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坪随笔

佛坪随笔
文|上善若水

偶然的机会来到佛坪县城,现今交通便利,从鄠邑乘高铁三十八分钟可达。以前常听朋友说,佛坪是理想的养老地,今来此亲身感受,确如是言。

佛坪行政隶属汉中,地处秦岭腹地,南北狭长,东接宁陕、石泉,北邻周至、太白,县城临河傍山而居,水系纵横,植被茂盛。时至仲夏,刚出高铁站,立感神清气爽,含氧量较关中明显增高,对于我们这些常受雾霾烦扰的关中人很是受用。

可能是山居野趣之故,佛坪民风明显较关中淳朴。因与汉、川接近,佛坪人的口音川味十足,饮食也是介于四川和关中之间,或者说两者兼具,饭食中多有关中的酸菜,也常用四川的红油,滋味酸辣,真是别具风情!此间一特色小吃于我印象深刻,就是“干煸小河虾”,鲜甜松脆,口感很好,这些河虾就是来自佛坪当地纵横交错的河溪的特产。

可能是受早些年电影和文学作品的影响,总以为佛坪有匪气。很久以前看过一部电影,好像就叫《佛坪》,讲述民国早期,一位学优而士的书生出任佛坪县长,因遭地方豪强刁难而报国梦碎,继而为匪除暴安良、为民除害的故事。不知这个影片是否有真实的原型人物,不过据史料记载,民国初期,佛坪厅匪患严重,有两任县长曾被土匪所杀,第三任县长带着县印,逃至袁家庄办公,后逐渐发展形成了现在的佛坪县城。而佛坪老城,因为叶广岑的作品,反而比现今的佛坪县城更有名。前些年,很流行土匪文学,尤其是叶广岑《老县城》、《青木川》,甚至带起了一波土匪题材的旅游热。而这个秦岭深处的老县城村落,坐落在傥骆古道上,曾经是旅店商铺林立、昼夜灯火的古驿站,虽然特别袖珍(长400米,宽200米),可它原来的确是一座县城:佛坪厅故城,被称作中国最小县城。也正是由于老县城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反而是因祸得福,免于历次运动的洗劫,很多原始的状态得以保留,如今已成为资深旅友的秦岭打卡地了。据说叶广岑就常年居住于此,已然成为老城村民了。

印象里佛坪一直以秦岭四宝为旅游名片,这里是大熊猫的故乡,也是“中国山茱萸之乡”,前几年在城北二十公里处开发了一个叫“熊猫谷”的景区。地处秦岭大熊猫走廊带和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境内,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步入景区内,奇峰异石,溪流潺潺,林木葱郁,山花堆聚,缓坡密竹,曲径通幽,闻溪鸣鸟唱,真使人心旷神怡。矗立于县城东南的临河广场,极目远眺,山腰缓坡处,片片山茱萸如国画重彩,染绿了四周山崖。季至中秋,那犹如红宝石般的山茱萸果实,在山间堆聚散落,若以丹青绘之,定是人间绝美之作。

相比于游览景致,其实我更愿意了解当地的历史人文和风土人情,比如民众何以为生?精神状态如何?初来佛坪,最直接的感觉就是民众平静纯良,街上大声说话的都很少,更无半点匪气。闲步于古城老街,感受着佛坪人的从容和自然,绝少碰到景点商铺老板常见那种期许的目光,亦无商铺广告音响的聒噪,这点倒是很贴合佛坪对外的宣传辞“古道明珠·静美佛坪”的语境。佛坪街道有的只是随处可见麻将馆,和路边牌摊,这点倒也很似成都人,爱吃会玩,喜欢慢节奏的安逸生活。

由于是山城的缘故,县城商铺最多就是土特产,木耳、花菇、笋干、松茸、核桃等山货随处可见,或以精美礼盒置于特产店,或装在口袋陈于街边小摊。这些大山的馈赠,因远离现代文明的化肥农药,而倍受现代都市人青睐,难道这也是一种回归?

佛坪不仅因县城迷你小巧著称,更因另一原因堪称奇葩。全县总人口至去年底已不足三万,县城的常住人口仅8000多人,但在政府、事业单位上班的,公开的数据就有2000多人,还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啊!据说全县一年财政总收入7000万,却要花8亿!所以前些年网上一直讨论,像佛坪这样的山区小县,是不是需要撤掉或者合并他县,我觉得也是。这么点人口仍按县制管理,也太不经济了吧。曾经看过一个南方中等规模县城的县志,在民国时期,含县长在内公务人员不足百人(应该不含教师),为何如此少的管理者就可管理一个县城?其实从《白鹿原》和《大宅门》即可得到答案,农村的村族自治和城市的行业自治是那时基层社会的管理基础,需要县级政府管理的事务并不多。而对于农村基层社会这种基于乡绅文化的村族自治,应该是历史长期自然形成,并非某个人的发明,超低的政府运营成本绝对可以傲视群邻。

终南秦岭,钟灵毓秀,孕育守护着这些秦地生灵,而民众更是依托这青山碧水的惠泽,生生不息,长相依存。而伟大的中华文化犹如润滑剂,使山水与生灵形成了长久的和谐,寒暑有时,取用有度,因为我们的文化更注重内涵,精神层面的满足远比物质丰盈重要。而西方文化似乎更注重外表,他们理解的幸福是建立在物质财富的基础上,比如高福利。但这些物质是要以牺牲环境或大量攫取能源为代价的,如此发展结果显而易见,肯定是不能长久。西人当然也意识到了,苦寻解决之法而不得。后来突然发现中华文化才是解决之道,对于中华之人降低个体欲望并不影响幸福感,也就可以减少消耗,才有可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为此十几年前在西方曾掀起一股学习中华文化和中文热。《易经》、《黄帝内经》、《传习录》……一时成了很多老外的掌中之宝。

对于稍有年纪的国人可能多少都有山居野趣的情结吧,山间建一小屋,开一片田,养几只鸡,种几杆竹,沐阳而作,日落而息,粗食布衣,煮泉为茶。现在这样的生活离我们并不远,驱车佛坪即可实现。其实,真正的清净在于自己内心,并非外求可得,所谓“闭门即是深山,心静随处净土”是也!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佛坪随笔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