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意大利诗人但丁在他同样伟大的作品《神曲》中叙述道:在诗人“人生旅程的中途”,即他三十五岁的时候,他迷失于黑暗的森林,对于不想放弃的他,只有一步步地寻找走出迷津的道路,黎明时分,他来到了一座洒满阳光的小山脚下,就在他朝山顶攀登时,忽然出现三只猛兽,这分别象征着淫欲、强暴和贪婪的豹、狮、狼向他迎面扑来。就在他高声呼救的时刻,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现了,他受但丁曾单恋的贝娅特丽丝的嘱托前来帮助但丁走出迷途,并引导他游历地狱和炼狱。
在维吉尔带领但丁走完炼狱来到净界山顶的地上乐园时,维吉尔隐退,美丽的贝娅特丽丝出现了,贝娅特丽丝责备但丁迷误在罪恶的森林,希望他忏悔,并让他观看表示教堂种种腐败的幻景,饮用忘川水,以遗忘过去的过失,获取新生。随后,贝娅特丽丝引导但丁游历天堂九重天。那里是善良的灵魂的归宿,在那里,但丁目睹了至高的幸福。
在但丁的心目中,他钦佩的、尊敬的诗人维吉尔作为他的引路人,只能将他引导于地狱与炼狱,在那里见识所有的罪恶与痛苦,引发他去思索人生与世界。而作为天堂的带路人,她却只能以美丽的女性的形象出现,并且这个女性是他钟爱的或者曾经深爱的,纵然她已离开这个世界,她也会以纯洁高贵的灵魂显现,让诗人沐浴于她洁净的光辉中,精神得到冶炼与升华。
深味古代诗人的情结和文学作品的表现,很容易会发现一种有趣而令人注意的现象:在一个男性堕落沉沦无法通达处于人生最为低潮的时候,总会有一个女性出现,这个女性势必有着美丽的容颜,卓越的智慧,可人的温柔,足够的耐力,她不嫌恶他,不厌弃他,在似乎整个世界都背叛了他的时候,在所有的人都远离了他的时候,在一切美好都抛掷了他的时候,在他感到窒息绝望濒临灭亡的时候。她就像基督教中的圣母,为他带来生命的希望,她伸出温暖的手,在冰冷的人世间,引领着他走向无边的福地,在那里,没有黑暗,没有寒冷,所有的只是皓月般的光明与春风般的温暖。并且这还远远不够,这股巨大的力量也许正是这样的男性所需要的,它会激发他潜藏在体内或者被遗忘的或者被忽视的能量,让他在艰难的世间奋勇前行,披荆斩棘,作出一番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来,因为首要的,在他的背后有一双明亮的关切的眼睛,它给了他力量,给了他希望,给了他哪怕付出一切的勇气。
但丁也向我们昭示了这一点,对于崇高的天堂,只有贝娅特丽丝才有资格或者说有能力引导他前往,这一点,为他所向往,为他所迷恋。
金庸的小说无疑也涉及到这一永恒的话题,只不过相比但丁或者以前爱作美梦的文人诸如蒲松龄之类,来得含蓄,来得委婉,来得更趋于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在师父们的尽心教导下已有了一定的武学功底,他在草原上也有了“射雕英雄”的美名,但他的师父们本来就本事有限,对武学的认识还停留在较低的层面上,他们对郭靖的期望也不是太高,只要能胜过杨康让丘处机服输就行了。至于郭靖的未来,他们是不作太多太高的打算的。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发展下去,郭靖的前程是可以料得到的,他只能局限于师父们所定的这个最高理想而不会有太大的发展,更别说是会成为天下敬仰的爱国英雄了。这样,郭靖的人生意义也就不是太大了。
但作者的匠心也在这儿,他偏偏在郭靖的身边安排了一个黄蓉。黄蓉是什么人?就她本身而言,她有很高的文化功底,甚至可以说是有特异的艺术修养,她不但美丽聪慧,而且机变百出,智谋多端,在所有人的眼里,她都应该是智慧的象征。而更重要的则是她的身份,当时有五大高手,她的父亲就位居其一,而通过父亲黄药师,她又与其他四位高手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她的出现,无疑为眼界不广的郭靖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是她引导着这个傻小子进入了武学人生的“大观园”,不但让他开了眼界,而且引领着他、帮助着他走向了人生的巅峰。
