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地亚哥是个在科希马尔海港附近独自驾驶小船捕鱼的老人。他的面容消瘦而憔悴,脖颈上皱纹深陷,腮帮上还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反射的光线所引起的良性皮肤病变。由于两手经常拖拉挂着大鱼或其他重物的长长绳索,老人的手掌两面尤其是虎口部分已经布满了道道印痕与伤疤,仿佛浸染着悠悠的岁月。他身上的一切都如同这双手,古老而斑驳,唯有眼睛,像海水般清澈碧蓝的眼睛,透射出愉快而不肯轻易认输的光芒。
这是《老人与海》的开始。
出于种种原因迟迟未能看这本书。这周想看这本书是因为《沉默的大多数》里王小波有一篇写了《老人与海》的书评使我印象深刻。合上《沉默的大多数》后就开始翻箱倒柜的找到了这本书。
这竟然是一本彩色的少儿版。
好吧,我忍了,看完留着给长大后的哥哥妹妹看。
果真开头就完美的吸引了我。
老人驾着船去出海,带回来的却是一副大得不可思议的鱼骨。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我读到了一个英雄的故事。
在这本书里,只有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故事和纯洁到如同两滴清水的人物。然而,它却那么清楚而有力地揭示出人性中强悍的一面。在我看来,再没有什么故事能比这样的故事更动人,再没有什么搏斗能比这样的搏斗更壮丽了。
这是王小波的书评。
八十四天未打到鱼的老人,终于在第八十五天带着唯一爱着的这孩子的担心和思念,独自一人奔向大海深处,去捕捉一条他的大鱼。
他是幸运的。
他遇到了一条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在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左手抽筋的情况下,独自一人经过两天两夜和大鱼不停的战斗后才杀死它。只是,拴在船边的大鱼仍被鲨鱼吃光了。老人筋疲力尽拼搏的结局,是拖回了一副鱼骨头。
他站住了一会儿,回头一望,看见那鱼的大尾巴在街灯的反光中直竖在小船的船艄后边。他看清它赤露的脊骨像一条白线,看清那带着突出的长嘴的黑糊糊的脑袋,而在这头尾之间却什么也没有。
这是《老人与海》的结局。
可当我看到老人回到岸上留下背影给岸上的鱼骨,然后拖着疲惫的身子头也不回的往家走时,我松了一口气并笑了。
因为我认为老人并没有失败,即便他的大鱼已全部被鲨鱼吃到只剩鱼骨,可他还是胜利的,他并未被打败,他也战胜了自己。
人生路上,漂亮的失败,就是华丽的成功。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
“我发誓跟你奉陪到低,至死方休。”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即便有千万浪,有无数条鲨鱼,即便被打到只剩下那副鱼骨,或者鱼骨都没了,可还在坚强勇敢毅力的坚持下去。无论前方多险恶都敢于拼搏的时候,其实就已经赢了。
这本书也不知为啥就买了少儿彩色版,全程看的我有种看绘本的感觉,因为是少儿版应该还有些删减的部分。这本书不仅仅只是这本书,后面还有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多次想放弃可还是坚持给看完了。不喜欢这本《永别了,武器》全程也并未读懂,云里雾里的匆匆翻阅,并且它放在了《老人与海》的后面,那一定还是《老人与海》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