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劫难
作者|山风
劫难一词,本属于佛教用语,音译“劫波”。原意解释起来很复杂,因而我们在文学层面上,也无须探究它的内涵与外延,只要知道它指代的是天灾人祸等厄运就足够了。
既如此,为什么还说要感谢劫难呢?这是因为真正的人生之路,都是由幸福和苦难两根轨道铺就而成的,并且来源于苦难的幸福,才会更加持久。
相信每个人的最早启蒙,都离不开故事,如《牛郎织女》、《白蛇传》、《水晶鞋》等等,它们无不在每个幼小的心灵上打下深刻的烙印。因为幼小,所以那个时候,没有谁会深究自己的奶奶或者外婆,即使她们一个大字都不认得,也能把这些故事背得滚瓜烂熟、讲得妙趣横生。
然而,现在细细回想起来,你会猛然发现,不管是奶奶还是外婆,无论其人生阅历如何、文化水平高低,她们所讲的那些用来哄小孩子的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也就是那些风趣的故事主题大多都很相似,几乎每个故事都贯穿着爱情这条主线。如果再继续寻着故事的情节捋下去,你又会惊奇地发现,所有爱情故事之所以跌宕起伏、引人入胜,那是因为甜蜜爱情的背后,都隐藏了危机与劫难。也就是所展示的人类美好生活,总会置于风霜雪雨之下。比如上述几个经典故事当中的王母娘娘、法海、灰姑娘的继母和姐姐等等。
假设没有诸多的劫难存在,无论年龄长幼,所有听众肯定都会对那些故事感到索然无味。
于是乎,幸福与痛苦、美好与丑恶,便形成了所有故事的正反面,又很像是一些舞台上演绎的AB剧。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没有劫难就没有生活,没有劫难就没有抗争,没有劫难就没有奋斗,没有劫难的人生毫无价值可言。
生活就像一条河,时而碧波荡漾,时而浊浪翻滚,有暗礁也有航标。
生活的真相往往会颠覆我们的视听。你所看到的身边人,感觉他们当中的有些人整天都很开心,有时甚至率真的像孩子一样。然而,你不一定知道就在前一秒钟,他们可能还在伤心地流着眼泪;在你看见的后一秒钟的人前,他们即刻就洋溢出了一脸的灿烂。人们大多都如葵花 : 向着太阳的那一面,永远明媚鲜亮,而太阳照不到的背面,却可能始终深藏着凄凉和悲伤。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部揭示人性的西方电影《窗口》,从中可以折射东方人“家家酿酸酒,不漏是好手”,或者“家丑不可外扬”的俗语内涵。
所以平时常听人说,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如影相随,常有八九,闹心事、倒霉事,长会与你不期而遇,挡都挡不住;而那些好事、美事、幸运事,却总是让人望穿秋水,请也请不来,即便是偶尔光顾过一回,也会转瞬即逝,从不久留。
感谢劫难,并不是我们从心里往外愿意受苦,而是因为任何人都无法回避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说痛苦就是一片肥沃的土地,人心就是一粒种子,只要希望没有破灭,种子终会发芽拔节,开出最美的花朵。所以,只有经历过痛苦的洗礼,人生才会超凡,生活才能脱俗。
谢谢你看完作品,顺手点亮“在看”,以示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