郭靖的武功最后天下少有敌手,这不能不说有黄蓉的很大的功劳。否则只凭江南七怪教授他的那些功夫,是很难在武林中夺得一席之地的。离开师父们的教导后,郭靖学的第一门功夫就是“降龙十八掌”,而这“降龙十八掌”的主儿洪七公之所以教他武艺,一方面是因为黄蓉的父亲与他认识,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是洪七公有一个贪吃的毛病,而黄蓉则满足了他的口腹之欲。郭靖能得到洪七公的传授完全是由黄蓉来主持完成的。郭靖后来又学到了《九阴真经》上的功夫与双手互搏的技巧,而这也是随着黄蓉到了桃花岛上遇到周伯通以后才接受的。倘若没有了黄蓉,别说是能碰到周伯通这样的高人,就是想踏上被武林人士视作禁地的桃花岛也是妄想。而他之所以能够统兵打战,是离不开《武穆遗书》的恩赐的,这部岳飞留下的兵书是金国的完颜洪烈之类的人处心积虑想得到的,但最后却偏偏到了他的手里,这也不能不说是与黄蓉有关,在这个意义上,是黄蓉引领着他成为了一个军事家,最后才有了后来带着蒙古兵西征的业绩,才有了镇守襄阳的智谋。
这样立身处世的本事只算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存在于世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为人处世、学问修养乃至于最后达到的大智若愚的人生境界都与黄蓉息息相关。我们完全可以说,郭靖的师父们就相当于但丁笔下的维吉尔,只能带领着他窥见地狱与炼狱,而这样的天堂般的幸福则只有黄蓉能引导他来达到,对于郭靖,黄蓉就是他的贝娅特丽丝,她带领着他游历了人世的天堂,让他经受到天堂里祥光的照耀,并最终完成了对他这个英雄的塑造。是的,英雄不是一生下来就是这样的,它需要艰难困苦的磨砺,但如果只有艰难困苦,一个人也是成就不了什么大事的,在人生的关键时刻,还需要那些智慧的人来引领、来教导,来为他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对于郭靖,这个人就是黄蓉,就是这样一个美丽的女性。
对于《神雕侠侣》中的杨过,毫无疑问,小龙女就是他的贝娅特丽丝。在遇到小龙女之前,他在很长时间里都在江湖流浪,像一株无根的草,像一艘漂泊的船,不知道自己命运的方向。他的母亲早死,至于父亲,甚至那是怎样一个人他也不清楚。加上他生性顽皮,不守规矩,好卖弄小聪明,长期发展下去下场一定是不怎么好的。也就在这时,他遇到了郭靖夫妇和欧阳锋,郭靖看在故人面子上对他是倾心相待,但黄蓉却因为他父亲的原因对他不怎么喜欢,杨过本就不想从那儿得到什么,所以把全部心思放在了捉弄、玩耍、嬉戏、愤世上;而欧阳锋此时已是一个疯子,除了武功教授不给他什么做人的道理。可以说这时的杨过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是一个极大的问题。那么靠什么样的力量才能让他从人生的歧路口找到准确的目标和方向,对于他就成至关重要的了。一个人的成长,尤其一个英雄的成长最终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关键就在于如何把握,而像郭靖那样的人即使成不了大才,也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但杨过就不同,他的心性决定了他本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一个不安分的人没有来自外界的正确引导是很危险的。说不定他会靠着这样的天性成为一个大奸大恶的人。而向善的力量在这样的人的关键时期是远远敌不过向恶的拉力的。郭靖大概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想着给杨过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才带他来到了终南山。但那个环境很显然不适合杨过,不要说是道士们的清修不符合他的本性,不要说那些人出于他父亲的原因不会认真地教育他,不要说道士们之间也存在勾心斗角的事情,单凭郭靖上终南山时将那些道士们打得落花流水这件事情,他们就不可能不心存芥蒂,能否真心地对待杨过就是一个可疑的问题了。
