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 鼠疫》加缪 -读书笔记

《局外人 鼠疫》加缪 –#02

  • 写于1947年的《鼠疫》是一部包罗内容十分广泛的象征性小说,在那座北非城市里,面对灾难般的瘟疫,主人公李尔医生和助手做出了积极努力的抗争,他们是英雄。这本书行文平静,描写细致真实,将抗击德国时的一些情况穿插其中。在小说中,本来已经对生活感到麻木的人,也被可怕的鼠疫触动,纷纷加入到共同抗击瘟疫的大军中去。加缪在书中对其大加称赞。
  • 想要熟知一个城市,最为快捷的一个方法便是去看居住在那里的人是如何生活、如何谈情说爱,如何死去的。
  • 如今最为常见的情况便是人们从早上忙到晚上,之后就去了牌桌那,去咖啡厅,去闲聊,然后将大把的时间消耗一空,将赚来的一点点钱全都挥霍完毕。
  • 问:什么才是不浪费时间的?答:充分察觉所有的时光,随时随地。做法:天天坐在牙科室那不舒服的椅子上;星期天的整个下午都待在阳台上;听自己听不懂的其他国家语言的演讲;从起点到终点,坐最不舒服的火车去旅行;到戏院去排队买票,等到了最后一张,不买,等等。
  • 在历史上,鼠疫出现的频率和战争一样多,而且和战争一样,出现得猝不及防,给人们以致命的打击。
  • 这种东西会打乱你的计划,扰乱你的安排,甚至使你的生活变得混乱不堪。他们以为自己是自由的,与众不同的。事实上,没有人是真正意义上自由的,大家都是平凡人。
  • 当一个人成为医生的时候,他对痛苦的感觉有着自己特殊的体验,或许可以说成是有着丰富的想象力。
  • 在战争面前,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它就这样终结了你,你的生命在它面前虚无缥缈,没有任何意义。只不过像一缕轻烟般,传达着一个冰冷的数字。
  • 所有的一切虽然并不仅仅是偶然,但你不去做就成了必然。不要浪费你自己宝贵的时间,该做什么事现在就去做。
  • 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很清楚——不管是否存在意识——在爱情中,没有谁是不能多爱一点,然而我们总是苟且于自己,认为我们自己的爱情和别人的没什么差别。但是回忆却不是这样的。
  • 你总是在说你们公众利益的事情,可是公众利益是我们个人利益的总和。
  • 白天的时候,我们都有自己的事情,不论是什么,都让我们无暇顾及自己的真实心情,而只有晚上这一刻,每个人都停下了脚步,细细想想自己的遭遇和处境,孤单和无助才会更加清晰深刻地侵袭而来。
  • 地震仅仅是一瞬间的事,计算完死亡人数和幸存者,就结束了!可是你看看现在的这场瘟疫,人心惶惶,每个人都没有自由。即使是那些没有被感染的人,他们也得不到自由,只能等待死亡。
  • 最可怕的是自以为是的无知,这会使得人做出一些傻事来,比如,自以为有权利去杀人。因此我们可以说杀人者其实是无知的,他只是不知道什么是恶,什么是善。
  • 他注意到,一种显著的改变正在他们身上发生着。这种改变就是一切事物在他们看来都变得平淡无奇。就比如说,有些人原先非常关注鼠疫的一举一动,现在却表现出漠不关心。
  • 如果不是疲倦,他的神经将更加敏感,周围死亡、衰败的气息将使他变得多愁善感。然而,一个每天只睡四小时的人,是没机会多愁善感的。
  • 伴着他们积蓄已久的恐惧,只要稍微出现头疼脑热的症状就开始惴惴不安——因为他们知道头痛有可能是鼠疫的开始。
  • 毫无疑问,报纸一向对上面的指令言听计从,此次也不例外。它们不顾实际地宣传着大好形势,欺骗人民要保持乐观精神。要是你完全不去质疑报纸上的文章,那么你就能成为“勇敢与冷静的好榜样”。
  • 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人总会有一个时段是怯懦的,而他就怕这一时刻。
  • 在这个世界,个人常常独自承担着自己的忧愁与苦痛,能够与众人同悲同苦也算得上是幸运的。
  •  “灭绝”绝不适用于鼠疫的病菌。在家具和衣橱中,它可以长久地潜伏;它在卧室、地窖、箱子和书架里等待着;在某一天,为了将苦难和启发带给人类,它可能再次驱赶着老鼠,让它们在光天化日之下死在一座欢乐的城市里面。
  • 加缪越来越领悟到,人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的,既不是极端的幸福,也不是极端的苦难,而是一些大大小小的插曲,有的让人伤感,有的让人发笑,这些是可以接受的,是值得珍惜的。加缪认为,人生是荒谬的,人追求尽可能长的寿命,但终究难免一死,所以,这种热切的追求是徒劳而令人心痛的。
  • 获奖时,加缪才44岁,是仅次于吉卜林的年轻的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两年后,加缪死于车祸。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局外人 鼠疫》加缪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