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理查二世》

曾经有朋友问我,你为什么会当作家?

我不知道她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大多数问这类问题的人,往往不是想要答案。她们只是好奇——当你坐在电脑前敲击时,心里想些什么?

我已经不太记得当时怎么回答她,唯一确定的是,我非常迟疑。是的,关于写作,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答案。就像一个人面对空白的纸张,空白的文档,等待说出某些未知事物。

迟疑,陪伴我很多年,自开始写作直到现在。我相信,它依旧会持续下去。面对陌生只是好奇而已的疑问,我始终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们总让我想起读过的剧作——美国戏剧家约翰.尚利的《怀疑》,更多的不确定性蕴藏其中。

说这么多,无非想要引出周六的主题——莎士比亚的《理查二世》。

命运,是个非常奇特迷人的词。曾几何时,我会想到自己能够坚持写作这么多年。而当理查王雄踞王座时,是否曾经想过:他会被以怎样的方式篡位?他的最终结局又会怎样?

读莎翁的《理查二世》前,其实有必要了解英国金雀花王朝的历史。理查二世幼年继位,他的父亲共有五兄弟,作为长子继承王位,之后逝世,将王位留给了儿子理查。所以,当年幼的理查登上宝座的那天开始,他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安定民心以及从叔父们的强大势力中崛起。

剧作中有几个最为中心的人物:理查王,波林勃洛克,毛勃雷。波林波洛克,是理查王叔父刚特的约翰之子,毛勃雷则是理查王的宠臣。这三个关键人物组成了剧作的开头——两个人在理查王面前指控对方谋逆。

理查王的举动看起来匪夷所思:他让决斗的波林勃洛克和毛勃雷放下权杖,分别流放。其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因为理查王将叔父托马斯交于毛勃雷看押,托马斯却突然逝世。所有人都有理由怀疑托马斯遭毛勃雷毒手,而背后指使者为理查王。理查王害怕被揭露被背叛,故此做出此决定。

波林勃洛克被流放后,其父刚特就一病不起,悲痛中去世。理查二世借口国库空虚,将其抄家,至此,波林勃洛克也即亨利,流放成为终身的同时连同继承权被剥夺。与其说,亨利最初只是想要夺回自己的爵位和财产,那么,到后来,众多的支持者成就了亨利。他和他的追随者擒获亨利强迫他让位,将其关押于邦弗雷特的堡中监狱。后随从经亨利暗示,而将理查杀害。此时的亨利成为亨利四世。

莎翁的这个系列宫廷剧中,描摹了太多的篡谋夺位的血腥故事。其中以《理查二世》和《理查三世》最为打动我。也许悲剧总是打动人的第一要素。当故事以逆反、血腥以及谶语贯穿时,必将以惨烈结束。

至于《理查三世》,我这里就不做过多的解析,有兴趣的可以购买书籍细读。

必须提及BBC演绎改编的系列作品The Hollow Crown (《虚妄之冠》)。我个人是非常非常钟爱此剧,从头到尾看过两遍,所以在此推荐。BBC有相应的删改,读过书再看,将会带上不同的感受。

值得推荐的依旧是《理查二世》和《理查三世》,有我个人的口味。前者由本.威士肖主演,大段的台词独白,将作为被篡位赶下台的国王之自信、悲哀、骄奢、阴柔和绝望,演绎到了极致;而后者,则是由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本尼饰演的查理三世,从出生就丑陋畸形的人,如何成长为人性之丑陋。

此剧作系列适合初高中所有孩子读,建议阅读前先了解英国历史。如果没有历史背景支撑,很多内容相应的会有无法理解的之处。至于版本,我读的是早年的打印本,朱生豪完美译本。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莎士比亚《理查二世》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