而后来事情的发展更就说明了这一点,本来就有先前的矛盾,再加上杨过本就不是一个能吃得下亏、咽得下气的人,别人给他一分,他会回报十分,这就把终南山搞得乌烟瘴气、鸡飞狗上天了。在重阳宫已经没有杨过的可处之地,他又不能回到桃花岛去,路是越走越窄了。此时的杨过,学高明的武功已成妄想,更重要的是精神毫无寄托,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人生方向,那么以后的路该怎么走?这作为一个严峻的课题摆在了他的面前,也摆到了作者的面前。
金庸的想象力足够丰富,应该说在终南山上又想象出个古墓派来实在有些牵强,但这也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有了这座古墓,也就有了古墓里住的人,有了古墓里住的人,出现一个美丽绝伦、生性冷艳的小龙女就不是什么意外之事了。这样的情节,常会让人想到《聊斋志异》里的若干故事:一个落拓不堪的人,经过一座墓穴,遇到美艳的青春少女,然后成其好事,由此产生一段美好的故事。金庸当然不会满足于此,他并没有落入这样的恋爱俗套,而是将此时的小龙女当作杨过走投无路时的精神领袖来处理了。
杨过的人生基本上可以分为两段,遇到小龙女前和遇到小龙女后。在此之前,这个轻狂佻达的少年是没有任何人生目标的,甚至没有去寻求的意识。在此之后,他才慢慢地走上了正途。练武那是不必说的,古墓派自有高明的武功供他学习,而小龙女这个师父也比在此之前的那些师父们更能尽心尽力地教育他,最主要的是他从小龙女身上得到了爱情。
金庸所有的小说中的写情没有能超过《神雕侠侣》的,这应该就是它受到许多人喜欢的原因。在其他小说里,爱情只是作为点缀出现,作为人生必不可少的一个功课出现,而这部小说则将爱情贯穿始终,是爱情串起了所有的情节,所有的故事都因爱情而萌生、发展,最后走向终了;在这部小说中,爱情是唯一被视为宗教的东西,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对于杨过,爱情是他人生的唯一。是来自小龙女的爱情引领着他尝遍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也是爱情将它塑造成了一个闻名天下的大侠。他的眼光里只有爱情,除此而外的所有行侠仗义的功利都成了伴随爱情而发生的附属品。在陆家庄中为了中原声名的这一战中,其他人都将与金轮法王等人的比赛上升到家国之仇、民族大义的高度上,而杨过对这一切是压根儿不放在眼里的,他在进入这个庄园前从来没有想着出头露面为捍卫民族而出什么力,他的眼里心里只有小龙女,此外的一切都与他无关。在见到偶然闯入陆家庄的小龙女时,杨过流下泪来,哽咽道:“你……你不再撇下我了罢?”小龙女摇头道:“我不知道。”杨过道:“你今后到那,我便跟你到那。”大厅之上千人拥集,他二人却是旁若无人,自行叙话。小龙女拉着杨过之手,心中也不知是喜是悲。他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小龙女的身上,场中事关生死的比武他是置若罔闻,所以,即使在霍都取胜、所有的人都关注这件事时,他仍沉浸在与小龙女相逢的欢喜中,霍都使狡计胜了朱子柳,站在厅口洋洋自得,游目四顾,大有不可一世之势,一瞥眼间,见小龙女与杨过并肩坐在石础之上,拉着手娓娓深谈,对自己这场胜利竟是视若无睹,不由得心头火起,伸扇指着杨过喝道:“小畜生,站起来。”杨过全神贯注在小龙女身上,但觉天下虽大,再无一事能分他之心,因之适才霍都与朱子柳斗得天翻地覆,他竟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别说是霍都与朱子柳的战斗,就是霍都指着他恶语相侵,他也没有注意到。这份情意之深真就令人感佩了。而促使他下场比武并最终夺了荣誉的这场不得已战斗更是与这件事有关。正因为达尔巴与点苍渔隐比武中一截断桨打在了小龙女的脚上,才使得陷入情网的杨过大大地生气,跑上前去胡闹一翻,并在无意中夺得了中原人期待已久的胜利。倘若没有这回事,那杨过只会采取作壁上观的态度,哪会把事关中原名节的大事放在心上?
