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饮食的科学》读书笔记

笔记原作者:紫
三月,《健身饮食的科学》 苏珊·克莱纳(加) 著

在谈论这本书之前,我想我可能得先说说这么些年减肥健身的经历。
我应该是从从2012/13年才开始下定决心减肥的,那时候因为生病吃药的缘故,服用激素导致长胖了很多。当时采取的是比较极端的节食法,每天只吃一餐,每周吃一次欺骗餐,再配合大约时长30分钟的快走等运动。效果确实非常好,3个月时间减掉了大约3、40斤的体重,之后回国后也没有反弹,基本一直保持在那个体重。14年回国后,开始养成了锻炼的习惯。当时锻炼的方式也很随性,健身房办了张卡,有时去上上课,有时去跑跑步,基本以有氧居多。虽然运动量比较大,但因为刚回国么,美食太多,沉迷宵夜,所以体重一直来来回回的徘徊。
到17、18年的时候,开始采取减少碳水的饮食方式,中午以麦麸等食物替代米饭,晚上甚至什么都不吃,效果也挺明显,但由此也带来了不少身体的隐患,月经失调,体检的时候检测出营养不良。到了19、20年,因为疫情、隔离、情绪、压力等因素,健身习惯被迫中止,同时错误的饮食方式也导致了心态上的崩溃,引发了暴饮暴食的行为,体重随之反弹,并且由于中断健身,体能下降,体检指标不合格,以及身材焦虑带来的各种情绪问题。
随着疫情缓解,20年开始,断断续续的恢复了跑步,21年回归健身房,夏天的时候基本每天都要游1个小时的泳,但饮食方面,由于之前错误饮食方式留下的心理阴影,让我有点过度刻意的忽略,觉得只要运动消耗的热量足够大,吃多吃少都能够达到减肥的目的。可惜事与愿违,体重不仅没有下降的趋势,反而隐隐上升,感觉自己一直在做无用功,失败的挫折感虽然不至于使情绪失控,但总归还是不太愉悦的,尤其是10月底的体检指标,更是让人警醒。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句,这么些年来,我的健身方式一直都比较随意,很有些想当然的意思在里面。说不懂吧,有些方面我通过从网络上看到的各种观点,也能说出个一二三四,说懂吧,其实整体的健身思路都是不合理、不科学、缺乏计划性,漫不经心中透露着随心所欲的。
言归正传,对健身者和减肥人士来说,有句话流传得很广,“三分靠练,七分靠吃”。有氧运动,无氧器械,可以提升我们的体能,使我们的身体线条更好看,但真正想减轻体重,增加肌肉,降低体脂,合理的饮食结构比健身方式要重要得多。虽说信息时代,我们想要的知识都能从网络上获取,但健身减肥这一块领域,有太多潜在商机,也导致了有不少不良商家以伪科普的方式,诱导消费者交“智商税”。譬如网络上一度鼓吹的“哥本哈根减肥法”“生酮饮食”以及各种号称可以吸收脂肪、阻断碳水的各种补剂、保健品,甚至减肥药,无不打着“科普”的旗号,充斥在百度、知乎、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
想要从这些铺天盖地的信息中,分辨出有效的知识,首先就需要对科学饮食有一个系统性的观念。而这,正是本书尝试提供给读者的东西。这本书展示了最新发表的研究成果,以及世界各地实验室正在进行研究的详情。通过列举各种数据和研究成果,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植物药和补剂如何使基因激活和失活,进而影响我们增肌、燃脂、提升训练的能力进行了阐释。同时也驳斥了市场上一些流行的伪科学饮食法。同时书中也提供了各种公式,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计算一日三餐所需要的热量和饮食结构。我觉得,即使我们不减肥不健身,这本书依然可以当成一本很好的健康饮食的工具书,可以放在手边,随时对照翻看。当然,由于作者是西方人,书本后半部分列举的菜单并不符合亚洲人的饮食习惯,但我们还是可以根据书本前面提到的各种理论、数据、公式,结合我们自己的食材,打造出适合我们自己的健康菜单。
本月依旧摸鱼,而且由于是大半夜赶文,删删减减的,有些地方可能不是很通顺,也懒得再改了,但想按时交作业的心依旧是坚定的虔诚的积极的热烈的!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健身饮食的科学》读书笔记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