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社会从来没有给过妇女应有的地位,这一点,只要对中国历史稍有研究,那是一目了然的。但是,中国古代社会思想里还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却不是一般人能注意到的。这种社会思想也渗透到了文学作品里,当我们阅读文学作品尤其是古代小说时,不妨注意一下这种情况,也就对妇女的地位有进一步的了解了。
文学作品中以正面形象出现的女性,大都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她们普遍比较粗朴,长相一般,行事大方,说话粗鲁,属于典型的农村妇女形象。这种形象,在《水浒传》也好,“三言二拍”也好,《聊斋志异》也好,都能看到。她们一般都属于作者赞颂的对象。为什么呢?因为这种女性在作者的眼里继承了中国文化中勤劳厚道、乐善好施、见义勇为、相夫教子的传统,她们忠实于自己的家庭和婚姻,尽心尽力地为丈夫、孩子考虑而牺牲了自己;同时,因为她们淳朴厚实,心眼实诚,也就会乐于助人,无论是对公婆,还是对邻里,关系都处理得非常到位;她们一般都没有文化,所以对生活容易满足,从来不会惹是弄非,搞出点花边新闻来。这样的女性大都具有母性的特点,像这片土地一样质朴滞重。这种形象很显然是受中国这个农业社会决定的,她们身上具备的也是农业社会对女性的要求。
凡是漂亮一些的妇女,在文学作品里却又大多以反面形象出现。故事叙述的,大多是因为这些妇女不安于本分、心思活泛、感情上的需求比较强烈,最终导致了个人的悲剧并且连累到整个家庭。而且这样的女性,也多是以市井妇女的形象出现。要么是哪个小商人的妻子,要么是哪个有钱人家的小姐,要么是娼妓,要么是歌女。究其原因,一方面还是受传统文化观念里“红颜祸水”思想的影响,这种思想在中国国民的心理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认为罪恶都是美丽女性造成的,本来一个很好的男人,都是因为艳丽的女性将他引向了歧途;一方面,小说兴盛的时代正好处于理学占据了统治思想的主导地位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时代,女性身上就明显地打上了这两者的烙印:一边是女性对个性解放的需要,一边则是沉重的理学观念的压制。所以,作者在塑造这样的女性时往往是矛盾的——出于对传统思想的尊重的遵守,他们要求这样的女性回到传统的轨道上来;出于对妇女解放的理解,他们又抱有一定的同情。但最终一般都是传统观念占上峰,这样的美丽女性结局大都不好,作者意在劝诫世人的目的是很明显的。我们只要翻一翻所谓的“中国古代奇案”,那些因为追求个人爱情自由、个性解放的女性的命运最终都是悲剧,奇案由此而发生,作者的倾向性也就不言自明了。
但中国的小说里还有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一方面,传统社会观念将妇女打入最底层,将她们的尊严践踏,将她们的美丽漠视,将她们的形象丑化,将她们的遭遇夸张,将她们的追求嘲弄,另一方面,却又希望妇女以另外一种面目出现,来成为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救星”。
这种思想不是一般作者所独有的,整个民众都拥有同样的心理。我们先看看民间传说就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了。中国四大民间传说里,其中两个就是如此,除了《孟姜女》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其他两个,《牛郎织女》的传说中织女是以仙女的形象出现的,《白蛇传》中的白娘子是以蛇妖的形象出现的,反正都不是人。还有一个流传之广不亚于前面四个的《天仙配》,同样如此。
即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水浒传》,作者将“孙二娘”“顾大嫂”塑造成“夜叉”“母大虫”的样子,这样的人物是正面形象,是作者歌颂的对象,但她们的性格特点和处事方式,我们只要看看她们的绰号就不寒而栗了;其中最漂亮最有本事的扈三娘,却偏偏嫁给了梁山好汉里最没出息的王英。这个王英的绰号叫“矮脚虎”,形象不堪那是不用说的,而且特别好色。每次打仗,看到对方是位猛将,就缩在一边;看到是一个漂亮女性,他马上冲上前去,结果每每被捉,搞得他妻子还得救他。那些追求个人感情自由的妇女诸如潘金莲、潘巧云之类的,结局如何,我们都心知肚明。但就这样,小说里却出现一个无所不能的“九天玄女娘娘”,她往往在宋江这些人走投无路、束手无策的时候出现,来挽救他们,来教导他们,来为他们引路,而这些人在她面前也是采取顶礼膜拜的姿态。
中国古代小说对这类女性的塑造无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之右,小说流行甚广,现在随着电视、电影更得到了普及,一般的人,都能说出其中的几个故事的。蒲松龄的这部小说什么故事最多呢?就是一个落拓、贫困、染病的男人跟一个美丽、纯洁、善良的女性的故事。很有意思的是,这些女性大都以花妖狐仙甚至仙女的形象出现,这样的男性既懦弱,又可怜,既贫穷,又肮脏,沦落下层,生计无着,意志消磨,前途渺茫,但这样的女性本事极大,情趣极高,爱好高雅,心思敏捷,聪明机变,美丽绝伦。故事,往往是这些女性帮助这些男性取得了功名利禄,博得了荣华富贵,获得了社会地位,过上了幸福生活。更为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女性虽然具有那么多的优势、优点,这些男性虽然具有那么多的劣势、缺点,但主动出击的却大都是女性,那些男性就那么穷着、饭着、贱着,他们需要的只是等待,等待某一天一个美丽的女子忽然出现在他们的面前,然后赐予他人世间的所有幸福。
这种思想的产生,是有其根源的。最重要的原因当是这样的:我们认识到女性的伟大,我们看到女性身上具有的超出男性的许多优点,但因为她们受到整个主流文化的排斥,所以,这些优点是得不到完全展现流露,也得不到完全的认可尊重的,但我们潜意识里又希望能得到来自她们的帮助和佑护,但这种希望又不能以正常的形式出现,那么,只有以这种变异的姿态呈现了。虽然是这样,但其实还是没有给予女性以其应有的地位,她们还是以“不是人”的面目展现在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里。一方面践踏漠视真实生活中的女性,一方面又期盼奢望来自女性的救护,这就是中国文人百年未醒的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