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陈嘉映的《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应于心》

这一期分享陈嘉映的《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应于心》

  • 有的人群觉得平安是福,有的人群觉得冒险刺激才快乐。你当了官,天天鲍鱼果子狸,前呼后拥一帮随从,因此幸福得大发,这种日子,我觉得不啻受罪,每天起身在早市上转转,拣两样新鲜蔬菜烧个午饭,饭后眯一小觉,我觉得幸福无比。我们年轻时候,听说美国人台湾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觉得自己幸福得要命,据说,朝鲜人民今天仍沉浸在类似的幸福感之中。
  • 实际上,人们相互之间最残忍的、最不人道的对立行为,都是标榜为深度“合作的”那些人干的。
  • 一位名叫特鲁多的美国医生,他的墓志铭是“To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有时去治愈;经常去减轻;总是去慰藉)。从反面说,医生那份冷漠,那份不耐烦,那份字迹古怪的诊断书,可没少让患者抱怨。
  • 我糊火柴盒,我平常的确只关心糊出了多少个,挣来多少微不足道的工钱,但若每一次工头付完钱都当着我的面把这些火柴盒踩个稀烂,我会怎么感觉?弄不好我会发疯。明面上,我们只关心自己能拿到多少,然而,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有什么益处却在深处赋予劳作以意义。
  • 就具体的个人而言,选择项并非在时空上并列摆在那里。我倒是知道跟政府联手开发房地产利益最大,我听说飞行员转个会就几百万,但我从来没想过往那个方向去把利益最大化,因为它跟我哪儿都沾不上。
  • 我们并不是先有个与自己的现实无关的理想,然后面对一个与理想无关的现实,我们生长在相当具体的现实里,理想一开始就是在这个现实里呈现的。你很少戏剧性地面对你该坚持理想还是让理想破灭这样的大选择,你的改变发生在难以觉察的毫厘之间。
  • 我们常常知道什么是善好却不能行,我知道慷慨是好的,却不改吝啬,知道受贿不对,来了贿赂却东张西望收下了,知道吸烟有害却怎么都戒除不了。知善而不能行是道德上的大弱点,因此,道德家反复强调知易行难,要求我们知行合一。
  • 我们是有远见的动物,不能只看眼下是苦是乐,快乐不快乐还须从长计议。街头女子来拉客,你可能颇想和她快活一番,但想到万一扫黄抓个正着,拘留、罚款、老婆闹离婚、单位下处分、邻居白眼,这些事情当然都不快乐,你算下来,不快乐超过了和那卖春女子的一番快乐,决定转身而去。很好;不过,当然也有相反的情况:也许你明明算下来不划算,但还是屈服于欲望的诱惑了。但若绝没有被扫黄撞上的危险,你还是断然拒斥以这种方式快乐一番,这大概是因为,你计算下来,做个道德君子的快乐大于买春的快乐。
  • 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是在做事,而不是在找乐子。事里,做事里,有苦有乐。
  • 据王朔观察,成年男人喜好的东西多半带点儿苦味:烟草、茶、咖啡、老白干、探险、极限运动。幼童的苦乐也许截然分明,但在成年人那里,快乐往往和痛苦交织在一起。呵呵,痛,并快乐着。
  • 在我们这个自动化时代,人对人的直接需要减少了。从前,一村人谁都需要谁,平时,临时到邻居家借点儿醋借块姜,托远房亲戚照管个孩子,赶上盖房子这样的大事儿,更得全村人一起上。现而今,行程千里也不用找伴儿,方向盘后独自一坐,天南地北都到了。路上渴了想喝瓶可乐,有自动售货机。电商一兴,买冰箱买电视,网上输入个代码即可。在我们这个消费时代,人最大的需要变成是去消费,好像是在报复没人需要自己的那份失落。其实,你总是被需要的。孩子需要你,只要你肯带他上公园,老人需要你,只要你肯听他唠叨唠叨。怕只怕你自己的需要太多,要钱,要享乐,要脸面,要人尊重你,不再有时间有心境让人需要你。
  • 有所作为跟成功学没多大关系。今人把有所成就的人统称为“成功人士”,实则,成功人士和不成功人士一样,有的过着良好生活,有的品格低下、灵魂干瘪。
  • 我不敢引用狄更斯的那句名言,说什么我们的时代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我只敢说,不管好坏,你生存的社会就是这个样子,你要是有心好好生活下去,就得在这个社会现实里建设你自己的良好生活——毫无疑问,这种建设包括批判与改造。不过,我们仍应留意,不要让批判流于抱怨,尤不要因习于抱怨而放松自己、放纵自己。说到底,并没有谁应许过送给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要是有人应许过而你年幼无知相信了,你长这么大了还继续相信就是你自己的不是了。
  • 我们真把所有价值等量齐观吗?远在天边的事儿,话不妨说得轻松,波斯人有波斯人的活法,希伯来人有希伯来人的活法,但若说到你女儿,你未必认为自制上进是种活法,嗑药滥交也是种活法。不论无差别境界是多么高妙的境界,我们俗人到不了那儿。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分享陈嘉映的《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应于心》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