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毛姆:他的一生只扮演自己,却比戏剧还要传奇
昨天的共读中,我们跟随毛姆经历了几件大事:与西莉离婚,与爱人哈克斯顿疏远,以及步入暮年的毛姆决定放弃戏剧创作,回归平静。
那么,老年的毛姆,他的感情线和创作线分别经历了哪些起伏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共读。
结束剧本创作生涯后,毛姆暂时放慢了的脚步。他的名字不断曝光,但实际出的力并不多。
三十年代,毛姆有几部短篇小说集出版,出版商纳尔逊·道布尔戴又邀请他出一套大部头英语散文诗歌选《行者图书馆》,毛姆主要负责选定篇目并写简短的引言。
选集出版不到一年,七百所美国大学已经将《行者图书馆》列入必读书目……毛姆惊喜地发现自己竟然成了教育家。
道布尔戴则乘势而上,建议毛姆再出一部类似的短篇小说选集,这便有了1939年出版的《讲故事的人》。
这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要知道毛姆最为人熟知、最受人推崇的身份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一个短篇小说家。他的一生,总共写了122篇短篇小说,几乎全部首发于杂志期刊;
即使是平常不太会去逛图书馆或书店的人,也能在街边报亭、火车站书摊接触到毛姆的作品。
用格伦威·韦斯考特的话说,毛姆“深受文学圈外、公职圈外、学术圈外的读者喜爱”,这位“中流文化的圣雄”对大众观念的影响少有时人能及。
看起来是轻而易举,实际上却颇费一番心血,毛姆的小说创作并非是那么轻易的事情,在这件事上他极其专注,也体现出了自己的兴趣。
他自己曾说:喜欢这种体裁,用功甚勤,总在寻找新人物和新情节。而且他一贯坚持鼓励陌生人和熟人讲述经历,以组织素材,哪怕有时要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
鉴于此,只要身体允许,他总计划着出行,不是为了风景,而是为了故事。不过,年迈的毛姆,除了出远门,偶尔也去探望家人。
大哥离世后,毛姆把父爱转移到侄子罗宾身上,对他心生怜悯,关照有加,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甚至不吝经济援助。
与此同时,为了弥补父亲地位的常年缺失,他也偶尔与女儿丽莎见面,并见证了她的婚礼。而这,也是毛姆与西莉离婚后首次共同出席公开场合。
此时的西莉再度为毛姆的风度着迷,而毛姆则更热衷于把房子作为礼物交给新人。
放松之余,长篇小说《剧院风云》也在紧锣密鼓地创作中。这部作品以自己深入戏剧领域三十年的亲身经历为主线。
此外,他终于下定决心去往印度。成行前,涵盖毛姆一生创作生涯与思想变迁的《总结》也开始投入创作之中。
他的感情生活则并不尽如人意,艾伦对他的意义逐渐大于杰拉德,尽管他时常会想起此前的点滴,但眼前的年轻人温和、顺从、有条理,还懂艺术。
而杰拉德则终日以酒为伴,几近癫狂。对比之余,立判高下。
以致后来给侄子罗宾写信时,毛姆直言不讳地表达不满:“你最近酒喝得有点多……我对酗酒是见怪不怪了,早就不会为看到一个人要成为酒鬼而忧心忡忡了。”
关心则乱,伟大如毛姆也不例外。
但他似乎很快就把精力投向别处了,不断提升的名望加上战争环境的催化,使毛姆进入到政治领域,而公开演讲几乎成为家常便饭,可他偏偏自幼就有口吃的毛病。
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他,开始进行刻意练习,并且终于练到了在公开场合不口吃的程度。可惜,私下里毛姆还是改不过来。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天下大势,也左右着战争。毛姆和西莉的关系似乎也是如此,战争让他们偶然相遇,并再度共处。短暂的和睦,长长的不确定,这就是错误感情的命运。
