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完美的皇帝朱佑樘——读书笔记

明孝宗朱祐樘登基后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铲除朱见深留下的五大门派,很快春派、混派、仙派等各派掌门人纷纷被处理,他们有的被处斩、有的被下狱、有的被充军,总之朱佑樘都给他们找到了恰当的去处,最后,唯独对于后派,他没有痛下杀手,当时很多大臣上书要求处死后派的代表人物万喜(即万妃的弟弟),朱佑樘也知道,自己的亲生母亲就是被万妃害死的,但是他没有选择报仇,反而把万喜从大牢里放了出来,他不报仇,是因为他懂得很多道理,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接着他把自己的恩人——大太监怀恩从凤阳召回宫中,官复原职,如果当年没有怀恩拼死劝谏朱见深,朱佑樘的太子之位也许早就被废除了,他也根本走不到今天这个位置;他还把养育过自己的吴皇后请出来当做母亲奉养,也许当初吴皇后收留朱佑樘的动机并不单纯,但是苦尽甘来的朱佑樘实实在在地把她当做恩人来对待,这让被废多年人老珠黄独居冷宫的吴皇后感动不已······朱佑樘就是这样一个不复仇只报恩的重情重义之人!

该报的恩报了,该杀的人也杀了,接下来,开始着手整顿手下的领导班子,他首先提拔了王恕和马文升两个关键人物,先说王恕,他是朱见深时期的大臣,是个典型的工作狂 ,天天催促朱见深工作,每次上朝都是王恕第一个发言,当时有句话说:两京十二部,唯有一王恕,可见王恕威望之高,但是朱见深是一个得过且过的人,被王恕催得烦了,就把他打发到南京养老,谁知王恕到南京后一天一封奏折,还是把朱见深催得马不停蹄,朱见深彻底忍不住了,干脆把七十一岁的王恕赶回了老家,让他退休了,朱佑樘深知王恕是个难得的刚正不阿的大臣,于是登基后果断把王恕从老家召了回来,封他为吏部尚书,王恕也当仁不让,直接给朱佑樘提意见,说他早朝时间太短,应该适当延长让大臣把话说完,还让他中午取消午休时间,加班上个午朝议事,要是朱见深听见他提这建议,估计早就跳起来了,但是朱佑樘听后居然很爽快地就答应了!

再说马文升,他原是镇守辽东的名将,被提拔后,首先在部队里大刀阔斧的改革,一下子赶走了三十多个贪污的头领,提拔了一批有能力且人品正直的军官,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很快就有人拿着大刀堵到马文升家门口要找他拼命,得知消息后,机灵的马文升躲了过去,这事很快被朱佑樘听说了,他命令锦衣卫彻查凶手,从重处罚,又给马文升派了几个贴身保镖保护他的安全,这样一来,再也没人敢闹事了,经过这两位文臣武将一阵“狂轰滥炸”,朝中的垃圾废物被一扫而空,朝廷里干事的人多了,内斗的人少了,属于朱佑樘的盛世大局就此奠定。

大的框架建立起来了,其他的工作也有序展开,弘治二年,朱佑樘安排朝中大学士开始编写《宪宗实录》,编写工作完成后,一个大才子杨廷和脱颖而出,这个后来权倾天下、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的青年人在以后的章节中还会有介绍,这里暂不赘述。

当时除了杨廷和这位老兄,在王恕和马文升的主导下,内阁陆续召进了三位能臣,他们分别是刘健、李东阳、谢迁,其中刘健善断,李东阳善谋、谢迁能侃,这三个人珠联璧合,是朱佑樘执政期间的得力干将,由此朱佑樘开创了一个辉煌的时代,国力强盛,天下太平,人才济济!

当时除了这几个人外,还有吴中的四大才子也很有名,他们分别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其中最有名的是唐伯虎,他也是发生在朱佑樘时期著名的科考作弊案件的当事人,这是个名动一时的大案,其中大致经过是这样的:当时的唐伯虎天资聪颖,连中两元,最后入京赶考,路上遇到同去赶考的富商之子徐经,徐经成绩不好,对大名鼎鼎的才子唐伯虎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阔少徐经提供路费及沿途开支,两人相伴去赶考,考试过后,主考官程敏政的仆人通过秘密手段把唐伯虎的卷子卖给了徐经从中渔利,有人告发主考官程敏政提前泄题,于是朝廷下令把唐、徐、程三个当事人都抓了起来,经调查核实后,徐经买题是实,被逮捕入狱,程敏政的仆人参与作弊,属于主人管教不严也有连带责任,最冤枉的是唐伯虎,无故受到牵连,被判终身不得为官,才华横溢聪明过人的唐伯虎自此开始了桀骜不驯的放荡生活,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那个玩世不恭狂妄搞笑的唐伯虎,他的一生其实很悲惨、很不幸!还有那个被捕入狱的徐经,在狱中反思后告诫后人,不许读书做官,于是他的后代就出了一个不好好读书,专门游山玩水的徐霞客!

1505年,即弘治十八年,36岁的朱佑樘去世,最终累死在了工作岗位上。他是继朱元璋之后的又一个工作狂人,每天五点开始早朝,中午上午朝,下午还常常听大臣们的讲座,三十多岁的他看着比大他几轮的马文升都老,为了大明帝国,他死而后已鞠躬尽瘁······

总结一下朱佑樘的一生:在工作上勤于政事,选贤任能,体恤百姓,在生活上勤俭持家,孝敬长辈,用情专一(淡泊女色,践行一夫一妻制),他执政期间,开辟了一个辉煌的大明盛世,使大明帝国在历史的轨道上发出了夺目的光彩·····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最完美的皇帝朱佑樘——读书笔记
分享到: 更多 (0)