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着脍炙人口的巨作《朝花夕拾》,擦拭上面已久的尘埃,轻轻翻阅起来。
这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中写下的,老了,累了,倦了,品味起少年的童真,想必也不再是年轻的滋味了吧?
鲁迅先生的童年也并不乏味,他虽是乡下人,却可以同城里人一起读书。在“枯燥”“乏味”的书屋里学习。在趣味横生的百草园里玩耍。还在雪地捕鸟。在上课时还在底下偷偷画画。每次一偷懒就会被寿镜吾老先生喊回来后严厉斥责。《朝花夕拾》这本书,多追忆儿时的往事,反映了他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叙述亲切感人,文笔深沉隽永;后者以散文诗的形式表达了对社会,对人生的反思,行文冷峻,意象独特而富有暗示性,对白话散文诗的发展影响深刻。仿佛让我也看到了我童年的光辉事迹。
小时候,我常同祖父坐在家门前的菜地边 ,有着无数蛐蛐在那里高歌,我只好把他们一个一个抓起来,喂给了我家的猫吃,还留一部分和我的同伴们斗蛐蛐。祖母就在门前洗衣服,我每次都喜欢把祖母的洗衣粉藏起来,让她找不到,想到这里,我在心里还偷偷窃喜,一个小阴谋得逞了。
鲁迅先生的童年美好,他的中年,却用他独特的思想揭开了现实。他以笔为枪,写出了人心险恶,也描绘出了一幅清末民初的社会风貌图。鲁迅一生笔耕不辍,他以笔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写作计有600余万字,留下了包括散文、小说、杂文等在内的大量的著作如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野草》;鲁迅先生,我们“民族的脊梁”,他写出了旧中国的弊端,而现在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读书,奋发努力。独酌花酒释胸竹,寒衣不胜暑。朝花夕拾谁归属,甜酸咸辣苦看过回忆录。大都是风花月残,捕风捉影的闲情逸致,倒也没有见过这朝花夕拾,也别有风味。鲁迅看透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中国人人性的深刻解剖,让迷茫化作为自信力。百味不离其宗,朝花夕拾一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