不过,毛姆的生活重心始终是作品。战争间隙,他也总有作品面世。《月亮与六便士》被改编成了电影,而他自己除了继续演讲,也在持续阅读和创作。
演讲获得成效后,以为可以继续安心创作的毛姆又一次被委派了任务。后来毛姆断断续续写下了作品《刀锋》。
作为毛姆最有趣的长篇小说之一,这本书探讨了毛姆最感兴趣的三个话题:性、社会习俗、善的本质。
虽然以自我为中心,但从故事构思、人物塑造、故事背景到叙事调性,都堪称毛姆的巅峰之作。
遗憾的是,在毛姆七十岁这一年,他和相伴三十年的杰拉德宣布分手。毛姆没有亏待他,找阿兰森做了本金35万美元的投资,每年的回报足够他生活。
然而,没多久,杰拉德被诊断出严重的肺结核,咳血、吞咽困难、减重,毛姆只得守在他的身边,回味曾经的爱恋,感受丧失的保护欲。
这一刻,毛姆一点都不渴望平静,尽管一早毛姆就知道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害了杰拉德,毛姆还是无法接受杰拉德即将死去的事实,那令他心碎,令他难过至极。
多番尝试的背后,是毛姆期待哈克斯顿恢复如初的心意。但所有努力都于事无补,只换来哈克斯顿身体的日益虚弱,即便做了手术,毛姆的挚爱还是走了。
而毛姆本人也一度陷入崩溃,不愿见人,不愿说话,常常失声痛哭,而且老态尽显。
这些情绪唯一的逃避方式就是写作,他笔耕不辍,甚至还参与了《刀锋》改编剧本的创作。不过因为种种变故,他的这个剧本最终被放弃了。
除了工作,艾伦的陪伴多少让他欣慰,他让毛姆的生活逐渐变得规律,而且他友善的举止和组织才能让家里的仆人都很喜欢,他的柔顺同样让来访者受用。没多久,毛姆就开始依赖他了。
但私下里的艾伦其实并不单纯,他不仅对毛姆的女儿丽莎一家感到厌恶,还担心某一天会被毛姆抛弃,自己陷入窘境。因此,总在偷偷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
毛姆对此并未察觉,毕竟他还有工作要做。
他虽已高龄,却没有被遗忘,反而更加显赫,不仅被视为英语文坛的耆宿,而且每年生日都有报纸纪念文章和访谈,玛莱斯科别墅也会收到上百封祝寿的电报和邮件。
与之相应,学界颁发的各项荣誉也纷至沓来。1954年,应温斯顿·丘吉尔之请,英国女王授予毛姆“荣誉侍从”之位,并在白金汉宫的私人会客室接见了他。
不过,他本人显然更希望获得英国最高荣誉之一的功绩勋章,高尔斯华绥和哈代都是获得者,毛姆暗暗不服。
越发老迈的毛姆,当然会想到身后事。首要一点就是不允许任何人写传记,还开始敦促亲近的人销毁信件,就连艾伦手里的信件也被付之一炬。
然而,一切远未结束。人生这场旅行中,必然会遇到从各个方面袭来的劲风。
这一次是侄子罗宾,他写信前来敲诈,而且还是以《毛姆传》为依托,虽然用词客气,还是被毛姆一眼看穿,于是决定破财免灾。
谁知,家贼难防。艾伦对他试图将大部分遗产留给女儿丽莎的做法极度不满,并且开始谋划一场背叛大戏。
简直是天赐良机,毛姆决定变卖藏品把钱转给女儿,而这一切需得艾伦经手。
他利用丽莎并非毛姆亲生的事实,把毛姆与丽莎隔绝开,不能通话,不能见面,只能通过文字交流,并且全部由他传递。
他一面扮演糊涂而疯狂的父亲,一面塑造不知感恩的女儿,逐步激化父女俩的矛盾。
最终父女俩断绝关系,而他成了最大的受益人。这场闹剧致使毛姆晚节不保,而艾伦自己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过。
可怜的毛姆到死都没有能够知道真相,不过可以肯定,不管他的私生活如何,他的作品都是值得推崇和称赞的。
并且,今后将有一代代的人为他倾倒,人们会记住萨默赛特·毛姆——一个伟大的讲故事的人。
有关《毛姆传》正文部分的解读就全部结束了。明天我们将从三条主线出发,梳理回顾本书的精彩内容,同时简要阐释毛姆本人的创作理论,敬请期待。
领读人:驿路奇奇,皮皮电影特约作者,简书百万专题前主编
本周我们共读的是: 英国作家赛琳娜·黑斯廷斯的作品《毛姆传》。📖
至此我们已经了解了毛姆人生中一些重要的经历,读了毛姆的传奇故事,你有什么感悟?
