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实战录》读书笔记 -心理相约

与马澜飞老师的结缘是对inuk卡的学习课程中,当时因为想更清楚地听到老师的课程,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一排的一个小组,刚落座,就见陆续有很多老师过来和我旁边的一位老师亲密拥抱,还不停地说:“菲菲老师,真高兴又见到了你。”可见身旁的老师在这个场的影响力。更让我开心的是学习中,桌上每一位老师的分享都冲击着我,老师们的赋能太厉害了。

学习结束后,大家都回归了各自的生活轨迹。

一天下午,7人inuk工作坊微信群收到马老师发来的一个图《心理治疗实战录》,接着文字上传:晨读。周二周四,早5:30—7:00.同辈,来不来?

一向喜欢读书的我瞬时@马老师怎么读?我没书,也想听。马老师回复:需要买书。你有心理咨询师证书吗?这个群要求是专业心理咨询师。

我立刻回答: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同时将证书拍片私信发给她。她回复:太好了。审核通过!

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已经很多年了,读了很多心理学的书籍,各种流派都渗透过一些,《心理治疗实战录》据说属于自体心理学,还确实是一个学习的新内容。

2022年1月27日(周四),最近可能因为年前大扫除有些疲累,平日里喜欢早起的我,今天觉得有点想赖床,但是还是被叫铃催醒了。

简单收拾了一下,走进书房,打开读书链接的腾讯视频,马老师已经衣装整洁,书声琅琅了。

今天分享的内容是本书的有推荐序、译序:相遇和前言部分以及第一章 引子:心理治疗师怎样倾听?,马老师在朗读完“推荐序”后和我们大家分享到:心理咨询是一人一案一例一种解法,充满创造力。

第二位老师朗读了“译序:相遇”,书中讲到:心理治疗师与他们的来访者一道工作,无疑也是一场相遇。一次好的心理治疗工作,或许可以理解为咨访双方在人性层面上的一次相遇。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决不是拿着放大镜或者显微镜,从来访者身上机械地寻找答案;治疗师首先与自己相遇,继而借由体察、感受自身,以“自己”为桥梁,从而与来访者“相遇”,心理治疗,是一门有关相遇的艺术。

在今天的晨读中,我为大家朗读了“前言”部分,在这一部分中的第一句话就是:“谈话,真的会产生疗效吗?”这个始终让大家感到疑惑、不可思议的问题被作者做了肯定的答复。

作者在前言中还为大家如何阅读这本书提供了可行的方式,他谈到:我们在读侦探小说时会相信,那个可以将所有悬念一一道破的“答案”,最终总会浮现;而在书本中,尽管我不可能为读者提供什么了不起的结局,但我还是希望,读者可以像读侦探小说一样,将书本从头至尾一页不漏地读完。

在第一章 引子:心理治疗师怎样倾听谈到:治疗师对咨访互动所作出的最终判断,既建立在来访者所说的内容上,也建立在治疗师自己的内在反应上。

治疗师需要具有影响力。心理治疗的艺术恰恰就在于巧妙地提升并运用一个人的影响力。

结语: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为了各取所需。留下处女读的第一次记录。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心理治疗实战录》读书笔记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