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书的N种理由
这周读完了张新颖的《读书这么好的事》,他在书里说不读书的人有2种。
1种是把读书看得很轻,所以不读书。
另外1种是把读书看得很重,觉得读书是要郑重其事对待的,读书必得有很好的条件才成,譬如自己要有完整的时间,要有不受干扰的环境,要有良好的精神气氛,诸如此类。
因为条件总是很难达到,不是这里不如意就是那儿不称心,所以也就总是不怎么读书。
我大概属于第2种。
记忆中大学的每个寒假暑假我都背上厚厚的书回家,希望自己”悄悄地“变成”读书人“,结果肯定是无疾而终,至于理由,真的就像张新颖老师说的那样,五花八门
房间太冷
光线太强
声音太吵
蚊子太多
难得心情好不想读书
心情不好更不想读书
心情不好不坏时觉得没劲也不想读书
春天适合春游不是读书天
夏日炎炎正好眠不适合读书
秋天转瞬即逝不适合读书
冬天则伴随着各种节日气氛准备收尾也不适合读书
以上都只是读书的小环境而已,谈及大环境,则更让人伤神。
互联网时代发展如此之快,读书似乎已经成为“文艺”的代名词,而“文艺”似乎又成了“小资”的近义词,而小资似乎与我等普通民众又是违和的,所以,究竟什么人适合读书,反而成为一团疑云了。
《琅琊榜》中有一个片段令我震惊,那就是太子和誉王为争权要组织一场关于礼仪的辩论,召集全天下的学者来朝堂公开辩礼——这充分说明那个时代(尽管是虚构的)把礼识看得多么重要。
《成为波伏娃》中最让我感触深的反而不是波伏娃对于第二性的观点,而是她真的每个阶段都读大量的书,会因为生活让她没有足够时间读书而争吵而去改造自己的生活空间和社交活动。试想一下,如果有一个人对你说”我烦死了,我太忙了,忙得我连读书的时间都没有了“,那我们会不会觉得这个人有点疯癫了
我曾经想也许是因为这些人生活的年代的知识氛围比较好,大家心中都笃定读书有好前程,所以便会心安理得地读书。
然而张新颖老师举了一个例子立刻就让我识破了自己的借口。据说有一个学生在读完柏拉图的《对话录》后觉得很悲哀,因为ta觉得书中那种神奇的雅典人气氛很难再重现了,那种既文明开化又富有自然感情的理想时代一起不复返了。可是事实上柏拉图的对话录恰恰发生在战争动荡期间,这些学者面临陷落却依然能纵情于文化的欢乐。
所以,读书没有理想的大环境,也没有理想的小环境,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有不读书的理由,而任何理由都不是真正的理由。
读书期间的摇摆
读书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神圣权利,所以尽管有数不清的不为的理由,放弃读书真的可惜。
有一组数据显示以色列人一年的人均读书量为60本,日本是40本,我第一次看到这组数据时几乎不读书,我感到十分惭愧。
这两年开始走上培养自己阅读的路,在这期间我有过很多摇摆的疑问,诸如
读完这些书都忘了有什么用呀
读完这些书不知道怎么用读它干什么呀
我读这些书怎么不快乐呢
为什么别人读这本书有这么多感触,我咋没有呢
我好像有点启发但是不知道具体是什么
我想给别人推荐这本书却说不出一二三来
我读书太太慢了
我不知道需不需要做笔记
该不该做思维导图
要不要写总结
我为什么遇不到有意思的书呢?
都说读史很重要,我怎么读不下去呢
我选了一个读书主题,但是发现不感兴趣怎么办呢
不知道你是否也和我有一样的困惑
但经过16个月的读书习惯培养,我发现自己渐渐有了一些小进步
比如我一直会有想看的书在书架上等我
比如我能找到几本书之间的联系了
比如有一些作者和人物很鲜活地活跃在我的大脑中了
读书是朝向自我的运动
张新颖老师在《读书这么好的事》中有一段关于自我的描述是这样写的
“自我不是一个已经固定、早就存在在那里的东西,自我处在不断的形成过程中。你要有一个什么样的自我,要看你怎样去形成这个自我。”
“读书,在一个重要的意义上,就是一种朝向自我、理解自我、产生自我意识、形成和塑造自我的运动过程。”
“读书是一个朝向自我的过程,是一种向着自我可能性的运动“
关于读书的好处有太多描述了,我还是觉得培根的描述最动人。
下面这段话很长,我仔细读了几遍,发现写得极好,既回答了读书的益处,又点出了读书的陷阱,还给出了读书的路径。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位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做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后记
张新颖的《读书这么好的事》是写给青少年的,里面的文字很朴实,正如xiaojing描述的那样,这本书可以正了我们的读书价值观。
有很多观点对我都有启发,比如
读书是朝向自我的运动过程
读书首先要先读出书的好处
和书籍可以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读书没有理想的大环境,也没有理想的小环境
能给我们真正教益的书是那些不是一下子就懂的书
如果沉溺于自我印证的快乐,那如同虚荣和自我满足
以此共勉
简葵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