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王阳明(15)——在人情上下功夫

从陆九渊那里来的一个问题
陆九渊,号象山,因其书斋名“存”,故世人称其为存斋先生。他曾在贵溪龙山建茅舍聚徒讲学,因那儿的山形似象,自号象山翁,故又称其为象山先生、陆象山。他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与朱熹齐名,史称“朱陆”。
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山之祖,王阳明发展了他的学说,所以“心学”又被称为“陆王心学”。
只因这一脉相承的关系,作为王阳明的弟子,对于陆九渊的学说不可能不关注、琢磨、体会。陆澄就是这样。他注意到,陆九渊有一个说法,就是要在“人情事变”上下功夫。是的,心学,自然要在心上下功夫,但这样说只是空谈。试问,如何具体在心上下功夫?总得有个方向,有个凭借。这就有不同的观点了。而陆九渊的观点则很明确,便是借助“人情事变”。这方面的功夫下得深了,长了,广了,也便恢复了心之本体。陆澄不明白的是,什么是“人情事变”?为什么功夫要在这方面下呢?

什么是人情事变
王阳明先回答了第一个问题。他用颇为坚定的语气说:“首先你要明白,对于一个人来说,除了人情事变,就没有其他事了。”然后他解释说:“喜怒哀乐,难道不是人情吗?”可见,王阳明所谓的“人情”,和我们今天所说的人情是不同的。我们今天说的“人情”,一般指人与人的情分。而这里的“人情”,则指的是其本意,即人的感情。就中国传统的认识,人的感情,不外乎喜怒哀乐四端而已。这些感情的产生是有原因的。王阳明概而论之说:“从视、听、言、动到富贵、贫贱、患难、生死,都是事变。事变含在人情中。”
王阳明认为,一个人的所有行为,都可以归结为“事变”——随事而变,因事而变。你看到外界的变化,你听到外界的信息,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这都是事变。你有财富有地位,你贫困而卑贱,你处于忧患困难之中,你是生是死,关系到你一生的至关重要的大事,这也都是事变。如此来看,一个人只要活动,摆脱静止状态,事变便随之而来了。而这个人的人生,便是被各种事变包裹了的一生。而我们从他的学说中,还可以窥见一点,那就是哪怕事情相同,但对于一个人的生命而言,其性质也是不同的。只因为“变”不同。比如,你今天跑步,这是事;你明天跑步,仍是事。但因为在时间的流转中事已发生了变化,所以对于你的意义即不同。你今天说了一句话,明天又说了同一句话,说这话的对象、原因不同,则其意义也不同。一个人,就由这“事”这“变”构成了其一生。

但王阳明却说“事变含在人情中”,他的这种认识,可谓至高至远,深邃无极。他纯粹推翻了我们普遍的常识。在我们的理解中,基本是相反的,也就是“人情含在事变中”。什么意思呢?在我们的理解中,因为有所得,所以喜;因为有所失,所以怒;因为有所愁,所以哀;因为有所悟,所以乐;因为富贵、贫贱、患难、生死,所以或喜乐,或怒哀。也就是说,我们的情绪——人的感情,是随着我们的“动”而产生的。是我们的生活现状,决定了我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因为做错了一件事,而生气懊悔;我们因为说了一句好话,而高兴欣悦;我们因为升官发财而欢呼雀跃,我们因为疾病缠身而悲哀不已。这分明就是“人情含在事变中”啊,怎么会是“事变亦在人情里”呢?
从浅显的一面来说,作为人,其实是被他的情绪所左右的,所谓的“事变”便由此而生。比如,你欢喜,那么你不论做什么事,都不但效率高,而且效果好;你哀愁,那结果就往往相反;你发怒,被郁结之气冲昏了头脑后往往会做出超乎寻常的举动从而招致无尽的后悔。说得远一些,你的工作做得很好,是因为你是抱着一种爱进入它的;你的工作做得遭,是因为你怀着一种厌倦、敷衍的态度走近它的;你和别人接触,你从心里钦慕他,尊敬他,和你从心里厌烦他,疏离他,那效果都是不一样的。所有的关乎你的“事变”,都是由你这个人的“情”决定的。
就王阳明所列举的关乎我们人生的大的事变比如“富贵、贫贱、患难、死生”而言,也可以如此看待。类似出自《中庸》的表达,他经常提起。“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所谓的“素其位”,就是安于现在的地位和环境;所谓的“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就是君子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安然自得。联系前面的观点,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富贵,人人愿意得之;贫贱,人人不愿遭之;夷狄,人人不愿处之;患难,人人不愿遇之。但涉及到这些关于地位和环境的人生境遇,不是由你个人说了算。你所能最终依靠的,还是“人情”,也就是属于你本人的情感。当你抱着一颗“君子”所具备的修养面对这些时,你是怎样的?你是恒常的,凝定的,“一以贯之”的,“安之若素”的。这样,富贵也好,贫贱也好,对你本身有什么影响呢?夷狄也好,患难也好,对你本身有什么影响呢?只因为你决定不了外物,但你可以决定你的内心。

这就涉及到“人情”的来源问题。“人情”生于何处?毫无疑问,就是心。是心,生发出了各种情绪。你有这么一颗坚定而坦荡的心了,什么事都不是事了,任其怎么变幻而你坚守本心即可。相反,你如果失去了这样的本心,你就处于摇荡不安的境地:稍微的风吹草动,都会引发你情绪的波动,你也便处于被“事变”引发的动荡之中了,你的心就混乱、游动、起伏了。
这样来看,王阳明的“事变亦只在人情里”就有着它崇高的意义了。所谓的“事变”的真正性质,不过是由心动而产生的。心不动,“人情”便恒定,那事对于你也就不存在变不变的问题。要在你如何看待而已。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我读王阳明(15)——在人情上下功夫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