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高温天气里宅在家把又读了一遍《陶行知教育名篇》。
这本书是2005年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书中讲述了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
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形成“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体系。“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
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更多的是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对儿童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通过生活化的场景,让教育自然的发生。
二、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来源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是在对杜威教育思想批判的基础上得出的。陶行知认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多起来。“社会即学校”不是学校消亡论,而是学校改造论,改造旧学校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融入生活的每一个场景,所谓教育也并非只在学校完成。社会是生活的场景,社会也是教育的场所。为儿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施以教育或让教育在生活中自然发生。并非只有学校、家庭才是教育的场所,社会也是绝好的自然资源。
三、教学做合一
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只有将三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做到教与学的共同进步。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