婉,但是卢森堡博士却说我们要向别人提出具体的请求——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请求越具体越好,这样会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而且我们的表达要清楚且无意强人所难之意,人们会觉得这是请求而不是命令,这样大家更愿意配合。
图片

感悟三:非暴力沟通的核心

那是不是按照作者介绍的这四要素去平等交流,我们就一定可以实现非暴力沟通呢?不,我认为不是的!这就涉及到第三个重点内容——非暴力沟通的核心。尽管这本书一个字也没有提,但是从他在本书中描述如“感受的根源在我们自身,别人的行为是一种外界刺激,但关键是我们自身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别人言行的看法。”等,我觉得非暴力沟通最核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抱有一颗善意的心灵,善意对待自己,善意对待别人的行为。如果一个人对世界万物充满恶意,看什么都不顺眼,那么在生活中他肯定经常陷入暴力沟通中。所以非暴力沟通能除了四要素的应用,还需要我们用善良、积极的态度去去面对世界,当我们温柔地去对待世界,世界也会向我们报以温柔。
生活中真正高效厉害的人,往往很擅长用非暴力的方法进行沟通。愿你我都能将非暴力沟通技巧运用于生活之中,它不是读懂了就好,而是一个长期不断练习的过程,好好爱自己,善意对待别人,相信我们会与更好的自己不期而遇,这个世界也会因为大家的努力越来越温柔!

作者简介:王曼佳,女,东莞市长安实验中学生物老师,年级组长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你沟通的方式,决定了生活的温度 ——读《非暴力沟通》有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