在后来小龙女离开杨过后,杨过的使命就是寻找到她了,只有找到她,他才会找到生命的依附,这就有了关于绝情谷的若干情节。
通过对在这片形似桃花源的地方的描写,金庸告诉了我们这么一个道理:对于以情花出现的爱情的降临,你是没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的。可解决的办法无非两种,一种是吃下“绝情丹”,也就是斩断情丝,从此再也不提感情上的事,这或可活下去,算是路中的一条;另一种则比较残酷,那就是吃下以毒攻毒的“断肠草”,这个药在这里象征着相思断肠,——既然你摆不脱,那么只有为它断肠了。对于“情天大圣”似的杨过,这两条路他只能选择后一条,他会为爱情而销魂,而偏偏正是由于对小龙女真挚深厚的爱情的引导,使他成为了一个世间少有的大侠。
由于知道无药可救,小龙女离开杨过而去,在跳崖前她写下了十六年后再见的文字。对于小龙女,她认为十六年足够长久,她相信时间会令人忘却一切的至理,希望杨过在这段时间内能够忘记他,但对于杨过,小龙女的离开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一直以来,她都是他的引路人,是她给了他生存的意义,将他从一个顽童锻炼成熟,只有在她那里,他才能得到精神上的充实,现在,一旦这个人消失不见了,他也就如同被抽去了骨干的竹子,软软地倚在虚无的人生边上,还有什么指望呢?所以,他只有等待,等待着她再次出现,等待着她将他引领向更高的人生的台阶。
小龙女的肉体暂时从人间消失了,但她的精神却留了下来,就渗入杨过的血脉里,成为支撑他活下去的动力。在以后的时间里,杨过苦练武功,不但集百家之长,而且创造出“黯然销魂掌”这样一套绝世无双的掌法;他到处行侠仗义,成为响誉大江南北的“神雕大侠”。我们可以说,所有这些凡人所追求的名利成就,都不是他的人生的指归,他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高度,还是由那个人在引导,只不过这样的引导变成了一种期待。倘若没有这样无形的引导,杨过早就心如死灰了。贝娅特丽丝说到底本来就指精神上的领路人,你看不到她,因为她最终就在你心里,你干什么事,都会出现她的影子,都会听到她的指引。相比之下,杨过的本意根本就不在于这些,所有的这些其他人追求的奇迹,在于他都是在追求那个人的过程中的一种附庸,一种伴生。所以,杨过作为一个英雄比其他英雄具有更高的价值,原因就在于其他人是想成为英雄才这么孜孜以求、努力拼搏的,而杨过却只将它作为一种手段,一种通向更为遥远的路途的途径。
应该说,金庸在描写杨过与小龙女之间的爱情时是遇到一个难题的,这个难题就是这段爱情太过完美,太过无瑕。于是,在这部小说里,他几乎残酷地处理了这两个人。杨过,因为与郭芙的打斗而失去了左臂,成为一个残疾人;小龙女,被尹志平夺去了贞洁。如此,这样的爱情就成两个残疾之间的爱情。在于作者,大概想道述这样的哲理:世间没有太过完美的事情,太完美了就像古代大部分涉及到爱情的小说里表述的观点,是会遭天妒的;凡事好事多磨,有情人终成眷属是可以的,但中间的磨折却是必需的。我觉得还有一点就应该是,越是这样,越能突出这份爱情的真挚,它既然已超越了世俗观念、礼教大防,那么索性再来一笔,超越现代人都看重的贞洁观念,让它更成为一种精神上的无与伦比的向往。只有这样,才更能突出这份爱情的深挚,更能突出一份爱情对于一个英雄成长的引领。这应该就是许多小说的奥秘了:对于女性,你可以软弱,你可以躲在后面,但你的精神却像举着火炬的胜利女神,在前面引导着男性义无反顾地向前去,向前去。
《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蓉和《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都扮演了贝娅特丽丝的角色,使傻笨的郭靖和佻达的杨过最终成为世人仰慕的大英雄。但英雄并不是人人能做的,也许在诡诈的江湖上,能够活下去或者说在对人世彻底绝望时能找到一个生活下去的理由才是最重要的,而这同样需要一种引导,一种像但丁遇到贝娅特丽丝般的引导,那么,在金庸的笔下,这将又会是怎样一种惊心动魄的际遇呢?
《天龙八部》中的段延庆并不是生来就是一个恶人,他本来的身份是大理国的皇太子,但由于父皇被奸臣所弑,他也只能落得个亡命江湖。最后杀人无算,性格乖悖,行事不合常理,而又武功高强,博得个“恶贯满盈”的称号,名列“四大恶人之首”,也算是称雄一时。在他的一生中,最为艰难的大概就数被迫逃离大理后的那段时间。一个贵为皇太子,将来注定君临上界的人,却惶惶如丧家之犬,无家可去,无国可归,那痛苦是不言而喻的。他唯一的愿望就是将失去的夺回来,但现今的皇帝段正明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贤君,得到了大臣们的拥护,百姓的爱戴,一旦他出现在大理城,就会有性命之忧。