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传1》读书笔记

笔记原作者:时臼
三月,《梵高传1》,作者:格雷戈里。

文森特·梵高27岁之前的故事。
1.对家庭的依恋
童年时期的文森特生活在荷兰偏远小镇的牧师公馆,阶级意识强烈的父母禁止他和五个弟弟妹妹上街玩耍,多数时间里他们只好待在牧师公馆或者花园里,好像被隔绝在了一座孤岛上,唯有彼此相伴。而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就是圣诞节,一家人都会依偎在后屋的火炉边,从狄更斯的五部圣诞小说中选一部来读。其中两部一直烙印在文森特的脑海中:《圣诞颂歌》和《着魔的人》。
童年时密切的家庭关系给每一个成员种下了深深的羁绊。离家的孩子常常被乡愁萦绕,在家的父母对孩子有着过高的期许。当提奥在艺术品销售中获得好成绩时,父母写信称“你是我们快乐与骄傲的来源“,当文森特,一次次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母亲便封锁信息,并感到崩溃。
我惊讶于文森特父母有条件的爱,将自己的期许强施加在孩子身上,以至于孩子感到自己达不到父母的期许,这样的家庭关系束缚了孩子的真实自我。
而文森特长期渴望着成为父母想让他成为的人,在森特伯伯家从事艺术品商业,攻读神学院等。
20岁,由于作风问题从海牙零售门店被派往大而脏乱的伦敦,在艺术品批发门店从事更为单调的批发工作。期间他被新房东的女儿吸引,渴望成为这个家庭的一份子,但不善交际的他受到拒绝。
2.孤独的阅读
从小,文森特就是女仆眼中的”梵高家最不好对付的小孩“,他性情躁动,不擅交际,却爱开玩笑。之后的人生在各种人际关系中遇到挫折,以至于自己不愿与人沟通 同个书店的同事都说”文森特异常沉默,总想一个人待着。“
干瘪的人际关系令他更为狂热地从文字世界找寻安慰或者说信仰。他读诗集、大部头的哲学书、自然手册、奋斗史、乔治·艾略特的小说和俗套的情爱故事,他还涉猎枯燥的历史书。传纪则是他的新欢,他认为艺术家本人和艺术品同样重要。但这样孤独的阅读对他的生活造成了麻烦,他常常会对顾客喋喋不休地讲述自己的观念,而忽视了顾客的感受,甚至受到顾客的投诉。也许是对新信仰的狂热,文森特对现状愈发不满,以至于顶撞上司并旷工而遭到解聘。
示爱被拒,饭碗搞丢后的文森特陷入了对未来的恐惧、抑郁情绪中,他开始招妓、拒绝与父母的通信。新信仰给他的痛苦赋予了神圣的光辉,他有时会徒步行走上一整天,衣衫褴褛的形象完全不像一个来自中上阶层的年轻人。回到牧师公馆后,他决定考入神学院,继承祖辈 父辈的神职工作,有人告诉他也许要两年才能通过考试,但他备考一年多经历三次考试失败后,便羞愧地不告而别了。
文森特依然想做一名牧师,但他提出”是用劳动,而非布道和学习,才是灵性的终极表达,才能激发农民独具的“自然的智慧”,而非腐朽的书本知识。”。他独自前往贫穷的博里纳日煤矿区,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梵高传1》读书笔记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