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孔德霄
(此文约1309字,需要约8分钟时间阅读)
小的时候,我在老家一次很特别的机会,获得了一本书,黄色的外皮,名字叫《宽容》,就是房龙的《宽容》。
当我读完了这本书的序言以后,开始进入正文阅读的时候,当时的我完全读不懂,根本不知道这本书写的是什么东西。索性就扔在了一旁,堆砌在一堆书中间,伴随着岁月流逝。
后来,长大了,我又重新拿起了这本书,从头读起来,正文的内容我开始慢慢读懂了,并且有了一点的认识。再到前几天,我看到了一篇解读《宽容》的系列文章,从更深的角度诠释了“宽容”的深度含义。
我想我和这本书是有缘分的,从很多年前,一位少年从乱书堆中拿起了这本书,从完全不懂,到今天略有心得,也是走过了人生的好几个阶段了。
其实,这一刻,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鲁迅”的“死”,那一句“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掷地有声,根本没有半点“宽容”的意思。
如果说,宽容是一项美德的话,那不宽容就是一项坚硬的固执。房龙在书中,讲述了人类文明中关于宗教的各种不宽容,他们杀戮、他们迫害、他们发动战争、他们绝不宽容一切违反教义的人。房龙认为,人有了惧怕,才会不宽容,他们惧怕违反宗教后的结果,他们害怕未来末日由于一切人的“肆意妄为”而提前到来。这种惧怕就会转换成对别人的不宽容。
但鲁迅这种不宽容呢?难道也是因为“心有惧怕”么?
道德与原则仿佛是两个世界的东西,有了道德,是不是就意味着没有了原则?我在思考这个问题。
鲁迅为什么不宽容那些宿敌,因为他还说道“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在他看来,宽容本身就是可以被很多人利用的把戏,是一种被敌人可以用来操纵的“道德”,这是鲁迅最不能看到的事情。
这样看,鲁迅害怕的是被利用的“道德”,方作出不宽容的状态,即使在生命走到了终点,还是要战斗到底。
宽容是一种妥协,是对某些人或某些事的一种纵容,房龙说人类战胜了恐惧,也就获得了全部的宽容,这是一种空无的论断,也是一种不切现实的妄想,恐惧永远存在,是不是宽容永远得不到?
生活中,我们面对了许多的人和事,让我们做不到宽容,因为只看利与弊的世界,充满了对与错的判断,而大多数情况下,错误都在利益面前失去了原来的威力,成为了可有可无的无用之物。
难道这是因为惧怕什么么?也许就是惧怕自己的对与错发生改变,惧怕自己的原则成为美德下的无用之物,所以孔子说以直抱直,决不能用宽容来解放那些伤害我们原则的人。
也许,我们的不宽容也是来自惧怕,我们惧怕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原则性,自己所信奉的人生观被伤害,甚至是被“美德”这样的蜜酒毒液所伤害,走不出人生的困惑。
这难道不是一种信仰么?是的,这就是对与错的标准,房龙看到的是文明中的宗教,现实存在的宗教,却没有看到像鲁迅这样的,遵守某些价值观的人,惧怕价值观的崩塌,而做出了的不宽容努力。
毛主席评价鲁迅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最硬的骨头上附着的血与肉更是坚实的价值观。
所以,我们不屈服,不宽容的背后一定有我们坚守的某种意义与价值观,我们虽然不是房龙笔下的那些宗教刽子手,但我们也一定会成为某些价值观的坚实拥护者,为此我们做出时刻战斗,绝不宽容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