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记忆的痕迹——新心智科学的开创历程》
埃里克·坎德尔 著,俞柏雅 译
依照惯例,读书笔记开篇先容我水一水。放了整两个月的假,我以为我会有更充裕的时间去仔细看书,然而事实很好的打了脸。在没有任何任务和压力的情况下,整整两个月,我几乎一字未看,网络小说不算。回想一下每次放假都信誓旦旦的给自己布置各种任务,最后却以躺平结束假期告终,残酷的事实告诉了我,我从来都不是一个自觉的人,还是需要有一个外力来push自己。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有的人能严格自律,而有的人却需要借助外力?为什么有的人多年前的细节能记得很清楚,却不记得刚发生过的事情?再延伸一下,人的记忆是怎么形成的?意识又是如何产生的?同样都是碳基生物,为什么人类能学会思考?我们的大脑和动物的大脑究竟有什么不一样?
在我还年轻的时候,人类对大脑的研究和开发应该是远远落后于其他科技的。依稀记得当时看过一种说法,人类在宏观世界里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不仅可以制造火箭登陆月球,甚至已经开始探索宇宙深处,但在微观世界里,对我们相对而言小小的大脑,却依旧有太多未解之谜。庆幸的是,科学家们一直在默默努力的探索和钻研,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生物学在本世纪所取得的激动人心的成就,1953年,DNA结构的发现,掀起了一场生物学革命,它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人们可以开始对细胞的基因和分子运动方式进行科学研究,来理解基因携带的信息如何控制细胞功能。正是在这样突破性的进展,使得生物学从一门以描述性为主的学科,转变成一门建立在遗传学和生物化学基础上的贯通性科学,成为与物理学和化学并驾齐驱的核心学科。
在生物学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前,由于思想和心理的复杂性,人类对心理和精神的研究还更偏向于哲学或人文分析的传统领域,甚至不被接纳为科学研究的领域。直到分子生物学的出现,才将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学等融合成了一门新心智科学,相信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大脑的许多谜团将逐一解开,使人类对自身能有更多的了解。
最后回到这本书,这本书其实是美籍犹太裔神经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埃里克的自传。作者最初立志做一个优秀的精神分析师,后来被神经科学所吸引,转而一头扎入了这门新兴学科的大海。他通过对海兔也即海蛞蝓的实验,逐步发现了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规律与模式,感谢海兔,它们为人类对记忆的了解做出了非常伟大的贡献。
而本书好看之处在于,不仅仅可以看到一个优秀的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并保持成功的,还能从侧面了解“二战”对犹太人的压迫,了解二战时期奥地利的一些不光彩的历史。最关键的是,还能看到亲历者叙述神经科学(个人感觉更应该叫新心智科学)这个学科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人们是如何开始用生物科学的方法研究学习和记忆的,取得了哪些进展,以及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从这本书,我们不仅可以一窥这门新学科的皮毛,还可以学习到那些顶尖的科学家们,他们做学术所需要用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从这一点来说,仅仅是这一个角度,就能让普通读者如我从中获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