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6岁时,画了一幅“蟒蛇吞大象”的画,而大人们却把那幅画看作一顶帽子……当他发现大人看不懂时,他又画了肚皮敞开的大蟒蛇,却被大人们告知“要专心地学习数学、语文、地理、历史,别再画什么大蟒蛇了……”大人的表现让他受伤又灰心,他没有得到大人的认可、理解和鼓励,6岁的时候就轻易地放弃了当画家的理想。
成年后的他当了一名飞行员,在一次飞机失事后,在罕无人至的撒哈拉沙漠遇上了让他画绵羊的小王子。
第一次他不耐烦地画了肚皮闭上的大蟒蛇,然而小王子很轻易地就看懂了这幅画,明确地告诉他:“我不要吞下大象的蟒蛇,我要你画绵羊。”
他第二次画的羊,小王子说他画得羊病得很重。
第三次画的羊,小王子说它是公羊。
第四次画的羊又太老了,小王子说喜欢年轻的活得长久的羊。
第五次画羊时,他又不耐烦了,画了一只箱子,然而这次小王子却满意地笑了,说这是他想要的,他看到了箱子里睡着的小绵羊……
孩子的世界就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小王子轻松地就能看懂那副被成人看作是一顶帽子的画作,他还能看出每一只羊的不同之处……
孩子的心和成人的心完全不同。不一样的心,收获了不一样的世界,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
当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和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朱亦兵,在国家大剧院同台演出《茉莉花》这首曲子,当孩子用钢琴弹奏出《茉莉花》时,朱亦兵由衷地感慨:“声音太干净了!很多专业工作者都无法与之相比,专业工作者的声音像砖头敲门的声音,声音不协调……”为什么大人们掌握了甚多的弹奏技巧和丰富的舞台经验,经过千锤百炼成长为艺术家,却演奏不出孩子的那种纯净境界?也许我们丧失了童心般的敏锐的感悟力和细致的观察力。
正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李睦所倡导的:让大家多一些天真!伟大的艺术家,都是童真保持的最持久的人,老油子是画不了画的……
此时
我们是大人
彼时
我们都曾经是孩子
在岁月的更迭里
我们
日趋成熟
长大成人
在职场中
在生活里
在生意中
在人际关系里
……
我们沉浸得太久太久
渐渐地
失去了
最简单又最宝贵的特质
童心、童趣、稚嫩、单纯……
最终
我们被打磨得
老谋深算
圆滑世故
戾气满满
慢慢地
我们不懂孩子的世界
我们已经丧失了
足够的耐心
和善解人意的爱心
于是
我们粗暴地
否定孩子
质疑孩子
要求孩子
控制孩子
伤害孩子
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
会折断
孩子飞翔的翅膀
会关闭
孩子和我们交流的通道
我们却自以为是
我们却振振有词
都是为了你好
我们
让孩子感觉到累
让孩子学会沉默
让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
如何走进孩子的世界
如何听懂孩子的语言
请
大人们
先捡回丢失的
童心
再用
耐心和爱心
架起一座桥梁
去通往孩子的世界
在孩子们那里
和他们一起探索未知
且倾听他们独特的心声
也许我们会变得
更加丰富、知足、快乐
我们的眼睛
会更清澈明亮
炯炯有神
让我们做一个天真者吧
唯此
才可以
坦荡 真实 率性 自在 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