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当你想当的任何人吧》伊丽莎白·吉尔伯特 -读书笔记

《去当你想当的任何人吧》伊丽莎白·吉尔伯特

  • 没有谁会真心听取他人的抱怨,因为每个人都陷在自己的烦恼之中。
  • 我们的问题并不是“你对什么感兴趣”,而是“你的兴趣是否足以支撑你忍受其中最令人讨厌的部分”。
  • 为了出轨寻找激情,那些有婚外恋的人好像总是能腾出时间——这种事你一定有所耳闻。即使处于全职工作和养家糊口的压力之下,无论困难几何、风险大小、代价高低,这些人好像仍然能够随时找到时间去偷会情人。就算只能和情人在楼梯间里共处15分钟,他们也仍会充分利用这点儿时间,在一起耳鬓厮磨。(不仅如此,15分钟的时限还会让两人的幽会变得更加火辣呢。)有婚外恋的人不会在乎为了与情人幽会而牺牲睡眠或是进餐的时间。为了与自己魂牵梦萦的对象单独相处,他们不惜做出一切必需的牺牲,也愿意打破所有的障碍,因为这对他们而言很重要。你可以像这样与你的创意热切地坠入爱河,看看会产生什么效果吧。
  • 不要把创意当成乏味、老旧且不幸的婚姻,通过饱含爱意的双眼来看待创意吧。即便你一天只能挤出15分钟时间与创意在电梯间里共处,你也要抓住机会。躲进电梯间和你的创意“亲密接触”吧!偷偷溜出去,和你的创意搞一场轰轰烈烈的婚外恋吧。不要告诉任何人你在午休的时候到底去了哪里,你可以偷偷躲起来进行绘画或写诗,或是为未来的有机蘑菇农场做规划。你可以对亲友隐瞒你正在做的事情;你可以在派对上悄悄离开人群,在黑暗中与你的创意跳支双人舞;你可以在半夜爬起来,趁没人注意的时候与灵感共处。
  • 伟大的美国小说家罗伯特·斯通曾经开玩笑说,他身上具备了一个作家所能具备的最糟糕的两个特质:一是懒惰,二是完美主义。没错,这两个特质必然会让人萎靡不振、痛苦挣扎。
  • 也就是说,你必须成为一个严以律己的非完美主义者。
  • “一个人在二三十岁的时候,他会努力让自己变得完美,因为他会在意别人对他有何看法。四五十岁之后,他便能抛开束缚,因为他不再为其他人的看法而耿耿于怀了。但是,彻底的洒脱则是在一个人六七十岁的时候才会到来,因为那时他才会意识到让人如释重负的真相:‘从来就没有人在乎过你的事情’。”现在没有,以前没有,从来都没有人,在乎你的事情。大多数人都在为自己的事情做打算,他们没有时间去考虑你在做什么或是你做得怎样,因为他们都忙着自己的事情呢。你或许会在短时间内吸引他人的注意(比如当你的人生大放异彩、一败涂地或是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时候)。但是,这种关注没过多久就会重新回到老地方,也就是人们仍会关注自己的事以及他们自身。
  •  “我并没有被任何人摆在首要位置”,这种想法乍看会让人感到怅惘或恐惧,但我们也能从中找到如释重负的感觉:“我是自由的,大家都在忙着为自己的事情操心,所以无暇对我关心过多”。所以,去当你想当的任何人吧。去做你想做的任何事吧。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去当你想当的任何人吧》伊丽莎白·吉尔伯特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