从心理上来讲,这时的段延庆处于人生的最低谷:无路可走,无亲可投,属于自己的荣耀仿佛近在眼前,可又远在天涯;从处境上来讲,不但他只能偷偷摸摸地寻求昨日黄花般的理想,更糟糕的是“在湖广道上遇到强仇围攻,虽然尽歼诸敌,自己却已身受重伤,双腿折断,面目毁损,喉头被敌人横砍一刀,声音也发不出了。他简直已不像一个人,全身污秽恶臭,伤口中都是蛆虫,几十只苍蝇围着他嗡嗡乱飞”。这时的段延庆已是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不要说是夺回皇位,就是维持生命也是艰难。在穷途末路的时候,他想到了天龙寺的枯荣大师,希望由这个亲叔父来主持公道,要回本当属于他的一切。但一方面他不敢泄露身份,一方面这副模样,知客僧当然不会将他放在眼里。山穷水尽的段延庆在这时想到了死亡,一个本来贵为太子的人落到这种地步,心理落差是极大的,走向死地似乎成了最佳的选择。谁在人生的低潮时没有出现过类似的念头呢?活着已是了无趣味,毫无价值,没有指望,没有希冀。可是对于段延庆,自杀的勇气倒是有的,但却没有自杀的能力,他只能躺在那儿,万念俱灰得等待着死神的降临。可是,救赎却赶在了死神的前面。这时,他的眼前出现一种梦幻般的境界:“当月亮升到中天的时候,他忽然看见一个白衣女子从迷雾中冉冉走近……林间草丛,白雾弥漫,这白衣女子长发披肩,好像足不沾地般行来。她的脸背着月光,五官朦朦胧胧的瞧不清楚,但段延庆于她的清丽秀美仍是惊诧不已。他只觉得这女子像观音菩萨一般的端正美丽”。在迷蒙的段延庆的眼里,这个女子就是观音菩萨,是来救他的,帮助他的,但读者却一眼能看出来,这个宛如神仙般的女子就是段正淳的原配刀白凤了。他因为怨恨段正淳的风流好色,处处留情,这时愤恨到了极点,只想着找一个法子报复一下,没想到却遇到了这个又脏又臭的段延庆。
段延庆虽然从她的埋怨中隐约感觉到她的真实身份是个摆夷女子,但对于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他却宁可将她当作是观音菩萨,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一个濒临死亡的人能看到一点救赎的希望,宁可将它当作是真实的,这就宛如在汪洋大海落水后得到一个木材,那是绝不会放手的。对生的留恋让段延庆发出一些呓语,而这呓语又招来刀白凤对他的注意。
“那白衣女子听到菩提树下有响声发出,回过头来,只见尘土中有一团人不像人、兽不像兽的东西在爬动,仔细看时,发觉是一个遍身血污、肮脏不堪的化子。她走近几步,凝目瞧去,但见这化子脸上、身上、手上,到处都是伤口,每处伤口中都在流血,都有蛆虫爬动,都在发出恶臭。
那女子这时心下恼恨已达到极点,既决意报复丈夫的负心薄幸,又自暴自弃的要极力作贱自己。她见到这化子的形状如此可怖,初时吃了一惊,转身便要逃开,但随即心想:‘我要找一个天下最丑陋、最污秽、最卑贱的男人来和他相好。你是王爷,是大将军,我偏偏要和一个臭叫化相好。’
她一言不发,慢慢解去了身上的罗衫,走到段延庆身前,投入在他怀里,伸出像白山茶花花花瓣般的手臂,搂住他的脖子……
淡淡的微云飘过来,掩住了月亮,似乎是月亮招手叫微云过来遮住它的眼睛,这不愿见到这样诧异的情景:这样高贵的一位夫人,竟会将她像白玉花花花瓣那样雪女娇艳的身子,去交给这样一个满身脓血的乞丐。”
一个是天下至美的女子,一个是世间无双的乞丐,这段因缘可以说带着极端的邪恶,但正是有了这段邪恶的经历,让段延庆找到了生存下去的勇气和力量,他并不是一个愚蠢的人,到后来也知道这不可能是观音菩萨,但在他的心中,却宁愿将她当作是观音菩萨来支撑自己。
这段情节里的马白凤对于段延庆无疑充当了一个贝娅特丽丝的角色,她适时地出来,虽然有自己别样的动机,却成就了一个人,让一个人有了生存的可能,引领着他走到生命的阳光下,去拥抱这个世界,去拥抱属于自己的人生。如果没有她的出现,段延庆早就殒命于天龙寺外,哪会有后来凶狠毒辣、手段骇人听闻的“恶贯满盈”?
套句俗话来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这样的女人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隐在其背后默默奉献的,默默付出的,她用生命支撑着男性的事业,用自己的青春换来男性的荣耀;而另一种就是像黄蓉、小龙女、刀白凤这种性质的,她们虽然表现的方式不同,但起到的作用却是相同的,最后成功的是男人,但这成功的背后却隐藏着她们对其人生方向的指引,这指引的内容极为丰富,可以是适时的帮助,可以是正确的引领,可以是偶然的诱导,男人从她们的身上找到了努力的目标,汲取到前进的力量甚至活下去的勇气。每一个人的天堂都不同,每一个人被人带领行走于天堂的路线也不同,这样,贝娅特丽丝就有了不同的表现,不同的形象,不同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