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奇特的一生》

很多人和我推荐《奇特的一生》这本书,开始的时候我总感觉它是网红的产物,我不喜欢带着功利色彩的所有读物,那是我认为的违背书写初衷的市侩之举,是我认为的羞耻。

在无意的阅读中,我发现很多有名的作家也提到这本书,我终于放下自己的矫情,带着好奇之心,我打算看看这到底是一本多么神奇的的书,被这么多人吹捧赞颂。

这本书是格列拉宁写的,关于一个叫柳比耶夫的一生。这本书语言诙谐幽默通俗易懂。整本书记述了柳比耶夫关于时间的应用和管理。他像记日记一样记录他每天把时间花在了哪里,比如,阅读用时1.5小时,散步用时40分钟,写信用时三小时,查资料用时2小时15分,他把时间精确地记录到了分钟,清楚看到他一天的时间用了在哪里,他还每月写时间应用的总结,总结这个月阅读用了多久的时间,写信用了多久的时间,散步用了多久的时间,他还写年总结,总结这一年花在阅读的时间,花在研究上的时间用了多少。

初看这本书的时候有点毛骨悚然,我不能想像一个人居然能够这样生活,每天记录自己时间的归宿。我一直觉得自己对时间的管理方面很苛刻,充分运用了时间,可是和他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他把记录时间的习惯应用了五十六年,从未间断。这就是一个十分难得的过程。他享年八十二岁,生命中的后五十六年一直这样记录着时间。他对时间的应用得心应手,刚开始我觉得是时间控制了,把他规范的团团转,让他不时地在时间的漩涡里周旋与挣扎,但读到最后,我发现,时间并没有掌控他,是他掌控着时间的节奏,见识着世界的广博,他用他有限的人生实现了众多的可能,看起来好几个人几辈子也完不成的事情,他都轻松的做的很好。

他不是一个顺从的学者,他敢于向一切权威挑战,不惜查资料,做实验,甚至被威胁,恐吓,被降职,他都坚持己见,有自己独到 的见解,他从不人云亦云,他用实验,用大量的时间采集标本去证明他的理论,他的人生就是在不断的怀疑中行进的,他因为知之甚多而孤独,又因为对物质轻易的满足而快乐,从他整个的记录中,能看出他是一个快乐感很强的人。作者和他会面的时间和时长都被柳比耶夫清楚地记录在本子上。从他的记录中能看到他生活中把重点放在了哪里,他从不记述政治上的事件,所以他的记录根本不能称之为日记,只是他对时间的简单记述。

他的大儿子为国捐躯的那天,他也仅仅是记录了他那天读书用时多少,写信用时多少,散步用时多少,在那个记录上看不到他的悲伤,那个他失去儿子的日子和他以往所有日子相同,记录着那一天他所从事的事情所花费的时间。

我以为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是没有人间温情的机器,恐怕只有机器才能做到他这样的记录和精确的程度。

但书读到最后,我突然懂得了他,他是借由这那份忙碌,那份对时间的打理和掌控,让那个悲痛的日子如常一样地度过,他借由着那份充实,暂时忘记他丧子的痛苦,同一天他给别人写信时,在信里他沉痛地表达着对儿子的想念。可他的一切情绪,都在他时间记录上没有留下痕迹。

他的一生因为对时间的记录,变得有迹可查,他用于研究所用的时间,他用于创作所用的时间,他写信的时间,都清楚地记录在册,他无比丰盈充实的一生。他平均每天有效时间的应用能达到5个半小时,听起来这时间好像不多,可一个月下来他的有效时间就是一千多小时,而他最有效率的一年,时间的应用是每个月两千多小时,有效时间平均每天7个多小时,这是令人十分震惊的。我们每天除了睡觉,吃饭,路上,还有很多日常琐事用的那些时间而外,真正有效的时间其实是少之又少的。可他做到了充分的利用和有效的管理规划。

如果你没有读过这本书,我建议你看一看。对你今后的某一方面一定会有所帮助,当然,同一本书不同的读者会读出不一样的内容,也许你读到的是不一样的柳比耶夫,我也愿意听你的分享。

作者
花舞微风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奇特的一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