欢迎在留言区和大家分享你的想法吧~
精彩点评:
1,解读:赛琳娜.黑斯廷斯《毛姆传》第七章,毛姆一生只扮演自己。却比戏剧还传奇!他曾说过,享受也不一定是庸俗的和满足肉欲的,过去的有识之士就已发现理性的享受和愉悦是最完美,最持久的。堪称毛姆的颠锋之作《寻欢作乐》与代表他人生轶事的《刀锋》即已证明。无论他人生多磨难,他的作品是值得推崇和称赞的,并为之一代人倾倒记住他,一个伟大讲故事的人。
2,人生充满了无数的可能性。不能因为害怕失望就放弃希望,也不能因为担心困难就裹足不前。无论前方等待着什么,永远信念坚定,迎难而上,拿出最佳的状态,你终将创造奇迹!
3,今天的共读,介绍了老年毛姆的感情生活和文学创作,让我们看到了:一生只扮演自己,却比戏剧还要传奇的毛姆。
结束剧本创作生涯后,毛姆接受了出版商纳尔逊·道布尔戴的邀请,出版了大部头英语散文诗歌选《行者图书馆》和短篇小说选集《讲故事的人》。毛姆总共写了122篇短篇小说,几乎全部首发于杂志期刊,成为真正的受人推崇的会讲故事的人。
毛姆还创作了长篇小说《剧院风云》和标志着毛姆创作生涯与思想变迁的《总结》。战争间隙,《月亮与六便士》被改编成电影,演讲获得成效后,断断续续写下了《刀锋》。
1954年,毛姆应温斯顿·丘吉尔之请,接受了英国女王授予的“荣誉侍从”之位,他更希望获得英国最高荣誉之一的功绩勋章。
感情生活上,毛姆七十岁那年,与相伴三十年的杰拉德分手。没多久,又亲自送走了被不健康生活方式夺走生命的杰拉德。
大哥离世,毛姆把父爱转移到侄子罗宾身上,但也看穿了罗宾的敲诈;为弥补父亲地位的缺失,他也偶尔与女儿丽莎见面,并见证了她的婚礼。他与西莉,偶然也能再度共处。
艾伦的陪伴让毛姆欣慰,毛姆又开始依赖他。但艾伦有自己的如意算盘,他担心某天被毛姆弃用,成功策划了父女俩的反目为仇,他成了最大的受益人。
不管毛姆的私生活如何,人们都会记住毛姆——一个伟大的讲故事的人。
4,三十年代,毛姆有几部短篇小说集出版,出版商纳尔逊·道布尔戴又邀请他出一套《行者图书馆》,毛姆主要负责选定篇目并写简短的引言。选集出版不到一年,七百所美国大学已经将《行者图书馆》列入必读书目……1939年出版了《讲故事的人》。他的一生,总共写了122篇短篇小说,几乎全部首发于杂志期刊。大哥离世后,毛姆把父爱转移到侄子罗宾身上,对他关照有加,甚至不吝经济援助。他也偶尔与女儿丽莎见面,并见证了她的婚礼。《剧院风云》是以自己深入戏剧领域三十年的亲身经历为主线,正在创作中。此外,涵盖毛姆一生创作生涯与思想变迁的《总结》也开始投入创作之中。艾伦对他的意义逐渐大于杰拉德,杰拉德则终日以酒为伴,《月亮与六便士》被改编成了电影,而他自己除了继续演讲,也在持续阅读和创作。后来毛姆写下了作品《刀锋》。在毛姆七十岁时,他和相伴三十年的杰拉德宣布分手,他找阿兰森做了本金35万美元的投资,每年的回报足够杰拉德生活。没多久,杰拉德被诊断出严重的肺结核,毛姆守在他的身边,回味曾经的爱恋,感受丧失的保护欲。毛姆还是无法接受杰拉德即将死去的事实。除了工作,艾伦的陪伴多少让他欣慰,他让毛姆的生活逐渐变得规律。1954年,应温斯顿·丘吉尔之请,英国女王授予毛姆“荣誉侍从”之位,并在白金汉宫的私人会客室接见了他。艾伦对毛姆将大部分遗产留给女儿丽莎的做法极度不满,逐步激化父女俩的矛盾。最终父女俩断绝关系,艾伦成了最大的受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