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之书》读后感

《永生之书》被称作是欧洲的《百年孤独》,这是一本我完全误打误撞遇到的书,稀里糊涂的就开始了阅读,让我对欧洲的历史,或者说对伊斯兰教、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发展史有了更加具象的了解,这本书讲述了一个犹太家族——斯宾诺莎家族的传奇故事。一千多年前,斯宾诺莎家族的祖先巴鲁克从先知摩西那里接受了上帝的旨意。后来,他发现了永生之药的秘方,并把写有秘方的手稿传给自己的子孙,而传承只能是儿子。千百年来,散布在欧洲大陆的斯宾诺莎的子孙们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人生,参与了各种历史事件,作为秘方的守护者履行了自己的家族使命。今天,斯宾诺莎家族的最后一个传人阿里,在临终之际写下了这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家族历史。

作者加比•格莱希曼,1954年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10岁搬到瑞典。拥有文学和哲学双学位。当过记者,曾任瑞典笔会会长,现生活在挪威奥斯陆,是出版商、作家和文学评论家。斯宾诺莎家族的故事对千年欧洲史具有非常的意义,也更加印证了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都是充满沧桑、血泪和杀戮,而所有的历史中只有思想和文化的光芒会薪火相传。

这本书时间和空间的跨度之大、人物和事件之多令人叹为观止,小说的叙事线索复杂,一边是主人公阿里遥远的祖先以及相关人物的故事,一边是叔祖父、祖父、祖母、他们的同辈以及相关人物发生在过去的故事,中间还夹杂着阿里和同胞弟弟萨沙与叔祖父、祖父母之间的故事,而这三者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有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因为感情和血脉交错,以至于我不得不在阅读的过程中,一边读一边去画出他们的关系图,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人物就是主人公的叔祖父,基本上所有的故事都是由他讲述的。也正是他每天关于家族历史精彩的讲述,完全改变了主人翁阿里和弟弟萨沙对世界的认知。

读这本书既有不忍释卷的痴迷,又有追随书中一个个人物的命运,因为无奈和痛苦,让人不忍继续阅读的艰难。纵观上千年的历史,其中的一个个人物从生到死的故事,执着于真理的追求,灾难、酷刑、杀戮、家破人亡都让人满脑子充斥着悲伤和哭泣,可以想见斯宾诺莎家族一代又一代大鼻子的继承人们在那诸多悲惨的命运中,内心承受了怎样炼狱般的煎熬,意志又是何等的坚定。所有的历史都是苦难史,整个的阅读过程我的脑海中总是摆脱不掉他们的祖先萨尔曼.埃斯皮诺萨,那个人们口中的“犹太漫游者”,是怎样在他350年漫长的生命中奔波不停,那么长的生命可以怎样的被计划,或者说被挥霍?

这也是一部充满了传奇和历史的书,其中有我们以为是传说的故事,但是却真实的在斯宾诺莎家族史中记载,也有与史书同频的故事,让我们无法去质疑它的真实性。我不知道所有这些记录是宗教的色彩多一些,还是现实多一些,这对于每个读者的感受应该都是不同的。其中涉及了上千年以来欧洲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涵盖中世纪基督教徒对犹太人的排斥与压迫、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激荡欧洲、一战、希特勒的崛起、二战、大屠杀、古拉格群岛、匈牙利事件、捷克事件、肯尼迪被暗杀、柏林墙的倒塌等,在这些历史背景中,我们熟悉的历史人物伏尔泰、罗伯斯庇尔、弗洛伊德、茜茜公主、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斯大林、希特勒一个个登场,参与了斯宾诺莎家族一代代成员的历史悲喜剧,这些历史人物的出现也从另一个角度让我们更加相信这个家族存在的真实性。

作者在书的最后写到:“我并不是在告解。我只是在写故事。它们是真实发生过的,世间有很多这样类似的故事。斯宾诺莎的故事和其他千百万家庭的过往成就了历史,形成了人类的故事。他们就在我身边,靠在我的肩膀上,看我是怎么描述他们的一生,我可以感觉到他们温暖的鼻息。我可以听到他们的窃窃私语。当我将一些他们不想承认的话转述出来或者透露了他们的秘密时,他们还会惊呼出来。”从这段文字可以想见,斯宾诺莎家族的最后一个后裔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不是自己在书写,而是集整个家族的意愿和传承在传达,虽然因为疾病他早已不能说话。

