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皮鼓》观后感 -我们的“铁皮鼓”

文︱孔德霄

(此文约1239字,需要约7分钟时间阅读)

《铁皮鼓》是由格拉斯的同名小说《但泽三部曲》的第一部改编成,由德国导演沃尔克·施隆多夫指导。讲述了奥斯卡三岁时目睹成年人世界的丑恶,决心拒绝长大,反抗他的父母、纳粹、舅舅、情人个人反抗史。该片获得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第32届国际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感觉到了一种特别丑恶及压抑的感觉,在大学老师的介绍下,我竟然没有看出什么内在的含义。许多年后,在看到一档节目讨论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又重新看了一遍这部电影,这一次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整体来说能够看完了,也算是引发了一点点的思考。

一般据说优秀的电影里面都会有情色片段的描写,尽管这部电影也有,但还算挺隐晦,只是从人性的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没有因性而演性。

面对着主人公奥斯卡那副让人生畏的小眼睛,以及那一个让人感觉头麻的铁皮鼓,还有让人感觉到恐惧的尖叫声,这一切都在营造一种不正常且恐惧的环境,在这种人性迷乱,世界恐惧的环境中,主人公奥斯卡选择停止生长,这种停止生长也代表了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停止生长,甚至是在停止的过程迷乱、变态、后退。伴随纳粹的侵害,这个小世界充满了另奥斯卡感觉到不舒服的东西。

母亲的淫乱,父亲的淫乱,以及充满让人难以接受的世界,奥斯卡一直在逃避。有人说为主角的扮演者感到担忧,担心他的心理健康,若是真的有一个小孩子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真的会有心理方面上的扭曲。

大家在讨论这部电影的时候,第一个会想到的一定是其中代表的一种时代感,一种停止生长的隐喻。

是呀,“停止生长”这是奥斯卡自己选择的道路,在经过了数年的铁皮鼓生命历程后,在奥斯卡感觉一切都不再丑恶的时候,他有开始生长。仅仅看这种选择,对于我们来说又会引发怎样的感触呢?

你会主动选择停止生长么?在一个极其丑恶、病态的社会中,你会选择逃避式的停止生长么?

俞敏洪说过很多人叫好的心灵鸡汤,他说——

即使有人把你踩进了泥土之中,你也要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

是不是丑恶、病态的社会或环境,也能给人以成长的养分呢?这也许是人们对于无法主动选择停止生长的自我安慰。

停止生长,就意味着时间在自己身上静止,但奥斯卡有非常快速的成熟起来,听到大人阅读有关情色的书籍文字,他竟然能想象出来这种画面,更能从中获得自己已经成熟的信号。

当一切即将结束,但纳粹被赶出城市,当奥斯卡设计自己父亲的死亡,当一切仿佛都回到了原点,奥斯卡借着自己“孩子”的身份达到一切目的的时候,最后成功改变自己讨厌的一切东西,当奥斯卡想逃避的一切人和事都已经消失,一切回到了原点,奥斯卡选择了再次开始生长。

难道在外祖母带着奥斯卡踏上远行的火车,就代表着一切都正常了么?开玩笑,丑恶是绝对的,圣洁却是相对的,成长一定会遭遇许许多多的矛盾,这些矛盾是自己有自己之间的接受,自己与别人之间的妥协,自己与世界之间的适应,最终在接受、妥协与适应中伴随时间成长起来,但我又想起来了昨天郑国强写给儿子的那封信,其中那句让我浑身战栗句子:

要学会鄙视自己!

正是这种反省的力量,让我重新看《铁皮鼓》的时候,感觉到了火辣辣的脸颊。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铁皮鼓》观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