以下是摘录的读书笔记,精彩而富有哲理:

我们如何面对过去,面对所有那些在年月中褪色、消逝的东西?记忆在时间里消失,变得越来越模糊,它逐渐消散直至透明成空无,它背叛了我们。有时候,回忆仿佛有自己的生命;它们变成幻想开始移动。我们的感官所能感知的所有东西——味道、颜色、气味,它们都逐一渗透了进来,并且创造了与过去完全不同的记忆。这种记忆从未发生过但却以相当清晰的画面一直伴随着我们,它甚至比真正的记忆要清晰很多很多。

很奇怪,生活总是教会我们去珍惜那些已经离开我们的人,可当他们和我们在一起时我们却没真正关心过他们,等到想念开始时我们才懂得他们的重要。

世界上最可怕的诅咒也非永生莫属。生命如梭,这是造物者对我们最大的恩赐。他的另一个恩赐就是死亡,对此我们应该心怀感激。

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记忆和思想真正褪色时,也就是到了他要清醒地做出选择,向死神妥协的时候了。记住:有一天,当一个人活到了一定的年纪时,是对死亡的恐惧让他禁锢在了自己的世界里,而非对生命的渴望。

得到他人的依赖比赢得尊重更容易获利。喝饱水的人就会离开井边。一旦你不再被需要,你就不会得到尊重。将这当作人生哲学来奉行:催生依赖而且永远都要让对方不知满足。确定让所有人甚至包括国王都离不开你。但是永远不要沉溺于此。警惕地保持静默才是智慧之举。

卡巴拉也可以说是一种加了密的秘密经文。目的是为了防止那些还未完全成熟到可以理解它的人,看出其中的真智慧。但那些新教徒与能破解经文的人,就会发现天使隐藏在这些文字里的,自从宇宙起源开始便一直不为人知的秘密与真相。只有真正的卡巴拉教徒才能找到它们。

我之前从来没想过我一生最大的失败并不是死亡,而是我的死意味着先我而去的每个人都将被后人遗忘。这种突然觉醒的意识让我人生最后的这段日子瞬间充满了意义,因为正是在这种意识的督促下,我才能安安心心地坐下来将我对过去的见证一一记录下来。

他是一个总有些刻意要将一切保持协调的人:过去与现在,家庭和犹太人的身份,宇宙和世界,精神和道德,爱与毁灭。是他让我相信了世界上的确存在着不可探知的秘密,而人类的确能够与精神世界相通。是他让我觉得永恒不变的、幽幽哀伤的过去要比现在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有趣得多。

“我接受你的礼物,我将打开自己的身心,这样一来智慧的光芒便会渗透我的灵魂,照亮我身体的每个角落。这些礼物温暖的光芒已经让我的心跳和血液活跃、沸腾起来。”

在某种意义上,所有人的生活都是一场骗局。每个故事都是编造的。同样,整个世界也是一场骗局。我们人类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可尽管如此,我们却不做正确的事情,因为诱惑总是能战胜我们。我们也能明辨是非,尽管我们有选择的自由,可我们还是会放弃这一权利。我们很懦弱,为了掩饰我们的懦弱,我们就要骗人和自欺。

《犹太法典》中写道: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用语言来描绘某件事,就会使它成真。我们犹太人是书籍孕育的人类,我们的生活都来自于语言。所以如果我们家的大人们用说来表示,而不是用沉默来否认一件事物的存在,那么我们就不会觉得那么奇怪了。不过,他们更像是自己想忘记这段可怕的过去。可是记忆是不会这样善罢甘休的。它们经常会化身为噩梦,有时甚至会在半夜让他们发出尖叫,吵醒我们。

我生存在一个过去重于未来的世界。新的一天对其他人来说意味着闪亮的希望,可对我们却毫无意义。我们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藏在静谧之中。很奇怪,我们家没有人会说起其他家族成员的命运,这也许是因为他们不想重现过去,或者仅仅是因为每个人都不想让我们这些孩子,也去经历斯宾诺莎家族的悲惨人生。

真正的探索之旅是对生与死的摸索,这是一项伟大的冒险。探索者深入到灵魂的深处。他在那里兜圈,跟所有人说话。他在存在于人类之中,根植于他家人内心的内在沉默之间搭建起了语言的桥梁。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永生之书》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